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其系燕父子以組,函梁君臣之首,入于太廟,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,其意氣之盛,可謂壯哉!及仇讎已滅,天下已定,一夫夜呼,亂者四應,蒼皇東出,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,君臣相顧,不知所歸;至于誓天斷髮,泣下沾襟,何其衰也!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?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?《書》曰:「滿招損,謙受益。 」憂勞可以興國,逸豫可以亡身,自然之理也。 故方其盛也,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;及其衰也,數十憐人困之,而身死國滅,為天下笑。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,豈獨伶人也哉!作《伶官傳》。 ——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《新五代史》 啊!盛衰變化的規律,雖說是由天命決定,難道不也是與人事有關的嗎?探究唐莊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,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了。 世間傳說晉王將要去世的時候,把三枝箭賜給莊宗,並且囑咐他說:「梁朝是我的仇家。 而燕王是我扶植起來的,契丹也曾和我相約拜為兄弟,卻都背叛了我們而歸順了梁朝。 這三者,是我遺留下來的恨事!現在給你三枝箭,你千萬不要忘記你父親未了的心願!」莊宗接受了這三枝箭並把它們供奉在宗廟裡。 以後出兵作戰,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廟向晉王禱告,並請出那些箭,放在錦囊裡,讓人肩背着它,走在隊伍的前面。 等到凱旋歸來後,再把它放還宗廟。 當他用繩子捆綁起燕王父子,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頭顱,送進宗廟,把箭還給先王,並把成功的消息報告亡靈的時候,那強盛的意氣,可謂壯觀了。 等到仇敵已經消滅,天下已經平定,然而一個人在夜間一聲呼喊,叛亂者就四下響應,只好蒼皇向東逃出,還沒碰見亂賊,軍隊卻已離散了。 君臣們互相獃看著,不知該向何處去,以至于剪斷頭髮,對天發誓,眼淚沾濕了衣裳,又是多麼的衰敗啊!難道是因為取得天下艱難而失去容易嗎?還是探究他的成敗過程都出自人為的原因呢? 《尚書》上說:「滿足會招來損害,謙虛能得到補益。 」警惕與勤勞可以振興國家,安逸和舒適可以喪失性命,這是自然的道理啊。 因此當他強盛時,普天下的豪傑,沒有一個能與他爭雄,到他衰敗時,幾十個優伶來困擾他,卻使他喪命亡國而被天下所譏笑。 可見,禍患常常是在細微的小事上積聚起來的,而聰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困厄,難道僅是優伶就能造成禍患嗎?因而寫了《伶官傳》。 (胡中行) 相州晝錦堂記 〔宋〕歐陽修 仕宦而至將相,富貴而歸故鄉。 此人情之所榮,而今昔之所同也。 蓋士方窮時,困厄閭裡,庸人孺子,皆得易而侮之。 若季子不禮于其嫂,買臣見棄于其妻。 一旦高車駟馬,旗旄導前,而騎卒擁後,夾道之人,相與駢肩累跡,瞻望咨嗟;而所謂庸夫愚婦者,奔走駭汗,羞愧俯伏,以自悔罪于車塵馬足之間。 此一介之士,得志于當時,而意氣之盛,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。 惟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:公,相人也,世有令德,為時名卿。 自公少時,已擢高科,登顯仕。 海內之士,聞下風而望餘光者,蓋亦有年矣。 所謂將相而富貴,皆公所宜素有;非如窮厄之人,僥倖得志于一時,出於庸夫愚婦之不意,以驚駭而誇耀之也。 然則高牙大纛,不足為公榮;桓圭袞冕,不足為公貴。 惟德被生民,而功施社稷,勒之金石,播之聲詩,以耀後世而垂無窮,此公之志,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。 豈止誇一時而榮一鄉哉! 第367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古文觀止譯注》
第367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