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苑囿:古代畜養禽獸、種植林木,以供皇帝貴族遊玩打獵的園林風景區。 (2)不便:指對百姓不便利的事情。 (3)露台:高台。 《集解》引徐廣曰:「露,一作『靈』,」(4)直:同「值」。 (5)綈:一種質地粗厚的絲織品。 (6)曳地:拖到地上。 (7)先:走在前面。 這裡指做出榜樣。 (8)治:建造。 霸陵:文帝的陵墓,在長安城東(今陝西西安市東北)。 (9)墳:上古「墳」和「墓」有區別,墳高,墓平。 後來「墳墓」連用,不再區別。 十貴:使顯貴。 (11)惡:討壓,不樂意。 (12)幾:矮而小的桌子,用以放東西或倚靠。 杖:手杖。 文帝賜幾杖是表示關懷吳王年紀大,不必定期進京朝見。 (13)稱說:「稱」與「說」同義。 這裡指進言說事。 切:誠懇,直率。 (14)假借:寬容。 (15)愧:使感到羞愧。 (16)下吏:下交給有關官吏處理。 (17)殷富:富足。 後七年六月已亥,帝崩於未央宮。 遺詔曰:「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,靡不有死,死者天地之理,物之自然者,奚可甚哀(1)。 當今之時,世鹹嘉生而惡死(2),厚葬以破業,重服以傷生(3),吾甚不取。 且朕既不德,無以佐百姓;今崩,又使重服久臨(4),以離寒暑之數(5),哀人之父子,傷長幼之志,損其飲食,絕鬼神之祭祀,以重吾不德也,謂天下何!朕獲保宗廟,以眇眇之身托於天下君王之上,二十有餘年矣。 賴天地之靈,社稷之福,方內安寧,靡有兵革(6)。 朕既不敏,常畏過行(7),以羞先帝之遺德;維年之久長,懼於不終(8)。 今乃幸以天年(9),得復供養於高廟,朕之不明與,嘉之十,其奚哀悲之有!其令天下吏民,令到出臨三日,皆釋服(11)。 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者。 自當給喪事服臨者,皆無踐(12)。 絰帶無過三寸(13),毋布車及兵器(14),毋發民男女哭臨宮殿。 宮殿中當臨者,皆以旦夕各十五舉聲(15),禮畢罷。 非旦夕臨時,禁毋得擅哭。 已下(16),服大紅十五日(17),小紅十四日(18),纖七日(19),釋服。 佗不在令中者(20),皆以此令比率從事(21)。 佈告天下,使明知朕意。 霸陵山川因其故,毋有所改。 歸夫人以下至少使(22)。 」令中尉亞夫為軍騎將軍,屬國悍為將屯將軍,郎中令武為復土將軍,發近縣見卒萬六千人(23),發內史卒萬五千人,藏郭穿復土屬將軍武(24)。 (1)奚:何。 (2)鹹:都。 嘉:喜歡。 (3)服:服表,居喪。 (4)臨:哭,哭吊。 (5)離:通「罹」,遭受。 數:氣數,命運。 這裡指受折磨的遭遇。 (6)兵革:指戰爭。 (7)過行:錯誤的行為。 (8)不終:意思是不能維持始終。 (9)乃:竟然;天年:自然的壽數。 十「朕之」二句:意思是說,我如此不賢明,竟得到這樣的結果,我感到很好。 與,句末語氣詞。 按:「與」下加逗號,參用《會注考證》說。 (11)釋:去掉,除去。 (12)無:同「毋」,不要。 踐:通「跣」,赤足。 (13)絰(die,疊)帶:古代服喪時系的麻帶。 (14)布:鋪開,陳列。 (15)各十五舉聲:各哭十五聲。 (16)已下:指下葬以後。 (17)大紅(g□ng,功):即大功,古代喪服五服之一,服期九個月。 (18)小紅(g□ng,功):即小功,古代喪服五服之一,服期五個月。 (19)纖:指緦麻,喪服五服中最輕的一種,服期三個月。 (20)佗(tu□,拖):通「他」,其他。 (21)比率(shuai,帥):比照,參照。 率,類似。 (22)歸:使歸,遣返。 夫人以下至少使:《集解》引石劭曰:「夫人以下有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長使、少使、凡七輩。 」(23)見卒:現有的士卒。 (24)藏郭:埋葬棺槨。 郭,同「槨」,外棺。 穿復土:指挖穴和填土。 穿,挖,掘。 乙巳,群臣皆頓首上尊號曰孝文皇帝(1)。 太子即位於高廟。 丁未,襲號曰皇帝。 (1)頓首:叩頭。 孝景帝元年十月,制詔御史(1):「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(2),制禮樂各有由(3)。 聞歌者,所以發德也;舞者,所以明功也。 高廟酎(4),奏《武德》、《文始》、《五行》之舞(5)。 孝惠廟酎,奏《文始》、《五行》之舞。 孝文皇帝臨天下,通關梁(6),不異遠方。 除誹謗,去肉刑,賞賜長老,收恤孤獨,以育群生。 減嗜欲,不受獻,不私其利也。 罪人不帑,不誅無罪。 除(肉)〔宮〕刑,出美人,重絕人之世(7)。 朕既不敏,不能識。 此皆上古之所不及,而孝文皇帝親行之。 德厚侔天地(8),利澤施四海,靡不獲福焉。 明象乎日月,而廟樂不稱(9),朕甚懼焉。 其為孝文皇帝廟為《昭德》之舞十,以明休德(11)。 然後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(12),施於萬世(13),永永無窮,朕甚嘉之。 其與丞相、列侯、中二千石、禮官具為禮儀奏。 」丞相臣嘉等言:「陛下永思孝道,立《昭德》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,皆臣嘉等愚所不及。 臣謹議:世功莫大於高皇帝,德莫盛於孝文皇帝,高皇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廟,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。 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(14)。 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。 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,歲獻祖宗之廟(15)。 請著之竹帛,宣佈天下。 」制曰:「可。 」 (1)制詔:皇帝的命令。 (2)祖、宗:古代帝王的世系中,一般稱開國皇帝為「祖」,稱第一個治理國家有功的皇帝為「宗」。 (據《集解》引應劭說)(3)禮樂:儀禮和音樂。 (4)高廟酎:在高祖廟獻酒祭禮。 酎,一種經多次釀製而成的醇酒,古代常用來祭祀。 (5)《武德》:高祖所作的一種舞蹈。 《文始》:虞舜時的一種舞蹈,本名「韶舞」,高祖更名為「文始」。 《五行》:本為周代的一種舞蹈,秦始皇更名為「五行」。 (6)通關梁:文帝十二年廢除了禁止人們自由出入關隘的法令。 (7)絕人之世:斷人的後代。 世,父子相繼為一世。 這裡是後代的意思。 (8)侔:相等。 (9)廟樂:指祭祀時用的音樂。 十《昭德》:景帝仿照高祖《武德》舞所編的一種舞蹈,用於文帝廟,以頌揚文帝的功德。 見《漢書·禮樂志》。 (11)休德:美德。 休,美。 (12)竹帛:古代書寫用的竹簡和素絹。 這裡指史冊。 (13)施(yi,義):延續,流傳。 (14)獻:獻祭。 (15)歲:每年。 太史公曰:孔子言「必世然後仁(1)。 善人之治國百年,亦可以勝殘去殺」。 誠哉是言!漢興,至孝文四十有餘載,德至盛也。 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(3),謙讓未成於今(4)。 嗚呼,豈不仁哉! (1)世:古代稱三十年為世。 按:此句和下面兩句均見《論語·子路》。 (2)殘:殘暴。 殺:刑殺。 (3)廩廩:漸近的樣子。 鄉:同「向」,接近。 正:一年的開始,這裡指曆法制度。 服:指服色。 封禪: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種大典。 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叫「封」,在泰山南面的梁父山辟場祭地叫「禪」。 (4)今:指漢武帝劉徹時,即司馬遷作《史記》之時。 回目錄 《史記》譯注 孝景本紀第十一 解惠全 白曉紅 譯注 【說明】 這篇本紀以大事記的形式,簡略地記錄了漢景帝在位十六年間所發生的要事。 作者對景帝的功績基本上是肯定的。 本紀雖然記載簡略,但從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國策上對文帝的繼承和發展。 如「除禁錮」的寬鬆政策、「省列侯遣之國」等節儉措施,以及遺詔中「出宮人歸其家」的善舉等等。 尤其對景帝果斷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和鼓勵農業生產、穩定局勢等做了肯定的記錄。 《太史公自序》說:「諸侯驕恣,吳首為亂,京師行誅,七國伏辜,天下翕然,大安殷富。 作《孝景本紀》。 」這篇本紀基本上體現了這個這思想。 較之前篇,《孝文本紀》詳載詔書德澤,而《孝景本紀》只書年月。 這一詳一略,說明二帝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相距頗大。 實際上所謂「文景之治」的主要功績應屬於文帝,而且在對百姓的仁愛、對臣屬的寬厚等方面,景帝也是遠不及文帝的。 這篇本紀行文省儉的另一個原因,恐怕還在於作者對景帝之子、當朝執政的武帝心存戒懼,唯恐言多語失,招致更大的禍患。 第115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史記全集譯注》
第115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