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武乙無道,為偶人(1),謂之天神。 與之博(2),令人為行(3)。 天神不勝,乃僇辱之(4)。 為革囊,盛血,卬而射之(5),命曰「射天」。 武乙獵於河渭之間,暴雷,武乙震死。 子帝太丁立。 帝太丁崩,子帝乙立。 帝乙立,殷益衰。 (1)偶人:土或木製成的人像。 (2)博:古代一種賭輸贏的遊戲,類似下棋。 (3)為(wei,畏)行:等於說為之行,替他下子。 (4)僇辱:羞辱,侮辱。 (5)卬:同「仰」。 帝乙長子曰微子啟,啟母賤(1),不得嗣。 少子辛,辛母正後,辛為嗣。 帝乙崩,子辛立,是為帝辛,天下謂之紂(2)。 (1)賤:地位低,這裡指非為正後。 (2)紂:《集解》引《謚法》:「殘義損善曰紂。 」 帝紂資辨捷疾(1),聞見甚敏;材力過人,手格猛獸(2);知足以距諫(3),言足以飾非;矜人臣以能(4),高天下以聲,以為皆出己之下(5)。 好酒淫樂(6),嬖於婦人(7)。 愛妲己,妲己之言是從。 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(8),北裡之舞(9),靡靡之樂十。 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(11),而盈鉅橋之粟(12)。 益收狗馬奇物,充仞宮室(13)。 益廣沙丘苑台(14),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(15)。 慢於鬼神(16)。 大最樂戲於沙丘(17),以酒為池,縣肉為林(18),使男女裸相逐其間(19),為長夜之飲(20)。 (1)資:資質,天生的稟分。 辨:同「辯」,有口才。 (2)格:格鬥,格殺。 《正義》引《帝王世紀》云:紂倒曳九牛,撫梁易柱。 」(3)知:同「智」。 距:同「拒」,拒絕。 (4)矜:誇耀。 (5)出己之下:意思是比不上自己。 (6)淫:過度,無節制。 (7)嬖:寵愛。 (8)師涓:當作「師延」,是名叫延的樂師。 淫聲,指與雅樂相對而言的俗樂。 (9)北裡之舞:古代舞曲名。 十靡靡之樂:聲音柔弱的音樂。 (11)厚重:加重。 鹿台:朝歌城內的高台。 《新序·刺奢》云:「鹿台,其大三里,高千尺。 」(12)鉅橋:倉名。 (13)仞:通「牣」,滿。 (14)苑:園林。 (15)蜚鳥:即飛鳥,「蜚」同「飛」。 (16)慢:傲慢,不敬。 (17)最(y□,聚):積聚。 (18)縣:同「懸」,懸掛。 (19)裸:同「裸」。 (20)長夜:通夜,通宵。 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(1),於是紂乃重刑辟(2),有炮格之法(3)。 以西伯昌、九侯、鄂侯為三公(4)。 九侯有好女,入之紂。 九侯女不喜淫(5),紂怒,殺之,而醢九侯(6)。 鄂侯爭之強,辨之疾,並脯鄂侯(7)。 西伯昌聞之,竊歎。 崇侯虎知之,以告紂,紂囚西伯羑里。 西伯之臣閎夭之徒,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紂,紂乃赦西伯。 西伯出而獻洛西之地,以請除炮格之刑。 紂乃許之,賜弓矢斧鉞,使得征伐,為西伯。 而用費中為政。 費中善諛,好利,殷人弗親。 紂又用惡來。 惡來善毀讒,諸侯以此益疏。 (1)怨望:怨恨。 「望」也是怨恨的意思。 (2)刑辟:刑法。 (3)炮格之法:相傳為商紂的酷刑之一。 《集解》引《列女傳》:「膏銅柱,下加之炭,令有罪者行焉,輒墮炭中,妲己笑,名曰炮格之法。 」(4)九侯:《集解》引徐廣曰:「一作『鬼侯』。 」鄂侯:《集解》引徐廣曰:「一作『邗(yu,於)侯。 』」三公:輔助天子掌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。 (5)喜:同「喜」。 (6)醢(h□i,海):肉醬。 這裡指一種酷刑,把人剁成肉醬。 (7)脯(f□,輔):肉乾。 這裡也是一種酷刑,把人製成肉乾。 西伯歸,乃陰修德行善(1),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。 西伯滋大,紂由是稍失權重(2)。 王子比干諫,弗聽。 商容賢者,百姓愛之,紂廢之。 及西伯伐饑國,滅之,紂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(3),恐,奔告紂曰:「天既訖我殷命(4),假人元龜(5),無敢知吉,非先王不相我後人(6),維王淫虐用自絕(7),故天棄我,不有安食(8),不虞知天性(9),不迪率典十。 今我民罔不欲喪(11),曰:『天曷不降威(12),大命 胡不至(13)?』今王其奈何?」紂曰:「我生不有命在天乎(14)!」祖伊反,曰:「紂不可諫矣。 」西伯既卒,周武王之東伐,至盟津,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(15)。 諸侯皆曰:「紂可伐矣。 」武王曰:「爾未知天命。 」乃復歸。 (1)陰:暗暗地,暗地裡。 (2)稍:漸漸地。 權重:權力,「重」也是權力的意思。 (3)咎:怨恨。 (4)訖:終止,絕。 (5)假人:至人,指能知天地吉凶的人。 《尚書》「假」作「格」。 「假」、「格」都是「至」義。 元龜:用來占卜用的大龜。 (6)相:佐助。 (7)用:因。 (8)不有安食:意思是不能安心吃飯。 (9)虞知:料知,揣度瞭解。 十迪:由,遵循。 率典:法常,即常法。 一說「迪」為助詞,無義。 「率」,遵循。 (11)欲喪:指想要紂滅亡。 (12)曷:何不,為什麼不。 降威:指降下天威懲罰無道。 (13)大命:天命。 胡:何,為什麼。 (14)有命在天:指順承天意而為王。 (15)會周:與周會合。 紂愈淫亂不止。 微子數諫不聽(1),乃與大師、少師謀,遂去。 比干曰:「為人臣者,不得不以死爭(2)。 」乃強諫紂。 紂怒曰:「吾聞聖人心有七竅。 」剖比干,觀其心。 箕子懼,乃詳狂為奴(3),紂又囚之。 殷之大師、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。 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。 紂亦發兵距之牧野。 甲子日(4),紂兵敗。 紂走,入登鹿台,衣其寶玉衣,赴火而死。 周武王遂斬紂頭,縣之[大]白旗(5)。 殺妲己。 釋箕子之囚,封比干之墓(6),表商容之閭(7)。 封紂子武庚祿父,以續殷祀(8)。 令修行盤庚之政。 殷民大說(9)。 於是周武王為天子。 其後世貶帝號,號為王。 而封殷後為諸侯,屬周十。 周武王崩,武庚與管叔、蔡叔作亂,成王命周公誅之,而立微子於宋,以續殷後焉。 (1)數:屢次。 (2)爭:同「諍」,諫諍。 (3)詳:通「佯」,假裝。 (4)甲子日:依周歷,當是周武王即位第十三年的二月五日。 (5)大白旗:即「太白旗」,大約是指揮軍隊用的一種旗幟。 (6)封:指在墳上添土。 (7)表:表彰、表揚。 閭: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單位。 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「五家為比,……五比為閭。 」(8)續殷祀:承續殷的祭祀,意思就是延續殷的後代。 (9)說:同「悅」。 十屬:隸屬,歸屬。 太史公曰:余以《頌》次契之事(1),自成湯以來,采於《書》、《詩》(2)。 契為子姓,其後分封,以國為姓,有殷氏、來氏、宋氏、空桐氏、稚氏、北殷氏、目夷氏(3)。 孔子曰,殷路車為善,而色尚白。 (1)《頌》:指《詩經·商頌》。 次:編次。 (2)《書》:指《尚書》。 《詩》:指《詩經》。 (3)上古有姓有氏。 姓是一種族號,氏是姓的分支。 《通鑒·外紀》說:「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,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。 」由此可見,本篇篇首帝舜「賜姓子氏」,實際上就是賜契姓子。 回目錄 《史記》譯注 周本紀第四 解惠全 張德萍 譯注 【說明】 周朝是繼殷商滅亡之後,我國歷史上又一個奴隸制王朝。 周也是一個古老的部族,活動在西北黃土高原上,可能是夏族的一個分支。 早在唐堯時代,周的始祖後稷就擔任農師,掌管農業生產。 後稷的後代公劉、古分亶亶父(d□nf□,膽甫)率領族人繼續施行興農措施,使部族逐漸強大。 古公亶父為了躲避戎狄的侵擾,率族離開豳(b□n,彬)地移居岐下,營建城邑,修治村落,設立官職,廣行仁義,建立了周國。 又經過公季、文王的苦心經營,加強了國力,直到武王率領天下諸侯,抓住商紂王暴虐無道、喪盡民心的時機,一舉滅商,建立了周王朝。 《周本紀》概括地記述了周王朝興衰的歷史,勾畫出一個天下朝宗、幅員遼闊的強大奴隸制王國的概貌,以及其間不同階段不同君王厚民愛民或傷民虐民的不同政治作風,君臣之間協力相助共圖大業或相互傾軋各執已見的不同政治氣氛。 在這篇本紀裡,司馬遷明顯地是以儒家的思想觀點來看待周朝歷史的,宣揚的是仁義興邦的道理。 這突出地表現在對文王、武王、成王、周公的敘寫上。 這幾個人都是儒家理想中聖主賢臣的典範,周初那種君臣和睦、偃戈釋旅的局面也正是儒家理想中的政治環境。 篇中對武王著意進行了刻畫,在敘寫了他滅殷的過程之後,又寫了他日不暇食、夜不安寐,立社稷,改正(zh□ng,征)朔,實行分封、以殷制殷等安邦定國、攘邊安內的政策策略,給讀者展示了一個有宏圖大略、有經營之術的古代政治家形象。 第23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史記全集譯注》
第23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