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孝叔是陳郡人,幼年喪父,對待母親很孝順遠近聞名。 他的母親曾經得了一種病,神志恍惚,很多天也不好。 孝叔忽然夢見一個老頭對他說:「你母親的病能治好。 」孝叔問他叫什麼名字,住在哪裡,老頭不告訴他,只對他說:「明天迎接我在石壇之上,我有藥給你。 」睡醒後,孝叔找遍了四周,在離家十里的地方,發現一座廢道觀,裡面有座古石壇,真有個老頭在石壇上。 孝叔大喜,恭恭敬敬地將老頭迎接回家。 老頭從口袋裏拿出一丸九靈丹,讓孝叔的母親用新汲的水送下,第二天孝叔母親的病就好了。 孝叔對老頭非常感激,想要送錢物來答謝老頭,老頭全都不要。 以後老頭每個月來一次,然而不知道他住在什麼地方。 孝叔認為他能推算人的命運,常常想問他,但是一直沒敢開口。 一天老頭來了後對孝叔說:「我要到別的地方去了,從此與你分別。 」然後從懷裡取出一卷書遞給孝叔,說:「你的壽命和功名全寫在裡面,事情都是一定的,現在世上那些急於求成的人,注定是徒勞的。 你收藏我這本書,小心不要事先翻看,每得到一次任命,便打開一頁。 不然,對你不利。 」孝叔跪下接受贈書後,就和老頭分手了。 一次,孝叔得病臥床,似乎無法醫治了,家裡人問他如何安排後事?孝叔說:「我有神仙傳授的一卷書,未曾開卷,何必着急問死後的事呢?」十多天以後病果然好了。 後來,孝叔靠家族的影響,當上了密州諸城縣尉,經過五次調動,做了蒲州臨晉縣令。 每次接受新的任命,總是看一看神仙留下的書,書中所寫的時日和實際毫無差錯。 後來任期滿了,孝叔回歸閿鄉別墅居住。 一天早晨起床,剛要梳頭,忽然有一個東西掉到鏡子上,像是一條蛇卻有四隻腳,孝叔受驚嚇摔倒在地上。 之後他便不會說話,沒有幾天就死了。 過了一個月,孝叔的妻子整理他的遺物,發現了老頭留下的書,似乎還有半卷沒有翻看過。 因此而感嘆地說:「神仙說的話,也有不准的時候,書還沒看完,而人就死了。 」於是翻開書看,見到後半部只有幾幅空紙,上面畫着一條盤在鏡子上的蛇。 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數八 李公 李宗回 崔樸 李藩 韋執誼 袁滋 裴度 張轅 趙昌時 李公 唐貞元中,萬年縣捕賊官李公,春月與所知街西官亭子置鱠。 一客偶至,淹然不去,氣色甚傲。 眾問所能,曰:「某善知人食料。 」李公曰:「且看今日鱠,坐中有人不得吃者否?」客微笑曰:「唯足下不得吃。 」李公怒曰:「某為主人,故置此鱠,安有不得吃之理?此事若中,奉五千,若是妄語,當遭契闊。 請坐中為證,因促吃。 將就,有一人走馬來云:“京兆尹召。 」李公奔馬去,適會有公事,李公懼晚,使報諸客但餐,恐鱠不可停。 語庖人:「但留我兩碟。 」欲破術人之言。 諸客甚訝。 良久,走馬來,諸人已餐畢,獨所留鱠在焉。 李公脫衫就座,執箸而罵。 術士顏色不動,曰:「某所見不錯,未知何故?」李公曰:「鱠見在此,尚敢大言。 前約已定,安知某不能忽忽酬酢……」言未了,官亭子仰泥土壤,方數尺,墮落,食器粉碎,鱠並雜于糞埃。 李公驚異,問廚者更有鱠否?曰:「盡矣。 」乃厚謝術士,以錢五千與之。 (出《逸史》) 【譯文】 唐德宗貞元年間,萬年縣的捕賊官李公,在春天裡準備和朋友在街西邊的官亭子裡喝酒吃魚。 偶然間來了一個人,停留在亭子裡不走,並且神色很傲慢。 大家問他有什麼能耐?他說:「我能知道人們每天吃什麼飯。 」李公說:「你看今天的菜,座位中的人有吃不着的嗎?」那人微笑着說:「唯獨您吃不着。 」李公生氣地說:「我是主人,我安排的酒菜,哪有吃不着的道理!你如果說對了,送給你五千文錢。 如果是胡說,當心報應,請大家作證人。 」於是催促快做菜,剛剛要做好,在這時,忽然有人騎着馬跑來說:「京兆尹召見。 」李公只好上馬快走,因為有公事,李公怕回來得晚,便告訴客人們現在就吃,否則菜就涼了。 又告訴廚師,給他留兩碟菜,以便破了那個人的預言,大家非常驚訝,過了很長一段時間,李公才騎馬回來。 大家已經吃完了,只剩下留下的兩碟菜,李公脫去外衣坐下,拿起筷子就罵。 可那個人不動聲色,說:「我所說的不應該錯,不知道什麼原因?」李公說:「菜就在我面前,你還敢說大話。 事先已經約定了,你怎麼知道我不能懲罰你?」話沒說完,亭子頂上抹的一大片泥土足有好幾尺見方忽然掉下來,吃飯的器皿被砸得粉碎,剩下的兩碟魚已混雜在泥糞土中。 李公很驚異,問廚師還有魚嗎?回答說:「沒有了。 」於是李公重謝那人,給了他五千文錢。 李宗回 李宗回者,有文詞,應進士舉,曾與一客自洛至關。 客云:「吾能先知人飲饌,毫釐不失。 」臨正旦,一日將往華陰縣。 縣令與李公舊知,先遣書報。 李公謂客曰:「歲節人家皆有異饌,況縣令與我舊知。 看明日到,何物吃?」客撫掌曰:「大哥(「哥」疑是「奇」字)與公各飲一盞椒蔥酒,食五般餛飩,不得飯吃。 」李公亦未信。 及到華陰縣,縣令傳語,遣鞍馬馱乘,店中安下,請二人就縣。 相見喜曰:「二賢沖寒,且速暖兩大盞酒來,着椒蔥。 」良久台盤到,有一小奴與縣令耳語。 令曰:「總煮來。 」謂二客曰:「某有一女子,年七八歲,常言何不令我勾當家事?某昨惱渠,遣檢校作歲飯食。 適來雲,有五般餛飩,問煮那般?某雲,總煮來。 」逡巡,以大碗盛,二客食盡。 忽有佐吏從外走雲,「敕使到。 」舊例合迎。 縣令驚,忙揖二客,鞭馬而去,客遂出。 欲就店終餐,其仆者已歸,結束先發,已行數里。 二人大笑,相與登途,竟不得飲吃。 異哉,飲啄之分也。 (出《逸史》) 【譯文】 李宗回這個人很有文才,為了去考進士,他與另一個人一同從洛陽前往關中。 這個人說:「我能預先知道人每天吃什麼飲食,一點都不會差。 」快到正月初一的一天,他們趕往華陰縣。 華陰縣令和李宗回是老朋友,李宗回又事先捎去了書信。 李宗回問同行的那個人:「過年的時候,人家都有好吃的,況且縣令和我是老朋友,你看我們明天到了吃什麼?」那人拍着手說:「大哥,你我各飲一杯椒蔥酒,吃五種餛飩,但是吃不着飯。 」李宗回不相信。 到了華陰縣,縣令傳話讓他們先在店房中住下,然後到縣衙去。 見面後縣令高興地說:「兩位路上寒冷,快熱兩大杯酒來,加胡椒和蔥籽。 」一會兒就端了上來,這時有個僕人在縣令的耳邊悄悄說了幾句話,縣令說:「一塊煮上來。 」然後對他倆說:「我有一個女兒,七八歲經常對我說『為什麼不讓我做家裡的事情?』昨天我被她纏得沒辦法,便叫她檢校準備過年的食物。 剛纔僕人來告訴說有五種餡的餛飩,問煮哪一種,我告訴每樣都煮一點送來。 」不一會兒,用大碗將餛飩盛了上來,兩個人很快吃光了。 這時忽然有佐吏從外面進來,告訴說:「皇帝的使者到了。 」按照慣例應該去迎接。 縣令急忙向二人拱一拱手,出門騎馬而去。 兩人出了縣衙,回到客店想再吃點飯,做飯的僕人已經回家去了。 他倆結了帳就上路了,走了幾里地後,兩人大笑,一同行走,竟吃不着飯。 奇怪的是吃喝的事,也是一定的。 崔樸 第30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太平廣記 二》
第30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