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光在吳,常行術市裡間。 種梨桔棗慄,立得食,而市肆賣者,皆已耗矣。 凡言水旱甚驗,常過大將軍孫綝門,褰衣而趨,左右唾踐。 或問其故,答曰:「流血臭腥不可耐。 」綝聞而殺之。 斬其首無血。 及綝廢幼帝,更立景帝,將拜陵,上車,車為之傾。 因顧見徐光在松柏樹上,附手指揮,嗤笑之。 綝問侍從,無見者。 綝惡之,俄而景帝誅綝。 (出《還冤記》)。 【譯文】 徐光在吳國,常常在集市和街巷裡施展法術。 種梨桔棗慄,馬上就可以吃到。 而集市和店舖裡那些賣這些東西的都有損耗。 凡是他所說的洪水和乾旱等事都很靈驗。 他曾在大將軍孫綝門前經過。 撩起衣服往前走,並且左右唾棄不已。 有人問這是為什麼,他說:「到處流血臭腥實在讓人受不了。 」孫綝聽說後把他殺了,砍了他的頭卻不出血。 等到孫綝廢掉幼帝,改立景帝。 將要去拜陵墓,他上了車。 車就翻了。 孫綝回頭一看,只見徐光站在松柏樹上附手指揮,並且嘲笑他。 孫綝問左右侍從的人,都說沒看見,孫綝很討厭這件事。 不久,景帝殺了孫綝。 王陵 司馬宣王功業日隆,又誅魏大將軍曹爽,篡奪之跡稍彰。 王陵時為揚州刺史,以魏帝制於強臣,不堪為主,楚王彪年長而有才,欲迎立之。 兗州刺史董莘,以陵陰謀告宣王。 宣王自將中軍討陵,卒至,陵自知勢窮。 乃單舸出迎。 宣王遂送陵還京師,至項城,過賈逵廟側,陵呼曰:「賈梁道,吾固盡心于魏之社稷,唯爾有神知之。 」陵遂飲藥酒死,三族皆誅。 其年,宣帝有病,白日見逵來,並陵為祟,因呼陵字曰:「彥雲緩我!」宣王身亦有打處,少時遂卒。 (出《還冤記》) 【譯文】 司馬宣王的功業一天一天興隆,又殺了魏國的大將軍曹爽,篡權奪位的跡象日益明顯。 王陵當時任揚州刺史,因魏帝被強臣所制,是扶不起來的天子,沒有能力當魏主。 楚王彪年紀大又有才能,王陵就想迎他立他為魏主。 兗州刺史董莘把王陵的計劃告訴了宣王,宣王親自率領軍隊討伐王陵,王陵自己知道形勢不可輓救了,就自己駕着小船迎接宣王。 宣王就押送王陵回京師。 到項城時,經過賈逵廟旁邊,王陵大聲呼叫說:「賈梁道,我本來是盡心儘力為國家着想的,只有你的神靈知道這些事。 」王陵於是就喝藥酒死了,王陵的三族都被殺死。 那一年,宣帝得了病,大白天就看見賈逵來到,和王陵一起為祟。 宣王就招呼王陵的字說:「彥雲饒了我吧!」宣王的身上也有被打的地方,不長時間就死了。 夏侯玄 魏夏侯玄,字太初,以當時才望,為司馬景王所忌而殺之。 玄宗族為之設祭,見玄來靈座,脫頭置其旁,悉斂果肉食物以納頭,既而還自安頸而言曰:「吾得訴于上帝矣,司馬子元無嗣也。 」既而景王薨,遂無子。 文王封次子攸為齊王,繼景王后,攸薨。 攸子冏嗣立,又被殺。 及永嘉之亂,有巫見宣王泣云:「我國傾覆,正由曹爽、夏侯玄二人,訴冤得申故也。 」(出《還冤記》) 【譯文】 魏國的夏侯玄,字太初。 憑當時的才能和名望,被司馬景王所忌妒而殺了。 夏侯玄的親屬同族們給他祭奠。 見到夏侯玄來到靈墓前,把頭摘下來放在一邊,把果肉食物都收起來裝到頭裡,又自己把頭安在頸上,然後說:「我將到上帝那裡去控訴,司馬子元沒有後代了。 」接着景王就死了。 因為他沒有兒子,文王封他的次子攸為齊王,繼承景王,攸也死了。 攸的兒子冏立為王,又被殺了。 等到永嘉之亂時,有個巫人看見宣王哭着說:「我們國家滅亡,正是由於曹爽、夏侯玄兩個人,是他們訴冤得到申張的緣故。 」 金玄 晉明帝殺力士金玄,謂持刀者曰:「我頭多筋,斫之必令即斷,吾將報汝。 」刀者不能留意,遂斫數瘡,然後絶。 後見玄絳冠朱服,赤弓彤矢,射持刀者,呼云:「金玄緩我!」少時而死。 (出《還冤記》) 【譯文】 晉明帝殺力士金玄。 金玄對持刀殺他的人說:「我的頭上筋多,你砍的時候一定要立刻讓頭斷,我將報答你。 」持刀的人並沒有留心,結果砍了很多創口然後頭才掉下來死了。 後來持刀的人見到金玄穿著絳色帽紅色褲子,紅弓紅箭,射持刀人,持刀人大呼:「金玄饒了我!」不一會兒就死了。 經曠 河間國兵張粗、經曠,二人相與諧善。 晉太元十四年五月五日,共升鐘嶺,坐于山椒。 粗酒酣失性,拔刀斬曠。 曠託夢于母,自說為粗所殺,屍在澗間,脫裳覆腹,尋覓之時,必難可得,當令裳飛起此處也。 明晨追捕,一如所言。 粗知事露,將謀叛逸,出門,見曠手執雙刀,來擬其面,遂不得去。 母遂報官,粗伏辜。 (出《還冤記》) 【譯文】 河間國兵士張粗、經曠兩個人友善。 晉朝太元十四年五月五日那天,二人共登鐘嶺坐在山巔。 張粗喝酒多了失了本性,拔刀殺了經曠。 經曠託夢給母親,自己說:「被張粗殺了,屍體在山澗裡,被脫掉了衣裳蓋在肚子上,你們尋找的時候一定很困難,我就讓衣裳在那地方飛起來。 」第二天派人追捕,全都象經曠說的一樣。 張粗知道事情敗露,想要逃避,他剛一出門,看見經曠手拿雙刀,比划著要殺張粗,張粗就不敢動了。 經曠母親立刻報告了官府。 張粗伏了罪。 萬默 晉山陰縣令石密,先經為御史,枉奏殺句容令萬默。 密尋白日見默來,殺密死。 (出《還冤記》) 【譯文】 晉山陰縣令石密,以前曾當過御史,因歪曲事實使句容縣令萬默被殺。 石密不久就看見萬默大白天找他來,最後把石密殺死了。 曲儉 前涼張天錫元年,西域校尉張頎殺曲儉。 儉臨死,具言取之。 後頎後見白狗,以刀斫之,不中,頎便倒地不起。 左右見儉在旁,遂暴卒。 (出《還冤記》) 【譯文】 前涼張天錫元年,西域校尉張頎殺了曲儉。 曲儉臨死的時候就對張頎說我早晚要報復,取你的頭。 後來張頎發現他身後有隻白狗跟着,他就用刀砍那只狗,沒有砍中,張頎卻倒在地上爬不起來。 左右隨從都看見曲儉在他身旁。 於是張頎突然死了。 太樂伎 宋元嘉中,李龍等夜行掠劫。 于時丹陽陶繼之為秣陵縣令,令人密尋捕,遂擒龍等,引人是太樂伎。 劫發之夜,此伎與同伴往就人宿,共奏音聲。 陶不詳審,為作款引,隨例申上。 而所宿主人及賓客,並相明證。 陶知枉濫,但以文書已行,不欲自為通塞,並諸劫十人,于郡門斬之。 此伎聲價藝態,又殊辨慧,將死之日曰:「我雖賤隷,少懷慕善,未嘗為非,實不作劫。 陶令已當具知,枉見殺害。 若無鬼則已。 有鬼必自陳訴。 」因彈琵琶,歌數曲而就死。 眾知其枉,莫不隕泣。 經月餘,陶遂夢伎來至案前云:「昔枉見殺,實所不忿,訴天得理,今故取君。 」便跳入陶口,乃落腹中。 陶即驚寤,俄而倒,狀若風癲,良久甦醒。 有時而發,發即夭矯,頭乃著背,四日而亡。 亡後家便貧瘁,二兒早死,余有一孫,窮寒路次。 (出《還冤記》) 【譯文】 第179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太平廣記 二》
第179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