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傑字智周,幼而聰明秀異,言發成文,音調清舉。 年六歲,請舉童子。 時(原父作文,據明抄本改)肅為閩府大將,性樂善,尤好聚書,又妙于手譚,當時名公多與之交。 及有是子,益大其門。 廉使崔侍郎千亟與遷職,鄉人榮之。 傑五歲,父因攜之門腳,至王仙君霸壇,戲問童子能是乎?傑遂口占云:羽客已歸雲路去,丹爐草木盡凋殘。 不知千載歸何日,空使時人掃舊壇:父初不謂眇歲之作,遽臻于此。 群親益所驚異,遞相傳諷,鄉裡喧然。 自此日課所為,未幾盈軸。 明年,遂獻唐中丞扶。 唐既伸幅窺吟,聳耳皆吹,命子弟延入學院。 時會七夕,堂前乞巧,因試其乞巧詩。 傑援毫曰:「七夕今朝看碧霄,牽牛織女渡河橋。 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盡紅絲幾萬條。 」唐驚曰:「真神童也。 」以是鄉人群來求看,填塞門巷。 傑又精於琴棋及草隷書,俱自天然,不假師受。 唐因與賓從棋,或全局輸者。 令罩之勿觸,取童子來,繼終其事。 傑必指蹤出奇,往往返勝。 曲盡玄妙,時謂神助。 後復業詞賦,頗振聲問。 有仙客入壺中賦云:仙客以變化隨形,逍遙放情。 處于外則一壺斯在,入其中則萬象俱成。 飛閣重樓,不是人間之壯。 奇花異木,無非物外之名。 至九歲,謁盧大夫貞、黎常侍殖,無不嘉獎。 尋就賓見日,在宴筵。 李侍禦遠、趙支使容深所知仰,不捨斯須。 和趙支使詠荔枝詩尤佳,云:金盤摘下排朱果,紅殻開時飲玉漿。 劉副史立作奇童傳,劉制使重為序,以貽之。 至年十七,方結束琴書,將決西邁。 無何七月中,一旦天氣澄爽,書堂前忽有異香氛氳,奇音響亮。 家人出戶觀,見雙鶴嘹唳,盤空而下,雪翖朱頂,徘徊庭際。 傑欣然舍筆,躍下庭前,抱得一隻。 其父驚訝,恐非嘉兆,令促放,逡巡溯空而去。 親鄰聞茲,咸來賀肅曰:「家藏書櫛比,乃類筵鱣之表祥也。 」及夕,傑偶得疾,數日而終。 則知傑乃神仙謫下人世,魂靈已蛻于鶴耳。 不然者,何亡之速也?(出《閩川士傳》) 【譯文】 林傑的字叫智周。 他從小就十分聰明伶俐,出口成章,音調響亮。 他六歲的時候,就開始有了名聲。 他的父親林肅是閩府的大將,性格快樂善良,尤其喜歡收藏書籍,又精通下圍棋,當時的社會名流都願意和他結交。 等到林肅有了兒子,更加光耀門庭。 廉使崔千升任侍郎,家鄉的人都引以為榮。 這時李傑五歲,父親帶著他訪客,走到王仙君霸壇。 有人開玩笑說:「小孩子能行嗎?」李傑當即作詩念道:「羽客已歸雲路出,丹爐草木盡彫殘。 不知千載歸何日,空使時人掃舊壇。 」他的父親一開始也沒想到,小孩子作詩竟能達到這樣高的水平。 親屬們更加驚異,相互傳遞朗誦,震動了附近的人們。 從此他每天的功課,就是寫幾首詩。 第二年,李傑將自己寫的詩歌獻給中丞唐扶。 唐扶打開觀看朗誦,非常欣賞,命令將他以子弟的身份送入學院讀書。 這一天來到七月初七,婦女們在堂前穿針乞巧詩。 唐扶考試李傑作乞巧詩。 李傑拿起筆寫道:「七夕今朝看碧霄,牽牛織女渡河橋。 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盡紅線幾萬條。 」唐扶驚奇地說:「真是神童啊!」附近的人們都來觀看神童,把大門和衚衕都塞滿了。 李傑還精通彈琴,下棋和草書、隷書書法,全都是天生就會,沒有經過老師的傳授。 唐扶與客人下棋,遇到敗局已定的時候,便叫人把棋局蓋上,不許亂碰,然後叫李傑來接過殘局繼續下。 李傑往往能出奇制勝,輓回敗局,棋路非常精妙,人們都認為有神仙暗中相助。 後來李傑又鑽研詞賦,也創出很大的聲名。 他寫的一篇《仙客入壺賦》說:「仙客以變化隨形,逍遙放情。 處于外財一壺斯在,入其中則萬象俱成。 飛閣重樓。 不是人間之狀;奇花異木,無非物外之名。 」到了九歲,他去拜見大夫盧貞、常侍黎殖,沒有不誇獎他的。 過了幾天,在宴請賓客的宴席,侍郎李遠和支使趙容也知道了他的名聲,他和支使趙容的一首詠荔枝的詩尤其精采,詩中說:「金盤摘下排朱果,紅殻開時飲玉漿。 」副史劉立為他作了「神童傳」,制使劉重為其寫序,然後贈送給他。 李傑到十七歲時,不再彈琴看書,準備西行遊玩。 沒想到七月中旬的一天,天氣晴朗,書房前忽然有一股奇異的香氣瀰漫開來,又聽到響亮的鳴叫聲。 家裡的人跑出去一看,有兩隻仙鶴鳴叫着從天空盤旋而下。 雪白的羽毛,朱紅的頭頂,在庭院中徘徊。 李傑高興的放下筆,跑到庭前,抱住了一隻。 他的父親感到很驚訝,認為不一定是吉兆,叫他趕快放開。 不一會,兩隻白鶴飛向空中。 親戚鄰居們聽到這個消息,都趕來向李肅祝賀。 他們說:「家中收藏的圖書十分豐富,乃是豐盛富足的象徵啊。 」到了晚上,李傑突然得病,數日後死了。 這時人們才知道,李傑原來是被貶到人間的仙人,那一天他的靈魂已經依附在仙鶴身上。 不然的話,怎麼會死得那麼快。 高定 高定,真公郢之子。 為易合八出,以畫八卦,上圓下方,八則為重,轉則為演,七轉而六十四卦,六甲八節備焉。 著外傳二十二篇。 定小字董二,時人多以小字稱。 初年七歲,讀尚書至湯誓,問父曰:「奈何以臣伐君?」答曰:「應天順人。 」又問曰:「用命賞于祖,不用命戮于社,豈是順人?」父不能對。 (出《國史補》) 【譯文】 高定是真公高郢的兒子,精通易和八出,用來畫八卦,上圓下方,八則為重,轉則為演。 七轉而六十四卦。 六甲八節全都具備了,他著述了《易經》外編二十二篇。 他的小名董二,人們大都稱呼他小名。 高定七歲那年讀《尚書》,讀到「湯誓」一篇,他問父親說:「為什麼臣子要討伐君王呢?」父親回答說:「執行天命,順應民心。 」高定又問:「用天命則說是受賞于祖先,不用天命就殺戮于社祭前。 這怎麼是順應民心呢?」父親無法回答。 李德裕 李德裕神俊,憲宗賞之,坐于膝上。 父吉甫,每以敏辯誇于同列。 武相元衡召之,謂曰:「吾子在家,所嗜何書?」意欲探其志也。 德裕不應。 翌日,元衡具告吉甫,因戲曰:「公誠陟大痴耳。 」吉甫歸責之,德裕曰:武公身為帝弼,不問理國調陰陽,而問所讀書,書者成均禮部之職也。 其言不當,所以不應。 吉甫復告,元衡大慚。 由是振名。 (出《北夢瑣言》) 【譯文】 李德裕天賦才智出眾,憲宗皇帝很喜歡他,將他抱坐在自己的膝蓋上,他的父親李吉甫經常在同事面前誇獎他機敏善辯。 宰相武元衡召見李德裕。 問李德裕說:「你在家喜歡看什麼書?」意思是看他的志向是什麼。 李德裕不回答。 第二天,武元衡告訴了李吉甫。 並開玩笑說:「這個孩子是個獃子。 」李吉甫回去以後責備李德裕,李德裕說:「武元衡身為皇帝的輔政大臣,不問如何治理國家,而問讀什麼書,讀書有成的人均擔任禮部的職務。 他的話不合適,所以我不回答。 」李吉甫第二天又告訴了武元衡,武元衡非常慚愧。 由於這件事,李德裕的聲名迅速傳播開來。 白居易 第394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太平廣記 二》
第394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