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瞿子向老聃請教:「不治理天下,怎麼能使人心向善?」老聃回答說:「你應謹慎而不要隨意擾亂人心。 人們的心情總是壓抑便消沉頽喪而得志便趾高氣揚,不過消沉頽喪或者趾高氣揚都象是受到拘禁和傷害一樣自累自苦,唯有柔弱順應能軟化剛強。 端方而稜角外露容易受到挫折和傷害,情緒激烈時像熊熊大火,情緒低落時像凜凜寒冰。 內心變化格外迅速轉眼間再次巡遊四海之外,靜處時深幽寧寂,活動時騰躍高天。 驕矜不禁而無所拘繫的,恐怕就只是人的內心活動吧!“當年黃帝開始用仁義來擾亂人心,堯和舜於是疲于奔波而腿上無肉、脛上禿毛,用以養育天下眾多的形體,滿心焦慮地推行仁義,並耗費心血來制定法度。 然而他還是未能治理好天下。 此後堯將歡兜放逐到南方的崇山,將三苗放逐到西北的三峗,將共工放逐到北方的幽都,這些就是沒能治理好天下的明證。 延續到夏、商、周三代更是多方面地驚擾了天下的人民,下有夏桀、盜跖之流,上有曾參、史之流,而儒家和墨家的爭辯又全面展開。 這樣一來或喜或怒相互猜疑,或愚或智相互欺詐,或善或惡相互責難,或妄或信相互譏刺,因而天下也就逐漸衰敗了;基本觀念和生活態度如此不同,人類的自然本性散亂了,天下都追求智巧,百姓中便紛爭迭起。 於是用斧鋸之類的刑具來制裁他們,用繩墨之類的法度來規範他們,用椎鑿之類的肉刑來懲處他們。 天下相互踐踏而大亂,罪在擾亂了人心。 因此賢能的人隱居于高山深谷之下,而帝王諸侯憂心如焚顫慄在朝堂之上。 當今之世,遭受殺害的人屍體一個壓着一個,帶著腳鐐手銬而坐大牢的人一個挨着一個,受到刑具傷害的人更是舉目皆然,而儒家墨家竟然在枷鎖和覊絆中揮手舞臂地奮力爭辯。 唉,真是太過份了!他們不知心愧、不識羞恥竟然達到這等地步!我不知道那所謂的聖智不是腳鐐手銬上用作連接左右兩部分的插木,我也不明白那所謂的仁義不是枷鎖上用作加固的孔穴和木拴,又怎麼知道曾參和史之流不是夏桀和盜跖的先導!所以說,『斷絶聖人,拋棄智慧,天下就會得到治理而太平無事』。 」 第44講: 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①,令行天下,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山②,故往見之。 曰:「我聞吾子達于至道,敢問至道之精。 吾欲取天地之精,以佐五穀③,以養民人。 吾又欲官陰陽④,以遂群生⑤,為之奈何?」廣成子曰:「而所欲問者,物之質也⑥;而所欲官者,物之殘也⑦。 自而治天下,雲氣不待族而雨⑧,草木不待黃而落,日月之光益以荒矣⑨。 而佞人之心翦翦者⑩,又奚足以語至道!」黃帝退,捐天下(11),築特室(12),席白茅(13),間居三月(14),復往邀之(15)。 廣成子南首而臥(16),黃帝順下風(17),膝行而進(18),再拜稽首而問曰(19):「聞吾子達于至道,敢問,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?」廣成子蹶然而起(20),曰:「善哉問乎!來!吾語女至道。 至道之精,窈窈冥冥(21);至道之極,昏昏默默(22)。 無視無聽,抱神以靜(23),行將至正。 必靜必清,無勞女形,無搖女精,乃可以長生。 目無所見,耳無所聞,心無所知,女神將守形,形乃長生。 慎女內(24),閉女外(25),多知為敗。 我為女遂於大明之上矣(26),至彼至陽之原也(27)。 為女入于窈冥之門矣,至彼至陰之原也。 天地有官,陰陽有藏(28);慎守女身,物將自壯。 我守其一以處其和(29),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,吾形未常衰(30)。 」黃帝再拜稽首,曰:「廣成子之謂天矣!」 廣成子曰:「來,余語女。 彼其物無窮,而人皆以為有終;彼其物無測,而人皆以為有極。 得無道者,上為皇而下為王;失吾道者,上見光而下為士。 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于土(31),故余將去女,入無窮之門,以游無極之野。 吾與日月參光(32),吾與天地為常。 當我(33),緡乎(34)!遠我(35),昬乎(36)!人其盡死,而我獨存乎!」 【註釋】 ①黃帝:軒轅氏,相傳為中原部族的祖先。 ②廣成子:傳說即老子,實為虛構的人物。 空同:亦作崆峒,神話中的山名。 ③佐:輔助。 「佐五穀」即幫助五穀生長。 ④官:用如動詞,管、主宰的意思。 ⑤遂:順應,順着。 ⑥質:正,本質。 ⑦殘:餘剩,殘損。 ⑧族:聚集。 雨:用如動詞,指下雨。 ⑨益:漸漸。 荒:迷亂,晦暗。 ⑩佞人:讒諂的小人。 翦翦:心地狹劣。 (11)捐:棄置。 (12)築特室:指為了避喧囂而另闢靜室。 第5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莊子詳解》
第5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