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月,上曰:「法者,治之正也(1),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(2)。 今犯法已論(3),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產坐之(4),及為收帑(5),朕甚不取。 其議之。 」有司皆曰(6):「民不能自治,故為法以禁之。 相坐坐收(7),所以累其心(8),使重犯法(9),所從來遠矣。 如故便十。 」上曰:「朕聞法正則民愨(11),罪當則民從(12)。 且夫牧民而導之善者(13),吏也。 其既不能導,又以不正之法罪之,是反害於民為暴者也(14)。 何以禁之?朕未見其便,其孰計之(15)。 」有司皆曰:「陛下加大惠,德甚盛,非臣等所及也。 請奉詔書,除收帑諸相坐律令。 」 (1)正:通「證」,憑證、依據。 (2)率:率領。 這裡是引導的意思。 (3)論:判罪,論處。 (4)同產:指同胞的兄弟姐妹。 坐之:因之而定罪。 坐,指定罪。 (5)收帑(nu,奴):把罪犯的妻子兒女抓來,收為官府奴婢。 帑,通「孥」,妻子兒女。 (6)有司:官吏。 古代設官分職,事各有專司,故稱有司。 (7)相坐:即連坐。 一人犯法,株連他人同時治罪。 坐收:因犯罪而被逮捕。 (8)累:牽累,牽制。 (9)重:以為重大,感到嚴重。 十便:便利,適宜。 (11)愨(que,確):忠厚,謹慎。 (12)罪:判罪,懲處。 當:得當。 (13)牧民:即統治人民。 《逸周書·命訓》中有「古之明王」「牧萬民」的說法。 (14)為暴:干兇惡殘暴的事。 (15)孰計:仔細考慮。 孰,同「熟」。 正月,有司言曰:「蚤建太子(1),所以尊宗廟。 請立太子。 」上曰:「朕既不德,上帝神明未歆享(2),天下人民未有嗛志(3)。 今縱不能博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而禪天下焉(4),而曰豫建太子(5),是重吾不德也。 謂天下何?其安之(6)。 」有司曰:「豫建太子,所以重宗廟社稷,不忘天下也。 」上曰:「楚王,季父也(7),春秋高(8),閱天下之義理多矣(9),明於國家之大體。 吳王於朕,兄也,惠仁以好德。 淮南王,弟也,秉德以陪朕十。 豈為不豫哉(11)!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,多賢及有德義者,若舉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終,是社稷之靈,天下之福也。 今不選舉焉(12),而曰必子,人其以朕為忘賢有德者而專於子,非所以憂天下也。 朕甚不取也。 」有司皆固請曰:「古者殷周有國,治安皆千餘歲,古之有天下者莫長焉,用此道也(13)。 立嗣必子,所從來遠矣。 高帝親率士大夫(14),始平天下,建諸侯,為帝者太祖。 諸侯王及列侯始受國者皆亦為其國祖。 子孫繼嗣,世世弗絕,天下之大義也,故高帝設之以撫海內。 今釋宜建而更選於諸侯及宗室(15),非高帝之志也。 更議不宜。 子某最長(16),純厚慈仁,請建以為太子。 」上乃許之。 因賜天下民當代父後者爵各一級(17)。 封將軍薄昭為軹侯。 (1)蚤:通「早」。 (2)歆享:祭祀時神靈享受祭品的香氣。 歆,《說文》:「神食氣也。 」(3)嗛(qie,怯):通「慊」,滿足。 (4)禪:禪讓。 把帝位讓給別人。 (5)豫:同「預」,預先。 (6)安:徐緩,慢。 (7)季父:最小的叔父。 (8)春秋高:指年紀大。 (9)閱:經歷。 十秉:持。 陪:輔佐。 (11)「豈為」句:難道是不預先安排嗎?(12)選舉:挑選、舉薦。 焉:相當於「之」,指有德的人。 (13)用:因,由於。 此道:指早建太子的辦法。 (14)士大夫:將帥的下屬。 柯維騏《史記考要》:「《周禮》師帥皆中大夫,旅帥皆下大夫,卒長皆上士,兩司馬皆中士,兩皆統於軍將,故曰士大夫。 」(15)釋:放棄,拋棄。 更:改變。 (16)子某:指文帝的長子啟,即後來的景帝。 史官為了避諱,用「某」字代替「啟」。 《漢書·文帝記》作「啟」。 按:劉啟本為文帝中子,因兄長皆死,此時他最長。 (17)代父後者:意思是做父親的繼承人。 三月,有司請立皇后。 薄太后曰:「諸侯皆同姓(1),立太子母為皇后。 」皇后姓竇氏(2)。 上為立後故,賜天下鰥寡孤獨窮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兒九歲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數(3)。 上從代來,初繼位,施德惠天下,填撫諸侯四夷皆洽歡(4),乃循從代來功臣(5)。 上曰:「方大臣之誅諸呂迎朕,朕狐疑,皆止朕,唯中尉宋昌勸朕,朕以得保奉宗廟。 已尊昌為衛將軍,其封昌為壯武侯。 諸從朕六人,官皆至九卿。 」 (1)「諸侯皆同姓」二句:《索隱》:「謂帝之子為諸侯王,皆同姓。 姓,生也,言皆同母生,故立太子母也。 」(2)竇氏:本是文帝之妾,此時文帝正妻已死。 (3)鰥寡孤獨:老而無妻叫作「鰥」,老而無夫叫作「寡」,幼而無父叫作「孤」,老而無子叫作「獨」。 這裡「鰥寡孤獨」是泛指失去依靠,需要照顧的人。 已:通「以」。 (4)填撫:鎮撫,安撫。 填,通「鎮」,安定。 四夷:古代對中原地區以外四方少數民族的總稱。 (5)循:安撫,慰問。 上曰:「列侯從高帝入蜀、漢中者六十八人皆益封各三百戶,故吏二千石以上從高帝穎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戶,淮陽守申徒嘉等十人五百戶,衛尉定等十人四百戶。 封淮南王舅父趙兼為周陽侯,齊王舅父駟鈞為清郭侯。 」秋,封故常山丞相蔡兼為樊侯。 人或說右丞相曰:「君本誅諸呂,迎代王,今又矜其功(1),受上賞,處尊位,禍且及身(2)。 」右丞相勃乃謝病免罷(3),左丞相平專為丞相。 (1)矜:自我誇耀。 (2)且:將要。 (3)謝病:稱病辭職。 二年十月,丞相平卒,復以絳侯勃為丞相。 上曰:「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(歲),各守其地,以時入貢,民不勞苦,上下歡欣,靡有遺德(1)。 今列侯多居長安,邑遠(2),吏卒給輸費苦,而列侯亦無由教馴其民(3)。 其令列侯之國,為吏及詔所止者,遣太子。 」 (1)靡:無,沒有。 遺德:失德,不道德。 《漢書·文帝紀》「遺」作「違」。 (2)邑遠:指列侯的封邑離長安遠。 (3)無由:無法,無從。 馴:同「訓」,教導。 十一月晦(1),日有食之。 十二月望(2),日又食(3)。 上曰:「朕聞之,天生蒸民(4),為之置君以養治之。 人主不德,布政不均(5),則天示之以災,以誡不治。 乃十一月晦,日有食之,適見於天(6),災孰大焉!朕獲保宗廟,以微眇之身託於兆民君王之上(7),天下治亂,在朕一人,唯二三執政猶吾股肱也(8)。 朕下不能理育群生,上以累三光之明(9),其不德大矣。 令至,其悉思朕之過失,及知見思之所不及,丐以告朕十。 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(11),以匡朕之不逮(12)。 因各飭其任職(13),務省繇費以便民。 朕既不能遠德(14),故然念外人之有非(15),是以設備未息(16)。 今縱不能罷邊屯戍(17),而又飭兵厚衛(18),其罷衛將軍軍。 太僕見馬遺財足(19),余皆以給傳置(20)。 」 (1)晦: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。 (2)望:陰曆每月的十五日。 (3)日又食:據焦竑、張文虎考證,「日食」當作「月食」。 (見《會注考證》引)又:梁玉繩《史記志疑》認為「十二月望日又食」七字當是衍文。 (4)蒸:通「烝」,眾多。 (5)布政:施政。 (6)適(zhe,折):通「謫」,責備,譴責。 見:同「現」,顯現。 (7)微眇:微小。 眇,同「渺」。 兆民:萬民。 (8)二三執政:等於說眾位執政大臣。 股肱(g□ng,工):比喻左右的得力大臣。 股,大腿。 肱,上肢肘至肩的部分。 (9)三光:指日、月、星。 十丐(gai,蓋):同「丐」,乞求,希望。 賢良方正:指德才兼備,公平正直的人。 漢代選拔人才的「賢良方正」科目由此開始。 (據《會注考證》引胡三省說)匡:輔助,補救。 逮:及。 (13)因:趁。 飭(chi,赤):整治。 (14)遠德:使恩德施及遠方。 (15)(xian現)然:憂慮不安的樣子。 非:邪惡。 這裡指侵略。 (16)設備:設防務。 (17)罷:撤除,撤銷。 邊屯戍:邊塞的防守。 這裡指駐軍。 (18)厚衛:加強衛戍力量。 (19)見馬:現有的馬匹。 見同「現」。 遺:留下。 財:通「才」,僅僅。 (20)傳置:古代交通要道上設置的備有車馬的驛站。 正月,上曰:「農,天下之本,其開籍田(1),朕親率耕,以給宗廟粢盛(2)。 」 (1)籍(jie,借)田:《漢書·文帝紀》作「借田」,皇帝親自耕種的田。 實際上只是春耕時象徵性地參加耕作,以示重農。 《集解》引韋昭曰:「籍,借也。 借民力以治之,以奉宗廟,且以勸率天下,使務農也。 」(2)粢盛:祭品。 指盛在祭器內的穀物。 粢,黍稷。 盛,指盛於器中。 第112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史記全集譯注》
第112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