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卿說:「將軍為戰鼓而犧牲,駕馭戰車的死在繮繩旁,各級官吏以身殉職,戰士死在隊伍中。 聽見戰鼓的聲音就前進,聽見鉦、鐃的聲音就後退;服從命令是最重要的,取得戰功在其次;命令不准前進卻前進,就像命令不准後退卻後退一樣,它們的罪過是相同的。 不殺害年老體弱的,不踐踏莊稼,對不戰而退的敵人不追擒,對抵抗的敵人不放過,對前來投順的不抓起來當俘虜。 凡是討伐殺戮,不是去討伐殺戮那百姓,而是去討伐殺戮那擾亂百姓的人;百姓如果有保護那亂賊的,那麼他也就是亂賊了。 因為這個緣故,所以順着我們的刀鋒轉身逃跑的就讓他活命,對著我們的刀鋒進行抵抗的就把他殺死,前來投順的就赦免其罪。 微子啟歸順周朝而被封在宋國;曹觸龍負隅頑抗而被斬首于軍中;商王朝那些降服周朝的民眾用來養身的生活資料,和周朝的人沒有什麼兩樣;所以近處的人歌頌周朝而且熱愛周朝,遠處的人竭盡全力地來投奔周朝,即使是幽隱閉塞偏僻邊遠的國家,也無不前來歸附而聽從役使,並且喜歡周朝,四海之內就像一個家庭似的,凡是交通能到達的地方,沒有誰不服從,這可以稱作是人民的君長了。 《詩》云:『從那西邊又從東,從那南邊又從北,沒有哪個不服從。 』說的就是這種情況。 稱王天下的君主有討伐而沒有攻戰,敵城堅守時不攻打,敵軍抵抗時不攻擊,敵人官兵上下相親相愛就為他們慶賀,不摧毀城郭而屠殺居民,不秘密出兵搞偷襲,不留兵防守佔領的地方,軍隊出征不超過預先約定的時限。 所以政治混亂的國家中的人民都喜歡他的這些政策,而不愛自己的君主,都希望他的到來。 」 臨武君說:「說得好!」 第248講: 15.6陳囂問孫卿子曰(1):「先生議兵,常以仁義為本。 仁者愛人,義者循理,然則又何以兵為?凡所為有兵者(2),為爭奪也。 」 孫卿子曰:「非女所知也。 彼仁者愛人,愛人,故惡人之害之也;義者循理,循理,故惡人之亂之也。 彼兵者,所以禁暴除害也,非爭奪也。 故仁人之兵,所存者神(3),所過者化,若時雨之降,莫不說喜(4)。 是以堯伐驩兜(5),舜伐有苗(6),禹伐共工(7),湯伐有夏(8),文王伐崇(9),武王伐紂,此兩帝、四王皆以仁義之兵行于天下也(10)。 故近者親其善,遠方慕其義(11);兵不血刃(12),遠邇來服;德盛于此,施及四極(13)。 《詩》曰(14):『淑人君子,其儀不忒(15)。 』此之謂也。 」 【註釋】 (1)陳囂:荀子的學生。 (2)有:用。 參見《古書虛字集釋》。 (3)神:指「盡善浹治」(見8.13), 即盡善盡美通體皆治。 (4)說:通「悅」。 (5)堯:見2.2注(4)。 驩(hu • 1 n • 歡)兜:古代部落名,此 指堯時該部落的首領,傳說他被堯流放於崇山。 (6)舜:見3.1注(10)。 有苗:也稱「三苗」,堯、舜 時代的一個部落,居于今湖南、江西交界地帶,此當指其首領而言,相傳他被流放到三危。 (7)禹:見 2.2注(4)。 共(g • #ng • 公)工:古代部落名,據古書記載,從顓頊帝開始直到周代,都有共工的事蹟。 此當指舜、禹時該部落的首領,相傳他被流放於幽州。 (8)湯:見4.12注(12)。 有夏:即夏後氏,此 指夏朝的末代君主桀,見1.14注(3)。 (9)文王:見5.4注(2)。 崇:商代諸侯國,在今河南嵩縣北, 到崇侯虎時為周文王所滅。 (10)兩帝四王:《集解》作「四帝兩王」,據《太平禦覽》卷三百五引文 改。 (11)義:《集解》作「德」,據《文選》卷四十四《為袁紹檄豫州》「不俟血刃」注引文改。 (12) 兵不血刃:兵器不待血染刀口,指不流血戰鬥。 (13)施(y • @義):蔓延,延續。 (14)引詩見《詩·曹 風·屍鳩》。 (15)見10.20注(19)。 據上文語意,此下也當有「其儀不忒,正是四國」兩句,今譯文 加此兩句。 【譯文】 陳囂問荀卿說:「先生議論用兵,經常把仁義作為根本。 仁者愛人,義者遵循道理,既然這樣,那麼又為什麼要用兵呢?大凡用兵的原因,是為了爭奪啊。 」 第119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荀子註譯》
第119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