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朝有個和尚叫釋道泰,是常山衡唐精舍的和尚。 義熙年中,曾夢見一個人說:「你命當六七年(即四十二歲)終。 」道泰年到四十二歲時,得了重病,他想到一定不會好了,所以就把衣鉢等全部資財,作為很豐厚的福施捨給別人,回來虔誠一心唸誦觀世音經,四天四夜,勤心不止。 當時他所坐的床前掛着垂幕,忽然在幕下看見一個人跨門而進,腳背金色,光明照亮屋內。 道泰便牽開帷幕惶恐地看,忽然沒有了。 道泰驚喜交加,於是滿身流汗,身體便感到輕鬆,所得的病也轉好。 郭宣 晉義熙十一年,太原郭宣、蜀郡文處茂,先與梁州刺史楊收敬為友。 收敬有罪下獄,宣與處茂同被桎梏,念觀世音。 十日後,夜夢一菩薩慰諭之,告以大命無憂。 俄而鎖械自脫,及曉還著,如是復解,二人遂發願:若得免罪,各出錢十萬上明西寺作功德。 少日俱免,宣依願送錢向寺,處茂違誓不送。 及盧循舉兵,茂于香浦為流失所中,未死之間曰:「我有大罪。 」語訖而死。 (出《辨正論》) 【譯文】 晉朝義熙十一年,太原的郭宣,蜀郡的文處茂,先與梁州刺史楊收敬為朋友。 楊收敬有罪下獄,郭宣和處茂同被關押戴上腳鐐手銬,念觀世音經。 十天後,夜裡夢見一個菩薩慰問他,並告訴他們生命無憂。 不一會枷鎖自己脫落,到天亮又給鎖上,後來還是象那樣脫落。 於是二人發願:如果能免除此罪,他們各出十萬錢到明西寺作功德。 不幾天就被免了罪。 郭宣就按照誓願送錢給明西寺。 處茂則違誓不送。 等到廬循舉兵,處茂在香浦被流箭射中,未死之時說:「我有大罪」。 說完就死去了。 呂竦 晉呂竦字茂高,兗州人也。 寓居始豐縣,其南溪,流急岸峭,回曲如縈,又多大石,白日行者,尤懷危懼。 竦自說:其父嘗行溪中,去家十餘里,日向暮,大風雨,晦暝如漆,不復知東西,自分覆溺,唯歸心觀世音,且誦且念。 須臾,有火光來岸,如人捉炬者,照見溪中了了,徑得歸家。 火常在前後,去船十餘步。 竦後與郗嘉賓周旋,郗所傳說。 (出《法苑珠林》) 【譯文】 晉朝的呂竦字茂高,是兗州人,住在始豐縣。 它南邊的溪水,岸陡流急,回曲縈繞,又有許多大石頭。 白天走在這裡,都恐懼萬分。 竦自己說,他的父親曾在水中走,離家十多里路,一天傍晚,大風大雨,漆黑一片,辨別不出東西南北,覺得要淹死,就只一心念觀世音經,邊誦邊念。 不一會,就有火光從岸上來,象人舉着火炬一樣,照得溪中很清楚,才得到回家。 火常在他的前後,離船十多步。 以後呂竦和郗嘉賓在一起共事,是郗所傳說的。 徐榮 晉有徐榮者,琅琊人也。 嘗至東陽,還經定山,舟人不慣,誤墮洄洑中,垂欲沉沒,榮無復計,唯至心呼觀世音名。 須臾間,如有數十人齊力引舡者,踴出洄洑中,沿江而下。 日已暮,天大昏暗,風雨甚駛,不知所向,而湧浪轉盛,榮誦經不輟,忽望見山頭有火焰赫奕,回舟趨之,徑得達岸,既至,即不復見。 明旦,問浦中人:「昨夜山上是何火?」眾愕然曰:「風雨如此,豈有火耶?」乃知佛力冥祐矣。 榮後為會稽府督護,謝敷嘗聞榮說。 時與榮同船者沙門支道藴,謹篤士也,亦具其事,為傅亮言之,與榮所說同。 (出《法苑珠林》) 【譯文】 晉朝有個叫徐榮的是琅琊人。 曾到東陽去回來,經過定山。 行船上的人不熟練,誤落入漩渦中,就要沉沒,徐榮再也沒有什麼計出,只是誠心呼喚觀世音的名字。 不一會,象有幾十個人一齊用力拉船,跳出漩渦,順江而下。 天色已晚,天氣非常昏暗,風雨更急,不知去向,而波浪更加洶湧。 徐榮誦經不停,忽然看見山頭有火焰顯耀盛大,調回船頭朝那個方向走,一直到達岸邊,已經到岸,就再也見不到了。 第二天早晨,問浦中的人:「昨天夜裡山上是什麼火?」大家驚訝地說:「象這麼大的風雨,怎麼能有火呢?」才知道是佛力暗中庇祐。 徐榮以後做會稽府督護,謝敷曾聽徐榮說。 當時和徐榮同船的人僧人支道藴,是謹慎忠厚的人,也詳知這些事,對傅亮說過,和與徐榮所說的一樣。 劉度 劉度,平原聊城人也。 鄉裡千餘家,並奉大法,造立形像,供養僧尼。 值虜主木末之時,此縣常有逋逃。 末大怒,欲盡滅一城,眾皆兇懼,分必殄盡。 度乃虔誠率眾,歸命觀世音。 頃之,末見物從空下,繞其屋柱,驚視,乃觀世音經。 末大歡喜,因省刑戮,於是此城即得免害。 (出《冥祥記》) 【譯文】 劉度,是平原聊城人。 鄉裡一千多家,都信奉大法,建造佛像,供養僧尼。 正當虜主木末時,這個縣常常有逃跑的人。 木末便大怒,想殺掉一城的人。 大家都非常害怕,估計當被滅絶。 劉度便虔誠帶領大家,向觀世音求救。 不一會,木末看見一個東西從空中落下,圍繞他的屋前柱子轉,驚訝地看,原來是觀世音經。 木末非常高興,於是免去了刑戮,這座城裡的人也都得以倖免。 南宮子敖 南宮子敖,始平人也。 戍新平城,為狒狒虜兒長樂公所破,合城數千人皆被誅害。 子敖雖分必死,而猶至心念觀世音。 既而次至子敖,群刃交下,或高或僻,持刀之人忽疲懈,四支不隨,爾時長樂公親自臨刑,驚問之。 子敖聊爾答云:「能作馬鞍。 」乃令原釋。 子敖亦不知所以作此言時。 後遂得遁逸,乃造一觀音小像,貯以香函,行則頂戴。 (出《冥祥記》) 【譯文】 南宮子敖是始平人,戍守新平城,被狒狒虜兒長樂公攻破,全城幾千人都被殺害。 子敖雖然想到必死無疑,但還是誠心念觀世音經。 不久輪到子敖,大刀一齊落下,有高的也有低的,拿刀的人忽然感到疲憊不堪,四肢不能動彈。 當時長樂公親臨刑場,驚訝地問。 子敖姑且答道:「能作馬鞍。 」於是釋放了他。 子敖也不知道回答這句話是幹什麼。 以後就逃跑了,於是他造了一個小觀音像,用香匣子裝着,出門就頂戴奉侍終不捨離。 徐義 苻秦徐義,高陸人,為尚書,少奉佛法。 時兵革蜂起,賊獲義,將加害,乃埋其兩足,編發於樹。 至夜,義專念觀世音,有頃,忽夢人謂之曰:「今事亟矣,何暇眠乎!」義便驚起,見防守者,並疲而寢,乃試自奮動,手發既解,足亦得脫,而遁百餘步,隱草中,便聞追者交馳,秉炬無見者。 迨明賊散,義歸投鄴寺,遂得免焉。 (出《冥祥記》) 【譯文】 苻秦徐義是高陸人,做了尚書,從小奉佛法。 當時兵革蜂起,賊人抓住了徐義,將要加害於他,於是就埋住了他的兩腳,把頭髮綁在樹上。 到了夜裡,徐義便專心念觀世音經,一會兒,忽然夢見一個人對他說:「現在事情緊急你還有閒心睡覺!」徐義便驚起,看防守的人都疲憊而入睡。 於是就自動活動,把手和頭髮都解開了,腳也拔出來了,逃了一百多步,藏在草中,便聽到追的人來來往往,拿着火把沒有發現他。 等到天亮賊人走了,徐義才投奔鄴寺去了,於是得以倖免。 畢覽 苻秦畢覽,東平人,少奉法,隨慕容垂北征,沒虜,單馬逃竄。 虜騎追將及,覽至心誦念觀世音,既得免脫。 入山,迷惑失道,又專心持念。 中夜見一道人,法服持錫,示以途徑,安然至家。 (出《冥祥記》) 【譯文】 第143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太平廣記 二》
第143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