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至村,拱手曰:「此役不曾啖得一掬水。 ‘二人既去,入門遂蘇,時氣絶已隔日矣。 」李聞而異之,因詰其善行顛末(13). 初,崇禎十三年,歲大凶(14),人相食。 劉時在淄,為主捕隷(15). 適見男女哭甚哀,問之。 答云:「夫婦聚裁年餘,令歲荒,不能兩全,故悲耳。 」少時,油肆前復見之(16),似有所爭。 近詰之。 肆主馬姓者便云:“伊夫婦餓將死,日向我討麻醬以為活(17). 今又欲賣婦於我。 我家中已買十餘口矣。 此何要緊?賤則售之,否則已耳。 如此可笑,生來纏人(18)!「男子因言:」今粟如珠,自度非得三百數,不足供逃亡之費(19). 本欲兩生,若賣妻而不免于死,何取焉?非敢言直(20),但求作陰■行之耳(21). 「劉憐之,便問馬出幾何。 馬言:」今日婦口,止直百許耳。 「劉請勿短其數,且願助以半價之資。 馬執不可。 劉少負氣,便謂男子:」彼鄙瑣不足道,我請如數相贈。 若能逃荒,又全夫婦,不更佳耶?“ 遂發囊與之。 夫妻泣拜而去。 劉述此事,李大加獎嘆。 劉自此前行頓改,今七旬猶健。 去年,李詣周村(22),遇劉與人爭,眾圍勸不能解。 李笑呼曰:「汝又欲訟桃樹耶?」劉芒然改容(23),吶吶斂手而退(24).異史氏曰:「李翠石兄弟,皆稱素封(25). 然翠石又醇謹(26). 喜為善,未嘗以富自豪,抑然誠篤君子也。 觀其解紛勸善,其生平可知矣。 古云:」為富不仁(27).‘吾不知翠石光仁而後富者耶?抑先富而後仁者耶?“ 據《聊齋誌異》鑄雪齋抄本 【註釋】 (1) 虎而冠者:謂凶暴似虎之人。 《史記。 齊悼惠王世家》:「齊王母家駟鈞,惡戾,虎而冠者也。 」《集釋》引張晏雲,「言鈞惡戾,如虎而著冠。 」 (2) 沂:沂水,縣名,今屬山東省。 (3) 告諸父;告訴給父親。 諸,「之於」二字的合音。 (4) 李翠石:名永康,字翠石,淄川人。 《淄川縣誌。 義厚傳》載:「鄉有惡豪某姓者,與苗姓相連。 苗種桃數株。 苗子飼桃;某怒,以為攘己物也,將訟諸官。 康見之,碎其詞,力為排解,某猶怒不已;會以陰譴悔悟,乃德康焉。 唐太史《龍泉橋記》、蒲明經《聊齋誌異》可按也。 」典商:開當鋪的商人。 典,典當,抵押。 (5) 狀:狀詞,狀紙。 (6) 杖而來:拄杖而來。 (7) 南面者:此指坐于正座上的官員。 (8) 罪惡貫盈:猶言罪大惡極,壞事做盡。 語出《尚書。 泰誓》。 貫盈,滿貫,猶言滿盈。 貫,俗稱錢串。 (9) 悛(quān 圈)悔:改悔。 (10)合置鐺鼎:謂應受冥間烹刑。 鐺鼎,釜鼎一類烹飪器。 此指烹刑所用的三足烹器。 (11)崇禎十三年:明思宗崇禎十三年,即公元一六四○年。 (12)墮畜牲道:佛家謂生前作惡,即輪迴轉生為畜生,便墮入畜生道。 據佛教「六道」(或稱「五趣」)說,眾生根據其生前善惡行為,死後有五種(或六種)輪迴轉生的趨向,即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人、天等。 見《俱舍論》八。 道教亦襲用此說,稱「五道」。 (13)顛末:始末。 (14)歲大凶:謂當年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,農田顆粒無收。 歲,農業收成。 (15)主捕隷:舊時州縣官署中捕役的班頭。 此從二十四卷抄本,原無「隷」 字。 (16)油肆:油店。 (17)麻醬,指芝麻榨油後的殘渣。 (18)生來:方言,猶言硬來、硬是。 (19)逃亡:逃生離去。 (20)直:價錢。 (21)陰■(zhì止):語出《尚書。 洪範》,默定的意思,此處意為積陰德。 (22)周村;地名,今屬山東省淄博市。 (23)芒然:猶茫然、懵懵,不知所措之狀。 (24)吶吶:形容難為情時說話吞吞吐吐。 (25)素封:無宮爵封邑而富有資財的人。 語出《史記。 貨殖列傳》。 參《偷桃》注。 (26)醇謹:樸厚而言行不苟。 (27)「為富不仁」:謂致富與行仁相反,二者不能並行。 《孟子。 滕文 公》上:「陽虎曰:」為富不仁矣,為仁不富矣。 ‘“ 邵九娘 柴廷賓,太平人(1).妻金氏,不言,又奇妒。 柴百金買妾,金暴遇之(2) ,經歲而死。 柴忿出,獨宿數月,不踐閨闥。 一日,柴初度(3) ,金卑詞莊禮,為丈夫壽。 柴不忍拒,始通言笑。 金設筵內寢,招柴。 柴辭以醉。 金華妝自詣柴所,曰:「妾竭誠終日,君即醉,請一盞而別。 」柴乃入,酌酒話言。 妻從容曰:「前日誤殺婢子,今甚悔之。 何便仇忌,遂無結髮情耶(4) ?後請納金釵十二(5) ,妾不汝瑕疵也(6).」柴益喜,燭盡見跋(7) ,遂止宿焉。 由此敬愛如初。 金便呼媒媼來,囑為物色佳媵(8) ;而陰使遷延勿報,已則故督促之。 如是年餘。 柴不能待,遍囑戚好為之購致,得林氏之養女。 金一見,喜形于色,飲食共之,脂澤花釧,任其所取。 然林固燕產(9) ,不習女紅,綉履之外,須人而成(10). 金曰:「我素勤儉,非似王侯家,買作畫圖看者。 」 於是授美錦,使學制(11),若嚴師海弟子。 初猶呵罵,繼而鞭楚。 柴痛切於心,不能為地(12). 而金之憐愛林,尤倍于昔,往往自為妝束,勻鉛黃焉(13).但履跟稍有摺痕,則以鐵仗擊雙彎(14);發少亂,則批兩頰:林不堪其虐,自經死。 柴悲慘心目,頗致怨懟(15). 妻怒曰:「我代汝教娘子,有何罪過?」 柴始悟其奸,因復反目,永絶琴瑟之好(16). 陰于別業修房闥(17),思購麗人而別居之。 荏苒半載,未得其人。 偶會友人之葬,見二八女郎,光艷溢目,停睇神馳。 第136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聊齋誌異 中》
第136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