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說:「仲由你不懂,我告訴你吧。 你認為有才智的人是一定會被任用的嗎?王子比幹不是被剖腹挖心了嗎!你認為忠誠的人是一定會被任用的嗎?關龍逢不是被殺了嗎!你認為勸諫的人是一定會被任用的嗎?伍子胥不是在姑蘇城的東門之外被碎屍了嗎!是得到君主的賞識還是得不到君主的賞識,這要靠時機;有德才還是沒有德才,這是各人的資質了;君子博學多識而能深謀遠慮卻碰不到時機的多着呢!由此看來,不被社會賞識的人是很多的了!哪裡只是我孔丘呢?再說白芷蘭草長在深山老林之中,並非因為沒有人賞識就不香了。 君子學習,並不是為了顯貴,而是為了在不得志的時候不至于困窘、在碰到憂患的時候意志不至于衰退,懂得禍福死生的道理而心裡不迷惑。 有德才還是沒有德才,在於資質;是做還是不做,在於人;是得到賞識還是得不到賞識,在於時機;是死還是生,在於命運。 現在有了理想的人才卻碰不到理想的時機,那麼即使賢能,他能有所作為嗎?如果碰到了理想的時機,那還有什麼困難呢?所以君子廣博地學習、深入地謀劃、修養心身、端正品行來等待時機。 」 孔子又說:「仲由!坐下!我告訴你。 從前晉公子重耳的稱霸之心產生於流亡途中的曹國,越王勾踐的稱霸之心產生於被圍困的會稽山,齊桓公小白的稱霸之心產主于逃亡之處莒國。 所以處境不窘迫的人想得就不遠,自己沒奔逃過的人志向就不廣大,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葉子枯落的桑樹底下就不能得意呢?」 第574講: 28.9子貢觀于魯廟之北堂(1),出而問于孔子曰:「鄉者賜觀于太廟之北堂(2),吾亦未輟,還復瞻被九蓋(3),皆繼,彼有說邪(4)?匠過絶邪?」孔子曰:「太廟之堂亦嘗有說(5),官致良工,因麗節文,非無良材也,蓋曰貴文也。 」 【註釋】 (1)魯廟:魯國的宗廟,是魯國國君祭祀祖先的地方。 北堂:指寢(見27.39注(1)),因為它 在廟堂之北,故稱北堂。 (2)鄉:通「曏」(xi • 3ng • 響)。 賜:子貢的名,此處為自稱。 太廟:天子的 祖廟稱太廟。 但在春秋時,魯國對周公(見5.4注(3))廟也稱太廟,參見《公羊傳·文公十三年》。 (3)被:通「彼」。 蓋:通「闔」(h • 6河),門。 九蓋:九門。 古代天子的廟堂設有九門,即南面三 門,東、西、北面各二門。 周公之廟堂當也如此。 (4)彼:《集解》作「被」,據世德堂本改。 (5)嘗:通「當」。 【譯文】 子貢參觀了魯國宗廟的北堂,出來後問孔子說:「剛纔我參觀了太廟的北堂,我也沒停步,迴轉去再觀看那九扇門,都是拼接的,那有什麼講究嗎?是因為木匠過失而把木料弄斷的嗎?」孔子說:「太廟的北堂當然是有講究的,官府招來技藝精良的工匠,依靠木材本身的華麗來調節文采,這並不是沒有好的大木頭。 大概是因為看重文采的緣故吧。 」 子道第二十九 [題解] 本篇開始幾段論及孝道,所以以「子道」為篇名。 但本篇並不限于論述孝道,它也記載了孔子及其學生對其他方面的問題所發表的言論。 第575講: 29.1入孝出弟(1),人之小行也。 上順下篤,人之中行也。 從道不從君,從義不從父,人之大行也。 若夫志以禮安,言以類使(2),則儒道畢矣;雖舜,不能加毫末於是矣。 【註釋】 (1)弟(t • @替):同「悌」。 (2)類:見1.14注(1)。 【譯文】 在家孝敬父母,出外敬愛兄長,這是人的小德。 對上順從,對下厚道,這是人的中德。 順從正道而不順從君主,順從道義而不順從父親,這是人的大德。 至于那志向根據禮義來安排,說話根據法度來措辭,那麼儒家之道也就完備了;即使是舜,也不能在這上面有絲毫的增益了。 第576講: 29.2孝子所以不從命有三:從命,則親危;不從命,則親安;孝子不從命乃衷(1)。 從命,則親辱;不從命,則親榮;孝子不從命乃義。 從命,則禽獸;不從命,則修飾(2);孝子不從命乃敬。 故可以從而不從,是不子也;未可以從而從,是不衷也。 明於從不從之義,而能致恭敬、忠信、端慤以慎行之,則可謂大孝矣。 傳曰:「從道不從君,從義不從父。 」此之謂也。 故勞苦彫萃而能無失其敬(3),災禍患難而能無失其義,則不幸不順見惡而能無失其愛,非仁人莫能行。 《詩》曰(4):「孝子不匱。 」此之謂也。 【註釋】 (1)衷:通「忠」。 (2)飾:見12.3注(13)。 (3)彫萃:通「凋悴」,憔悴。 (4)引詩見《詩·大 雅·既醉》。 【譯文】 第239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荀子註譯》
第239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