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題解】《洛神賦》是曹植久負盛名的代表作。 最初見于蕭統《文選》。 據序稱,此賦系曹植于黃初三年(222)入朝後歸濟洛川,因感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而作。 蔡邕《述行賦》雲「乘舫舟泝湍流兮,浮清波以橫厲。 想宓妃之靈光兮,神幽隱而潛翳」,殆為此賦所本。 賦首紀歸程,次摹洛神,繼悵道殊,末懷哀戀。 其對洛神的描寫雖借鑒宋玉的《神女賦》,卻多用比喻烘托,形象愈見鮮明飄逸。 且情思綣繾,寄託遙深。 此賦舊有「感甄」之說,謂植曾求甄氏女,後女為曹丕所得,及卒,植思而賦之,故又名《感甄賦》。 或以為植藉此寄託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,以抒壯志不伸之意,「亦屈子之志也」(《義門讀書記》)。 《洛神賦》在歷史上影響極大。 除詩文傳誦外,晉王獻之有墨寶傳世,顧愷之有丹青留人,明汪道昆有雜劇搬演,可見其為後人傾慕之至。 黃初三年[1],余朝京師[2],還濟洛川[3]。 古人有言,斯水之神名曰宓妃[4]。 感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[5],遂作斯賦。 其詞曰:余從京域[6],言歸東藩[7],背伊闕[8],轘轅[9],經通谷[10],陵景山[11]。 日既西傾,車殆馬煩[12]。 爾乃稅駕乎蘅皋[13],秣駟乎芝田[14],容與乎陽林[15],流盼乎洛川[16]。 於是精移神駭[17],忽焉思散[18]。 俯則未察,仰以殊觀[19]。 覩一麗人,于岩之畔。 乃援禦者而告之曰[20]:「爾有覿于彼者乎[21]?彼何人斯,若此之艷也!」禦者對曰:「臣聞河洛之神,名曰宓妃。 然則君王之所見也,無乃是乎[22]!其狀若何?臣願聞之。 」 余告之曰:其形也,翩若驚鴻[23],婉若游龍[24]。 榮曜秋菊,華茂春松[25]。 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,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[26]。 遠而望之,皎若太陽升朝霞[27];迫而察之,灼若芙蓉出淥波[28]穠纖得中[29],修短合度[30]。 肩若削成,腰如束素[31]。 延頸秀項[32],皓質呈露[33]。 芳澤無加,鉛華弗禦[34]。 雲髻峨峨[35],修眉連娟[36]。 丹唇外朗,皓齒內鮮[37]。 明眸善睞[38],靨輔承權(39]。 瑰姿艷逸[40],儀靜體閒[41]。 柔情綽態[42],媚于語言。 奇服曠世[43],骨像應圖[44]。 披羅衣文璀璨兮[45], 珥瑤碧之華琚[46]。 戴金翠之首飾[47],綴明珠以耀軀。 踐遠遊之文履[48],曳霧綃之輕裾[49]。 微幽蘭之芳藹兮[50],步踟躕于山隅[51]。 於是忽焉縱體,以遨以嬉[52]。 左倚采旄[53],右陰桂旗[54]。 攘皓腕于神滸兮[55],采湍瀨之玄芝[56]。 餘情悅其淑美兮,心振盪而不怡[57]。 無良媒以接歡兮,托微波而通辭[58]。 願誠素之先達兮[59],解玉珮以要之[60]。 嗟佳人之信修兮[61],羌習禮而明詩[62]。 抗瓊珶以和予兮[63],指潛淵而為期[64]。 執眷眷之款實兮[65],懼斯靈之我欺[66]。 感交甫之棄言兮[67],悵猶豫而狐疑[68]。 收和顏而靜志兮[69],申禮防以自持[70]。 第187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古文觀止譯注》
第187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