過了三年,雲將再次到東方巡遊,經過宋國的原野恰巧又遇到了鴻蒙。 雲將大喜,快步來到近前說:「你老先生忘記了我嗎?你老先生忘記了我嗎?」叩頭至地行了大禮,希望得到鴻蒙的指教。 鴻蒙說:「自由自在地遨遊,不知道追求什麼;漫不經心地隨意活動,不知道往哪裡去。 遊樂人紛紛攘攘,觀賞那絶無虛假的情景;我又能知道什麼!」雲將說:「我自以為能夠隨心地活動,人民也都跟着我走;我不得已而對人民有所親近,如今卻為人民所效仿。 我希望能聆聽您的一言教誨。 」鴻蒙說:「擾亂自然的常規,違背事物的真情,整個自然的變化不能順應形成。 離散群居的野獸,飛翔的鳥兒都夜鳴,災害波及草木,禍患波及昆蟲。 唉,這都是治理天下的過錯!」雲將問:「這樣,那麼我將怎麼辦?」鴻蒙說:「唉,你受到的毒害實在太深啊!你還是就這麼回去吧。 」雲將說:「我遇見你實在不容易,懇切希望能聽到你的指教。 」 鴻蒙說:「唉!修身養性。 你只須處心於無為之境,萬物會自然地有所變化。 忘卻你的形體,廢棄你的智慧,讓倫理和萬物一塊兒遺忘。 混同於茫茫的自然之氣,解除思慮釋放精神,像死灰一樣木然地沒有魂靈。 萬物紛雜繁多,全都各自回歸本性,各自回歸本性卻是出自無心,渾然無知保持本真,終身不得背違;假如有所感知,就是背離本真。 不要詢問它們的名稱,不要窺測它們的實情,萬物本是自然地生長。 」雲將說:「你把對待外物和對待自我的要領傳授給我,你把清心寂神的方法曉諭給我;我親身探求大道,如今方纔有所領悟。 」叩頭至地再次行了大禮,起身告別而去。 第46講: 世俗之人,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。 同於己而欲之,異於己而不欲者,以出乎眾為心也。 夫以出乎眾為心者,曷常出乎眾哉①!因眾以寧②,所聞不如眾技眾矣③。 而欲為人之國者,此攬乎三王之利而不見其患者也④。 此以人之國僥倖也,幾何僥倖而不喪人之國乎!其存人之國也,無萬分之一;而喪人之國也,一不成而萬有餘喪矣。 悲夫,有土者之不知也⑤。 夫有土者,有大物也⑥。 有大物者,不可以物⑦;物而不物⑧,故能物物⑨。 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,豈獨治天下百姓而已哉!出入六合,游乎九州⑩,獨往獨來,是謂獨有(11)。 獨有之人,是謂至貴。 大人之教(12),若形之於影,聲之於響(13)。 有問而應之,盡其所懷,為天下配(14)。 處乎無響,行乎無方。 挈汝適復之撓撓(15),以游無端;出入無旁(16),與日無始;頌論形軀(17),合乎大同,大同而無己。 無己,惡乎得有有(18)!有者(19),昔之君子;無者,天地之友。 【註釋】 ①曷常:即何嘗。 ②因:隨順,順乎。 寧:安。 ③傳統斷句把「所聞」列在上句之末,而「因眾以寧所聞,不如眾技眾矣」語不可通,故未從之。 ④攬:把持,撮起。 ⑤有土者:擁有國土的人,指國君。 ⑥大物:舊注指至高無尚的人物,疑非是,聯繫下一句,當從字面講,「有大物」即擁有萬物。 ⑦這句之「物」字用表被動,即「為物所用」之意。 ⑧這句裡有兩個「物」字,前一個表主動,後一個表被動,「物而不物」是說用物而又不為外物所用。 ⑨物物:物使天下之物;前一「物」字用如動詞。 ⑩九州:九州所指歷來含義不定,這裡可以理解為當時中原一帶人們熟悉的地域。 (11)獨有:指不為外物所拘滯。 (12)大人:即上句的「至貴」的人。 (13)響:回聲。 (14)配:匹對,這裡指應答;問話者為主,應答者則為匹對。 (15)挈:提。 適復:往返。 撓撓:紛紛。 (16)旁(b • àng • ):依。 (17)頌:容。 論:語。 「頌論」猶言容顏、談吐。 (18)這句裡有兩個「有」字,其中前一「有」字是動詞,據有、持有的意思;後一「有」字用如名詞,指存在着的各種物象,包括自身的形軀。 下一句之「有」字則同於本句後一「有」字的用法。 (19):「睹」字之異體。 【譯文】 第53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莊子詳解》
第53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