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,困于平城[51]。 當此之時,猛將如雲,謀臣如雨,然猶七日不食,僅乃得免。 況當陵者[52],豈易為力哉[53]?而執事者云雲[54],苟怨陵以不死[55]。 然陵不死,罪也;子卿視陵,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?寧有背君親,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[56]?然陵不死,有所為也,故欲如前書之言,報恩于國主耳[57],誠以虛死不如立節,滅名不如報德也[58]。 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[59],曹沬不死三敗之辱[60],卒復勾踐之仇[61],報魯國之羞[62],區區之心,竊慕此耳。 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,計未從而骨肉受刑,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[63]。 足下又云:「漢與功臣不薄。 」子為漢臣,安得不云爾乎?昔蕭樊囚縶 [64], 韓彭葅醢[65],晁錯受戮[66],周魏見辜[67]。 其餘佐命立功之士[68],賈誼亞夫之徒[69],皆信命世之才,抱將相之具,而受小人之讒[70],並受禍敗之辱[71],卒使懷才受謗,能不得展。 彼二子之遐舉[72],誰不為之痛心哉?陵先將軍[73],功略蓋天地,義勇冠三軍[74],徒失貴臣之意[75],剄身絶域之表。 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[76]。 何謂不薄哉?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,適萬乘之虜[77]。 遭時不遇,至于伏劍不顧[78];流離辛苦,幾死朔北之野[79]。 丁年奉使[80],皓首而歸[81];老母終堂[82],生妻去帷[83]。 此天下所希聞,古今所未有也。 蠻貊之人[84],尚猶嘉子之節,況為天下之主乎?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[85],受千乘之賞[86]。 聞子之歸,賜不過二百萬,位不過典屬國[87],無尺土之封,加子之勤[88]。 而妨功害能之臣,盡為萬戶侯[89];親戚貪佞之類,悉為廊廟宰[90]。 子尚如此,陵復何望哉?且漢厚誅陵以不死[91],薄賞子以守節,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,此實難矣,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。 陵雖孤恩[92],漢亦負德。 昔人有言:「雖忠不烈,視死如歸。 」陵誠能安[93],而主豈復能眷眷乎?男兒生以不成名,死則葬蠻夷中,誰復能屈身稽顙[94],還向北闕[95],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[96]?願足下勿復望陵。 嗟乎子卿,夫復何言[97]?相去萬里,人絶路殊。 生為別世之人,死為異域之鬼。 長與足下,生死辭矣。 幸謝故人[98],勉事聖君[99]。 足下胤子無恙[100],勿以為念。 努力自愛,時因北風,復惠德音。 李陵頓首[101]。 ——選自《文選》卷四十一 子卿足下: 您辛勤地宣揚美德,為官于太平盛世,美名流傳四方,真是值得慶幸啊!我流落在遠方異國,這是前人所感悲痛的。 遙望南方,懷念故人,怎能不滿含深情?以前承蒙您不棄,從遠處賜給我回音,慇勤地安慰、教誨,超過了骨肉之情。 我雖然愚鈍,又怎能不感慨萬端? 我從投降以來,身處艱難困境,一人獨坐,愁悶苦惱。 整天看不見別的,只見到些異族之人。 我戴不慣皮袖套,住不慣氈幕,也只能靠它們來抵禦風雨;吃不慣腥羶的肉,喝 不慣乳漿,也只能用它們來充饑解渴。 眼看四周,有誰能一起談笑歡樂呢?胡地結着厚厚的堅冰,邊塞上的土被凍得裂開,只聽見悲慘淒涼的風聲。 深秋九月,塞外草木凋零,夜晚不能入睡,側耳傾聽,胡笳聲此起彼伏,牧馬悲哀地嘶叫,樂曲聲和嘶鳴聲相混,在邊塞的四面響起。 清晨坐起來聽著這些聲音,不知不覺地流下淚水。 唉,子卿,我難道是鐵石心腸,能不悲傷? 第14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古文觀止譯注》
第14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