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咸陽宮有玉笛長二尺三寸,二十六孔。 吹之則見車馬山林,隱隱相次,息亦不見,名曰昭華之管。 (出《西京雜記》) 【譯文】 秦咸陽宮有玉笛,長二尺三寸,二十六孔,吹奏時就可以看到車、馬、山川、樹木隱約相接出現,不吹了就消失了。 這支玉笛叫昭華管。 唐玄宗 玄宗嘗坐朝時,以手指上下按其腹。 朝退,高力士進曰:「陛下向來數以手指按其腹,豈非聖體小不安耶?」玄宗曰:「非也。 吾昨夜夢遊月宮,諸仙娛余以上清之樂。 流亮清越,殆非人所聞也。 酣醉久之,合奏清樂。 以送吾歸。 其曲淒楚動人,杳杳在耳。 吾向以玉笛尋,盡得矣。 坐朝之際,慮或遺忘,故懷玉笛,時以上下尋之。 非不安也。 」力士再拜賀曰:「非常之事也,願陛下為臣一奏之。 」上試奏,其音寥寥然,不可名也。 力士又奏拜,且請其名。 上笑曰:「此曲名《紫雲回》。 」載于樂章,今太常刻石在焉。 (出《開天傳信記》) 【譯文】 唐玄宗一次坐朝,用手上下按自己的肚腹。 退朝後,高力士進前問玄宗說:「剛纔陛下多次用手指按腹部,是聖體不太舒服麼?」玄宗說:「非也。 我昨夜夢遊月宮,諸位仙女為我演奏上清之樂,流亮清越,在人間是完全聽不到的啊!使我久久地沉醉在這仙聲妙樂之中。 後來,仙女們又演奏清樂為我送別,這支仙曲淒楚清麗、哀宛動人。 我醒來後還感覺到餘音杳杳,如在耳邊。 我馬上吹奏玉笛來尋找記錄它,都讓我記錄下來了。 剛纔坐朝,我怕有所遺忘,因此懷裡揣着玉笛,不時地上下尋找它的音律,不是身體不適啊。 」高力士再次拜賀玄宗,說:「這可是千載難遇的事情啊,願陛下為老奴吹笛一遍可以嗎?」玄宗試着吹奏一遍,其聲飄渺曠遠,絶非凡響,不可名狀啊!高力士再次拜賀玄宗皇帝,並請皇帝給這支仙曲起個名字。 玄宗笑着說:「就暫叫它《紫雲回》吧。 」後來主管樂事的太常卿將這支仙曲收入唐樂大典中,現在還有當年太常府的刻石為證。 漢中王瑀 漢中王瑀為太卿。 早起朝,聞永興裡人吹笛,問是太常樂人否。 曰:「然。 」已後因閲樂而喚之,問曰:「何得某日臥吹笛耶。 」(出《傳記》) 【譯文】 漢中王李瑀任太卿時,一天早起上朝,聽到永興裡有人吹笛,問:「是太常府的樂工在吹笛子吧?」答:「是的。 」後來,他因查閲樂曲召喚來太常府的樂工,問:「在某天,你們怎麼能夠躺着吹笛呢!」 謩 李舟好事嘗得村舍煙竹,截為笛,堅如鐵石。 以遺李謩。 謩吹笛,天下第一。 月夜泛江,與同舟人吹,寥亮逸發。 俄有客于岸,呼舟請載。 既至,請笛而吹,甚為精妙,山石可裂。 謩平生未嘗見。 及入破,呼吸盤擗,應指粉碎。 客散,不知所之。 舟人著記,疑其蛟龍也。 謩嘗秋夜吹笛于瓜州,楫載甚隘。 初發調,群動皆息;及數奏,微風颯然立至。 有頃,舟入賈客,有怨嘆悲泣之聲。 (出《國史補》) 又 謩,開元中吹笛為第一部,近代無比。 有故,自教坊請假至越州,公私更宴,以觀其妙。 時州客舉進士者十人,皆有資業,乃醵二千文同會鏡湖,欲邀李生湖上吹之,想其風韻,尤敬人神。 以費多人少,遂相約各召一客。 會中有一人,以日晚方記得,不遑他請。 其鄰居有獨孤生者年老,久處田野,人事不知,茅屋數間,嘗呼為獨孤丈。 至是遂以應命。 到會所,澄波萬頃,景物皆奇。 李生拂笛,漸移舟于湖心。 時輕雲朦朧,微風拂流,波瀾陡起。 李生捧笛,其聲始發之後,昏噎齊開,水木森然,彷彿如有神鬼之來。 坐客皆更讚詠之,以為鈞天之樂不如也。 獨孤生乃無一言,會者皆怒。 李生為輕己,意甚忿之。 良久,又靜思作一曲,更加妙絶,無不賞駭。 獨孤生又無言。 鄰居召至者甚慚悔,白於眾曰:「獨孤村落幽處,城郭稀至。 音樂之類,率所不通。 」會客同誚責之,獨孤生不答,但微笑而已。 李生曰:「公如是,是輕薄為?(明抄本為作技)復是好手?」獨孤生乃徐曰:「公安知仆不會也?」坐客皆為李生改容謝之。 獨孤曰:「公試吹《涼州》。 」至曲終,獨孤生曰:「公亦甚能妙,然聲調雜夷樂,得無有龜茲之侶乎?」李生大駭,起拜曰:「丈人神絶,某亦不自知,本師實龜茲之人也。 」又曰:「第十三疊誤入水調,足下知之乎?」李生曰:「某頑蒙,實不覺。 」獨孤生乃取吹之。 李生更有一笛,拂試以進。 獨孤視之曰:「此都不堪取,執者粗通耳。 」乃換之,曰:「此至入破,必裂,得無吝惜否?」李生曰:「不敢。 」遂吹。 聲發入雲,四座震況,李生蹙踖不敢動。 至第十三疊,揭示謬誤之處,敬伏將拜。 及入破,笛遂敗裂,不復終曲。 李生再拜。 眾皆貼息,乃散。 明旦,李生並會客皆往候之,至則唯茅舍尚存,獨孤生不見矣。 越人知者皆訪之,竟不知其所去。 (出《逸史》) 【譯文】 第33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太平廣記 三》
第33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