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孤:古代王侯自謙之稱。 曹操當時任丞相,封武平侯,故此自稱。 孝廉:漢代從武帝開始,規定地方長官按期向中央推舉各科人才,分孝廉、賢良、方正等科目,聽候使用,東漢時每年由各郡、國從二十萬人中薦舉一人,曹操被舉為孝廉時才二十歲。 孝指善事父母,廉指清廉方正。 [2]岩穴知名之士:指隱居而有名望的人。 漢朝風尚,儒生常故意隱居深山,抬高聲價,以待舉薦。 岩穴,山洞石室。 [3]海內人:這裡主要指世家豪族。 曹操出身宦官家庭,故被輕視。 [4]郡守: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,即太守。 [5]政教:行政和教化。 [6]世士:世人。 [7]在濟南:曹操于中平元年(184)為濟南國相,職位相當於太守。 濟南國轄境在今山東濟南一帶。 [8]除殘去穢:曹操任濟南相時,下屬官吏多趨附權貴,貪臓枉法。 曹操奏請撤免八個縣官,下令搗毀六百多所祠廟,嚴禁祭祀鬼神,因此得罪了當時的權貴近臣。 [9]違迕(wǔ五):違背、觸犯。 諸:之於。 常侍:也稱中常侍,皇帝的侍從近臣,掌管宮廷文書和傳達皇帝命令。 東漢末年,中常侍改用宦官,權勢很大,地方官多逢迎他們。 [10]年紀尚少[sha︸哨]:曹操任濟南相期滿,朝廷調他為東郡太守。 他託病辭官還鄉,年方三十來歲。 [11]同歲:同一年被舉為孝廉的人。 [12]譙(qiáo樵);今安徽亳縣。 曹操的故鄉。 精舍:指精緻的書房。 [13]底下之地:低窪之地,指瘠薄的土地。 [14]泥水自蔽:意謂老于荒野,不求聞達。 [15]都尉:官名,管軍事,官階相當於太守。 [16]典軍校尉:武官名,掌管近衛兵,多由皇帝親信擔任。 中平五年(188),漢靈帝劉宏建立西園軍,設置八校尉,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,袁紹為中軍校尉,曹操為典軍校尉。 [17]討賊:指討伐地方軍閥和鎮壓農民起義軍。 [18]征西將軍:東漢時授征西將軍的有四人,他們對東漢王朝都立過功勞。 曹操藉此述志,表示願做東漢王朝的功臣。 [19]董卓之難:董卓原是涼州(今甘肅、寧夏一帶)豪強,靈帝時任并州(今山西太原)牧。 中平六年(189),漢靈帝死,少帝劉辯即位,外戚何進為了消滅宦官,召董卓領兵入洛陽,廢少帝,立獻帝劉協。 董卓自封都尉和相國,操縱朝政。 各州郡起兵反對,成立討卓聯軍。 [20]興舉義兵:指初平元年(190),關東各州郡紛紛起兵討伐董卓,都自稱「義兵」。 曹操也在陳留郡己吾縣(今河南省陳留縣)招募五千人起兵討董。 董卓挾持獻帝和數十萬居民從洛陽遷都長安,沿路死人無數,洛陽被焚。 初平三年,董卓被王允、呂布所殺。 [21]汴水之戰:初平元年(190),以袁紹為盟主的關東各州郡聲稱討董,實各懷私利,又怕董卓兵強,不敢先進。 曹操獨率軍西進,與董卓部將徐榮在滎陽的汴水(今名索河,在河南省滎陽縣西南)一帶交戰,因兵少無援失敗。 曹操本人被流矢所中,連夜逃走。 [22]揚州更募:曹操汴水戰敗後,與夏侯惇等到揚州重新召募兵丁。 東漢末年,揚州的州治在今安徽省合肥,轄今江蘇、安徽一帶。 [23]兗(yǎn眼)州:東漢十三州之一,轄今山東西南部和河南東部。 [24]破降黃巾:初平三年(192),青州黃巾農民軍起義攻入兗州,殺刺史劉岱。 濟北鮑信與兗州官吏迎曹操為兗州牧。 曹操領兵攻黃巾軍于壽張(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南),追至濟北,黃巾軍三十萬被迫投降。 曹操從中挑選精壯,組成自己的強大軍事力量,號為「青州兵」。 [25]袁術:字公路,袁紹的異母弟,九江郡太守,東漢末年江淮一帶世族豪強大軍閥。 僭(jiàn 第177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古文觀止譯注》
第177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