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的,肉食好吃而音樂使人快樂,這些才是事實,所以「山淵平」之類是「惑于用實」的說法。 (9) 「無」是衍文。 (10)非:通「飛」。 而謁:當作「矢過」,古字形近而誤。 非矢過楹:飛箭經過柱子。 指飛箭射過柱子後時間長了會停止。 這是墨子的說法。 《墨子·經說上》:“止,無久之不止,當牛 非馬,若矢過楹。 ”飛箭雖然時間長了會停止,但經過柱子的時候並未停止,所以用「過楹」來說明 「止」,是用推理來擾亂了事實,所以荀子說它是「惑于用名以亂實者」。 (11)有牛馬非馬也:這是 墨子的說法。 《墨子·經說下》:「牛不非牛,馬不非馬,而牛馬非牛非馬,無難。 」單說「牛」就 是指牛,單說「馬」就是指馬。 如果說「牛馬」,就既不是牛,又不是馬。 誠然,「牛馬」這個詞組, 雖然不同於單說「牛」或單說「馬」,但它包括了牛和馬。 所以,說「牛馬」既不是牛又不是馬,就 是在辨別概念的時候擾亂了事實,所以是「惑于用名以亂實者」。 (12)悖;違反,反駁。 (13)闢:通 「僻」,邪僻。 (14)故:猶「夫」,句首語氣詞。 知其分:指能分辨上述三類邪說。 辨:通「辯」。 【譯文】 「被侮辱而不以為恥辱」,「聖人不愛惜自己」,「殺死盜賊不是殺人」,這些是在使用名稱方面迷惑了以致搞亂了名稱的說法。 用為什麼要有名稱的道理去檢驗它們,並觀察它們有哪一種能行得通,那就能禁止這些說法了。 「高山和深淵一樣平」,「人的本性是慾望很少」,「牛羊豬狗等肉食並不比一般食物更加香甜,大鐘的聲音並不比一般的聲音更加悅耳」,這些是在措置事實方面迷惑了以致搞亂了名稱的說法。 用為什麼要使事物的名稱有同有異的根據去檢驗它們,並觀察它們有哪一種能協調,那就能禁止這些說法了。 「飛箭經過柱子可以說明停止」,「有牛馬,但它不是馬」,這是在使用名稱方面迷惑了以致搞亂了事實的說法。 用名稱約定的原則去檢驗它們,用這些人所能接受的觀點去反駁他們所拒絶的觀點,那就能禁止這些說法了。 凡是背離了正確的原則而擅自炮製的邪說謬論,無不與這三種惑亂的說法類似。 英明的君主知道它們與正確學說的區別而不和他們爭辯。 第349講: 22.8夫民易一以道而不可與共故(1),故明君臨之以勢,道之以道,申之以命,章之以論(2),禁之以刑。 故其民之化道也如神,辨勢惡用矣哉(3)?今聖王沒,天下亂,奸言起,君子無勢以臨之,無刑以禁之,故辨說也。 實不喻然後命,命不喻然後期(4),期不喻然後說,說不喻然後辨。 故期、命、辨、說也者,用之大文也,而王業之始也。 名聞而實喻,名之用也。 累而成文,名之麗也。 用、麗俱得,謂之知名。 名也者,所以期累實也(5)。 辭也者,兼異實之名以論一意也。 辨說也者,不異實名以喻動靜之道也。 期命也者,辨說之用也。 辨說也者,心之象道也。 心也者,道之工宰也。 道也者,治之經理也。 心合于道,說合於心,辭合于說;正名而期,質請而喻(6);辨異而不過,推類而不悖;聽則合文,辨則盡故。 以正道而辨奸,猶引繩以持曲直(7),是故邪說不能亂,百家無所竄(8)。 有兼聽之明,而無奮矜之容;有兼覆之厚,而無伐德之色。 說行,則天下正;說不行,則白道而冥窮(9)。 是聖人之辨說也。 《詩》曰(10):「顒顒卬卬(11),如珪如璋(12),令聞令望(13)。 豈弟君子(14),四方為綱。 」此之謂也。 【註釋】 (1)這句即「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」的意思。 故:原因,所以然。 (2)章:同「彰」,使…… 明白清楚。 (3)辨:通「辯」。 勢:勢頭。 辨勢:與「共故」相應,指辯說其所以然。 一說「辨勢」為 「辨說」之誤。 (4)期:見22.1注(2)。 (5)累:負擔,聯繫。 (6)質:使……質樸。 請:通「情」,實 情,指名稱表示的實際內容。 (7)持:掌握,此指瞭解、判別。 (8)竄:躲藏。 百家無所竄:指他們的 奸詐謬誤被揭露于光天化日之下。 (9)窮:通「躬」。 冥躬:使自身默默無聞,指隱居。 (10)引詩見《詩·大 雅·卷阿》。 (11)顒顒(y • ¥ng • 喁):恭敬溫和的樣子。 卬卬(2ng • 昂):志氣高昂的樣子。 (12)珪: 一種玉器,上圓下方。 璋:一種玉器,形狀像半個珪。 珪與璋都是帝王、諸侯在朝會時所拿的玉器, 所以用來喻指美德。 (13)令:美好。 聞(w • 8n • 問):聲譽,名聲。 (14)豈弟(k • 3it • @凱涕):同「愷悌」, 溫和快樂而平易近人。 【譯文】 第189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荀子註譯》
第189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