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鍇第一次做主考,裴思謙打通了宦官權貴仇士良的關節,索要狀元。 高鍇在大廳上譴責他。 裴思謙環視左右,厲聲說:「明年春天取狀元。 」次年,高鍇仍做主考,告誡屬員,不得給裴思謙髮捲。 裴思謙懷揣仇士良的書信到貢院(試場),又換上紫袍,快步走到高台下,對高鍇說:「軍容(仇士良時任北寺中尉,觀軍容使)有信給你,舉薦秀才裴思謙。 」高鍇不得已,接過薦書。 薦書裡為裴思謙索要狀元。 高鍇說:「已經有了狀元,其他名次可以按照軍容的意思辦。 」裴思謙說,我當面請示了軍容(指仇士良),如果狀元不給裴思謙,請你不要放榜。 「高鍇低着頭想了半天,說:」那麼我總得見見裴思謙這個人。 「裴思謙說:」我就是。 "裴思謙相貌堂堂,高鍇改變了態度,答應了他的要求。 李肱 開成元年秋,高鍇復司貢籍。 上曰:「夫宗子維城,本枝百代。 封爵使宜,無令廢絶。 常年宗正寺解送人,恐有浮薄,以忝科名。 在卿精揀藝能,勿妨賢路。 其所試賦,則準常規,詩則依齊梁體格。 」乃試琴瑟合奏賦、霓裳羽衣曲詩。 主司先進五人詩,其最佳者李肱,次則王收。 日斜見賦,則文選中雪月賦也。 況肱宗室,德行素明,人才俱美,敢不公心,以辜聖教。 乃以榜元及第。 霓裳羽衣曲詩,李肱云:「開元太平時,萬國賀豐歲。 梨園獻舊曲,玉座流新制。 鳳管遞參差,霞衣統搖曳。 宴罷水殿空,輦余春草細。 蓬壺事已久,仙樂功無替。 詎肯聽遺音,聖明知善繼。 」上覽之曰:「近屬如肱者,其不忝乎?有劉安之識,可令著書;執馬孚之正,可以為傳。 秦(」秦「原作」奏「,據《雲溪友議》改。 )嬴統天下,子弟同匹夫,根本之不深固,曹冏曷不非也。 」(出《雲溪友議》) 【譯文】 唐文宗開成元年秋天,高鍇再一次擔任主考官。 皇上說:宗室子弟是皇家的屏幛,代代相傳,使他們有爵祿,不能廢除。 但是在科舉中,宗正寺(管理皇族事務衙門)選送的人,恐怕有的名不符實,有辱貢舉。 你一定要把握住,精選人才,不要妨礙了進賢之路。 考賦,按照常規,考詩,按齊、梁的體例。 高鍇於是以《琴瑟合奏》為賦題,以《霓裳羽衣曲》為詩題。 經過考試,高鍇先把五個人的詩呈給文宗。 其中最好的是李肱,其次是王收。 並且說,李肱的賦作得很快,日影剛斜,就交了卷。 他的賦,即使在文選中也是上品。 何況李肱還是宗室子弟,他的德行平時大家都知道,以人以才都是好的。 我怎麼能不出以公心,辜負皇上的教誨呢?所以請以李肱為狀元。 李肱的《霓裳羽衣曲》詩大意是:開元之治時,好多外國人都祝賀大唐的豐收和太平。 梨園裡面有好戲。 經常可以看到新的作品。 管弦抑揚,霞衣搖曳。 水亭上的宴會,草坪上的春草,賞心悅目。 那樣長的時間,那樣的繁榮,雖然是已往的事,遺韻猶在,雖肯聽這遺韻呢,誰能效仿呢,只有聖明的皇上。 文宗讀了李肱的文章,說:「宗室裡有李肱這樣的人,就算光彩了。 如果他有劉安的才識,可以讓他去著書,有馬孚的操守,可以立傳。 秦朝嬴政(始皇)雖然統一了天下,他的子孫全沒出息,根本就動搖了,曹冏怎麼能不非議嬴秦呢?」 蘇景胤 張元夫 太和中,蘇景胤、張元夫,為翰林(「林」字原缺,據明抄本補)主人。 楊汝士與弟虞卿及弟漢公,尤(「尤」原作「先」,據明抄本改)為文林表式。 (「式」原作「試」,據明抄本改)故後進相謂曰:欲入舉場,先問蘇張。 蘇張猶可,三楊殺我。 大中咸通中,盛傳崔慎(明抄本慎下有「由」字。 )相公常寓尺題于知聞。 或曰,王凝、裴瓚、舍弟安潛,朝中無呼字知聞,廳裡絶脫靴賓客。 凝終宣城;瓚禮部尚書;安潛侍中。 太平王崇、竇賢二家,率以科目為資,足以升沉後進。 故科目舉人相謂曰:未見王竇,徒勞謾走。 (出《摭言》) 後有東西二甲,東呼西為茫茫隊,言其無藝也。 (出《盧氏雜說》)開成會昌中,又曰:鄭楊段薛,炙手可熱。 又有薄徒,多輕侮人。 故裴泌應舉,行美人賦以譏之。 又有大小二甲;又有汪巳甲;又有四字,言深耀軒庭也。 又有四蚉甲。 又芳林十哲,言其與內臣交遊,若劉曄、任息、姜垍、李岩士、蔡鋋、秦韜玉之徒。 鋋與岩士,各將兩軍書題,求狀元。 時謂之對軍解頭。 太和中,又有杜顗、竇紃、肖嶰、極有時稱,為後來領袖。 文宗曾言進士之盛。 時宰相對曰:「舉場中自雲。 鄉貢進士,不博上州刺史。 」上笑之曰:「亦無奈何。 」(出《盧氏雜說》) 【譯文】 文宗太和中期,蘇景胤、張元夫做翰林學士。 楊汝士和他的弟弟楊虞卿、楊漢公,在文林中大有名聲。 後進的舉子們說,想入考場,先問蘇、張;蘇張猶可,三楊殺我。 意思說,三楊在文林中的影響比蘇、張還厲害。 宣宗和懿宗年間,傳說宰相崔慎曾經寫信給人,對人說王凝、裴瓚和我弟弟崔安潛,在朝堂上沒人呼他們的名字,家裡沒有脫靴子的賓客。 王凝做到宣城刺史,裴瓚做到禮部尚書,崔安潛做到侍中。 太平(郡名)的王崇、竇賢兩家,很有權勢,足以推薦後進的學子成名。 所以學子們說:"未見王、竇,徒勞謾走。 意思說,不經王崇、竇賢推薦,有才學也白搭。 後來,東部的學子稱西部的學子為茫茫隊,意思說他們沒有真才實學。 文宗和武宗年間,又有鄭楊段薛,被吹捧得炙手可熱。 還有些沒品行的人,不尊重文化也不尊重人。 所以,裴泌參加考試作了一篇《行美人賦》來譏諷他們。 又有什麼大甲、小甲、汪巳甲等等,都取四字為稱,意在炫耀學問。 還有什麼四蚉甲、芳林十哲等,稱他們和朝中的大官們、宦官們有交情。 象劉曄、任息、姜垍、李岩士、蔡鋋、秦韜玉之徒,都是這樣的人。 蔡鋋和李岩士各帶著一夥軍兵,爭奪狀元。 被時人稱為對軍解頭。 太和中,杜顗、竇紃、肖嶰,被人稱譽,後來高中。 文宗曾談論過關於讀書和科舉的盛況。 宰相說,舉場裡都說,中了進士,比做上州(大州)的刺史都榮耀。 文宗笑着說:「那也沒辦法。 」 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 崔蠡 盧肇 丁棱 顧非熊 李德裕 張濆 宣宗 盧渥 劉蛻 苗台符張讀 許道敏 崔殷夢 顏摽 溫庭筠 盧彖 翁彥樞 劉虛白 封定卿 馮藻 趙琮 崔蠡 唐崔蠡知制誥日,丁太夫人憂,居東都裡第。 時尚清苦儉嗇,四方寄遺,茶藥而已,不納金帛。 故朝賢家不異寒素。 雖名姬愛子,服無輕細。 崔公卜兆有期,居一日,宗門士人有謁請于蠡者,閽吏拒之,告曰:「公居喪,未嘗見他客。 」乃曰:「某崔家宗門子弟,又知尊夫人有卜遠之日,願一見公。 」公聞之,延入與語。 直云:知公居縉紳間,清且約,太夫人喪事所須,不能無費。 某以辱孫侄之行,又且背用稍給,願以錢三百萬濟公大事。 "蠡見其慷慨,深奇之。 但嘉納其意,終卻而不受。 此人調舉久不第,亦頗有屈聲。 蠡未幾服闕,拜尚書右丞,知禮部貢舉。 此人就試,蠡第之為狀元。 眾頗驚異。 謂蠡之主文,以公道取士,崔之獻藝,由善價成名。 一第則可矣,首冠未為得。 以是人有詰于蠡者。 答曰:崔某固是及第人,但狀頭是某私恩所致耳。 具以前事告之。 於是中外始服。 名益重焉。 (出《芝田錄》) 【譯文】 第417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太平廣記 二》
第417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