疑某意愛好之也,思所以報而割愛良難。 又念長者之求,不可重拂(27). 且不敢以常鴿應,選二白鴿,籠送之,自以千金之贈不啻也。 他日見某公,頗有德色;而其殊無一申謝語。 心不能忍,問:「前禽佳否?」答云:「亦肥美。 」張驚曰:「烹之乎?」曰:「然。 」張大驚曰:「此非常鴿,乃俗所言『靼韃』者也!」某回思曰:「味亦殊無異處。 」張嘆恨而返。 至夜,夢白衣少年至,責之曰:「我以君能愛之,故遂托以子孫。 何以明珠暗投[28),致殘鼎鑊(29)!今率兒輩去矣。 」言已,化為鴿,所養白鴿皆從之,飛鳴徑去。 天明視之,果俱亡矣。 心甚恨之,遂以所畜,分贈知交,數日而盡。 異史氏曰:「物莫不聚于所好,故葉公好龍,則真龍入室(30);而況學士之於良友,賢君之於良臣乎[31) ?而獨阿堵之物(32),好者更多,而聚者特少,亦以見鬼神之怒貪(33),而不怒痴也(34). 」 向有友人饋朱鯽于孫公子禹年(35),家無慧仆,以老傭往。 及門,傾水出魚,索拌而進之。 及達主所,魚已枯斃。 公子笑而不言,以酒犒傭,即烹 魚以饗。 既歸,主人問:「公子得魚頗歡慰否?」答曰:「歡甚。 」問:「何以知?」曰:「公子見魚便欣然有笑容,立命賜酒,且烹數尾以犒小人。 」 主人駭甚,自念所贈,頗不粗劣,何至烹賜下人。 因責之曰:「必汝蠢頑無禮,故公子遷怒耳。 」傭揚手力辯曰:「我固陋拙,遂以為非人也(36)登公子門,小心如許,猶恐宵鬥不文(37),敬索拌出,一一勻排而後進之,有何不周詳也?」主人罵而遣之。 靈隱寺僧某(38),以茶得名,鐺臼皆精(39). 然所蓄茶有數等,恆視客之貴賤以為烹獻;其最上者,非貴客及知味者,不一奉也。 一日,有貪官至,僧伏渴甚恭,出佳茶,手自烹進,冀得稱譽。 貪官默然。 僧惑甚,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。 飲已將盡,並無贊語。 僧急不能待,鞠躬曰:「茶何如?」 貴官執盞一拱曰:「甚熱。 」此兩事,可與張公子之贈鴿同一笑也。 據《聊齋誌異》鑄雪齋抄本 【註釋】 (1) 晉:周初晉國在今山西省西南部建國,春秋時掩有今山西大部、柯北西南部、河南北部一帶地區。 近代以「晉」為山西省簡稱。 坤星:坤墾以及 下文的鶴秀、腋蝶、翻跳、諸尖、靴頭、點子、大白、黑石、夫婦雀、花狗 眼等,都是鴿的品種名。 (2)魯:今山東泰山以南,位水、泅水、沂水、沐水等流域,在春秋時為魯地。 秦以後仍沿稱這一地區為獸。 (3) 黔,貴州省的簡稱,因省境東北部在戰國時及秦代為黔中郡,在唐代屬黔中道,故名。 (4) 梁,古九州之一。 東界華山,南至長江,北為雍州,西無可考。 魏晉以降,轄境約當陝西秦嶺以南及漢水流域一帶。 (5) 越,古越國原建都于會稽(今浙江紹興),春秋末越國疆域向北擴展,奄有今浙江北部、江蘇南部、安徽南部、江西東部一帶地區。 (6) 鄒平:縣名,在今山東省。 (7) 經:指《鴿經》。 鄒平張萬鍾著有《鴿經》,見《檀幾叢書》。 (8) 粉草:中藥名,即粉甘草。 (9) 鹽顆:鹽粒。 (10)廣陵,古縣名,秦置,治所在今揚州市,後因以廣陵稱揚州。 (11)齊魯,古時卉國和魯國都在今山東省境年,因以齊魯代稱山東省地區。 (12)冥漠:幽暗不明。 (13)撮口:嘴唇聚合。 (14)鶩:野鴨。 (15)集:鳥類落止叫「集」。 (16)作屏,猶言「開屏」;鳥翼展開象屏風。 (17)鞀(tao 陶)鼓,長柄小搖鼓,俗稱撥浪鼓。 (18)磐:玉石製作的打擊樂,其聲清越。 (19)和(he賀):聲音相應。 (20)間雜中節:意思是聲音抑揚頓挫,合乎節拍。 間,間歇、頓挫。 雜,錯雜、繁響。 (21)望洋可愧:指大開眼界,自愧不如。 《莊子。 秋水》謂,秋水灌河,“河伯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盡在已。 順流而東行,至于北海,東面而視, 不見水端。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嘆曰:野語有之曰,聞道百,以為莫己若者,我之謂也。 「後因以」望洋“喻見了大世面而自愧弗如。 (22)玩:觀賞。 (23)椒粒:花椒內的黑子。 (24)詭求:巧言求索。 (25)燎:點燃。 麻炬:束麻桿而製作的火把。 (26)樹:植;豎立。 (27)重拂:過分地違其意願。 (28)明珠暗投:《史記。 鄒陽列傳》:「臣聞明月之珠,夜光之壁,以■投人于道路,人無不按劍相陋者,何則?于因而至前也。 」後因以「明珠暗投」喻有才能的人所事非主,或珍貴之物不遇識者。 (29)致殘鼎鑊:以致慘死干油鍋,鼎、鑊、古代烹飪器皿。 (30)「葉(she 設)公好龍」二句,《新序。 雜事》,葉公愛龍。 一切器物都刻有龍飾,天上的真龍知道了,乃降入其家,葉公反而嚇得逃跑。 後以「葉公好龍」比喻表面上的愛好,並非真的愛好。 這裡用此故事,意指痴愛某種事物,就能夠真正得到。 (31)「而況學上」二句:意謂如能出於至誠,則學士渴求良友就能得到良友,賢君渴求良臣就能得到良臣。 (32)阿(e )堵之物,指金錢。 《世說新語。 規箴》:王夷甫自鳴清高,口不言錢。 其妻欲試之,夜間以錢堆其床前。 夷哺晨起,見錢礙路,命令婢女「舉卻阿堵物」,終不說錢字。 後因以「阿堵物」指錢。 阿堵,六朝人口語,猶言「這」或「這個」。 (33)貪:指對錢財的貪求。 [34)痴:指對美好事物的癖愛。 (35)孫公子禹年:淄川人,名琰齡,清代順治年間兵部尚書孫之獬的兒子。 見《淄川縣誌》卷五。 (36)非人:不懂事理之人;俗謂不幹人事的人。 第124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聊齋誌異 中》
第124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