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自然 謝自然者,其先兗州人。 父寰,居果州南充,舉孝廉,鄉裡器重。 建中初,刺史李端,以試秘書省校書表為從事。 母胥氏,亦邑中右族。 自然性穎異,不食葷血。 年七歲,母令隨尼越惠,經年以疾歸。 又令隨尼日朗,十月求還。 常所言多道家事,詞氣高異。 其家在大方山下,頂有古像老君。 自然因拜禮,不願卻下。 母從之,乃徙居山頂,自此常誦《道德經》、《黃庭》內篇。 年十四,其年九月,因食新稻米飯,云:「儘是蛆蟲。 」自此絶粒。 數取皂莢煎湯服之,即吐痢困劇,腹中諸蟲悉出,體輕目明。 其蟲大小赤白,狀類頗多。 自此猶食柏葉,日進一枝,七年之後,柏亦不食;九年之外,乃不飲水。 貞元三年三月,于開元觀詣絶粒道士程太虛,受五千文《紫靈寶籙》。 六年四月,刺史韓佾至郡,疑其妄,延入州北堂東閣,閉之累月,方率長幼,開鑰出之,膚體宛然,聲氣朗暢,佾即使女自明師事焉。 先是,父寰旅(旅原作旋,據明抄本改)游多年,及歸,見自然修道不食,以為妖妄,曰:「我家世儒風,五常之外,非先王之法,何得有此妖惑?」因鎖閉堂中四十餘日,益加爽秀,寰方驚駭焉。 七年九月,韓佾輿于大方山,置壇,請程太虛具《三洞籙》。 十一月,徙自然居于州郭。 貞雲九年,刺史李堅至,自然告云:「居城郭非便,願依泉石。 」堅即築室于金泉山,移自然居之。 山有石嵌竇,水灌其口中,可澡飾形神,揮斥氛澤。 自然初駐山,有一人年可四十,自稱頭陀,衣服形貌,不類緇流,云:「速訪真人。 」合門皆拒之,云:「此無真人。 」頭陀但笑耳。 舉家拜之,獨不受自然拜。 施錢二百,竟亦不受;乃施手巾一條,受之,云:「後會日當以此相示。 」須臾出門,不知何在。 久之,當午有一大蛇,圍三尺,長丈餘,有兩小白角,以頭枕房門,吐氣滿室。 斯須雲霧四合,及霧散,蛇亦不見。 自然所居室,唯容一床,四邊才通人行。 白蛇去後,常有十餘小蛇,或大如臂,或大於股,旦夕在床左右。 或黑或白,或吐氣,或有聲,各各盤結,不相毒螫。 又有兩虎,出入必從,人至則隱伏不見。 家犬吠虎凡八年,自遷居郭中,犬留方山(山原作出,據明抄本改),上升之後,犬不知何在。 自然之室,父母亦不敢同坐其床,或輒詣其中,必有變異,自是呼為仙女之室。 常晝夜獨居,深山窮谷,無所畏怖。 亦云:「誤踏蛇背,其冷如冰;虎在前後。 異常腥臭。 」兼言常有天使八人侍側。 二童子青衣戴冠,八使衣黃,又二天神衛其門屏。 如今壁畫諸神,手持槍鉅,每行止,則諸使及神驅斥侍衛。 又云:「某山神姓陳名壽,魏晉時人。 」並說真人位高,仙人位卑,言己將授東極真人之任。 貞元十年三月三日,移入金泉道場。 其日雲物明媚,異於常景。 自然云:「此日天真群仙皆會。 」金泉林中長有鹿,未嘗避人。 士女雖眾,亦馴擾。 明日,上仙送白鞍一具,縷以寶鈿。 上仙曰:「以此遺之,其地可安居也。 」五月八日,金母元君命盧使降之,從午止亥;六月二十日聞使,從午至戌;七月一日,崔、張二使,從寅至午。 多說神仙官府之事,言上界好弈棋,多音樂,語笑率論至道玄妙之理。 又云:「此山千百蛇蟲,悉驅向西矣,盡以龍鎮其山。 」道場中常有二虎五麒麟兩青鸞,或前或後,或飛或鳴。 麟如馬形,五色有角,紫麟,鬃尾白者常在前,舉尾苕帚(帚字原闕,據明抄本補)。 七月十一日,上仙杜使降石壇上,以符一道,丸如藥丸,使自然服之。 十五日,可焚香五爐于壇上,五爐于室中,至時真人每來。 十五日五更,有青衣七人,內一人稱中華,云:「食時上真至。 」良久盧使至,云:「金母來。 」須臾,金母降于庭,自然拜禮。 母曰:「別汝兩劫矣!」自將几案陳設,珍奇溢目。 命自然坐。 初,盧使侍立,久,亦令坐。 盧云:「暫詣紫極宮。 」看中元道場,官吏士庶咸在。 逡巡盧使來云:「此一時全勝以前齋。 」問其故,云:「此度不燒乳頭香,乳頭香天真惡之。 唯可燒和香耳。 」七日,崔、張二使至,問自然:「能就長林居否?」答云:「不能。 」二使色似不悅。 二十二日午前,金母復降云:「為不肯居長林,被貶一階。 」長林仙宮也。 戌時金母去,崔使方云:「上界最尊金母。 」賜藥一器,色黃白,味甘。 自然餌不盡,卻將去。 又將衣一副,朱碧綠色相間,外素,內有文,其衣縹緲,執之不着手。 且卻將去,「已後即取汝來。 」又將桃一枝,大於臂,上有三十桃,碧色,大如碗。 云:「此猶是小者。 」是日金母乘鸞,侍者悉乘龍及鶴,五色雲霧,浮泛其下。 金母云:「便向州中過群仙。 」後去,望之皆在雲中。 其日州中馬坊廚戟門皆報云:「長虹入州。 」翌日李堅問于自然,方驗之。 紫極宮亦報虹入,遠近共見。 八月九日、十日、十一日,群仙日來,傳金母敕,速令披髮四十日。 金母當自來。 所降使或言姓崔名某(某字原闕,據黃本補),將一板,闊二尺,長五尺,其上有九色。 每群仙欲至,牆壁間悉熒煌似鏡,群仙亦各自有几案隨從。 自然每披髮,則黃雲繚繞其身。 又有七人,黃衣戴冠,侍于左右。 自八月十九日已後,日誦《黃庭經》十遍。 誦時有二童子侍立,丹一遍即抄錄,至十遍,童子一人便將向上界去。 九月一日,群仙又至,將桃一枝,大如鬥,半赤半黃半紅,云:「鄉裡甚足此果。 」割一臠食,余則侍者卻收。 九月五日,金母又至,持三道符,令吞之,不令着水,服之覺身心殊勝。 金母云:「更一來則不來矣。 」又指旁側一仙云:「此即汝同類也。 」十五日平明,一仙使至,不言姓名,將三道符,傳金母敕,盡令服之。 又將桃六臠令食;食三臠,又將去。 其使至暮方還。 十月十一日,入靜室之際,有仙人來召,即乘麒麟升天。 將天衣來迎,自然所着衣留在繩床上,卻回,着舊衣,置天衣于鶴背將去。 云:「去時乘麟,回時乘鶴也。 」十九日,盧仙使來,自辰至未方去。 每天使降時,鸞鶴千萬,眾仙畢集。 位高者乘鸞,次乘麒麟,次乘龍。 鸞鶴每翅各大丈餘。 近有大鳥下長安,鸞之大小,幾欲相類,但毛彩異耳。 言下長安者名曰天雀,亦曰神雀,每降則國家當有大福。 二十五日。 滿身毛髮孔中出血,沾漬衣裳。 皆作通帔山水橫紋。 就溪洗濁,轉更分明,嚮日看似金色,手觸之如金聲。 二十六日、二十七日,東嶽夫人並來,勸令沐浴,兼用香湯,不得令有乳頭香。 又云:「天上自有神,非鬼神之神。 上界無削髮之人,若得道後,悉皆戴冠,功德則一。 凡齋食,切忌嘗之,尤宜潔淨,器皿亦爾。 上天諸神,每齋即降而視之,深惡不精潔,不唯無福,亦當獲罪。 」李堅常與夫人于幾上誦經,先讀外篇,次讀內篇,內即《魏夫人傳》中本也。 大都精思講讀者得福,粗行者招罪立驗。 自然絶粒,凡一十三年。 晝夜寐,兩膝上忽有印形,小於人間官印,四坎若有古篆六字,粲如白玉。 今年正月,其印移在兩膝內,並膝則兩印相合,分毫無差。 又有神力,日行二千里,或至千里,人莫知之。 冥夜深室,纖微無不洞鑒。 又不衣綿纊,寒不近火,暑不搖扇。 人問吉凶善惡,無不知者。 性嚴重深密,事不出口,雖父母亦不得知。 以李堅崇尚至道,稍稍言及,云:「天上亦欲遣世間奉道 第27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太平廣記 一》
第27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