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伯陽是吳國人,出身門第很高,但非常喜歡道術。 後來,他帶著三個弟子進山去煉丹。 丹煉成以後,魏伯陽知道有的弟子心不太誠,就故意試驗他們說,「丹雖然煉成了,但最好還是先拿狗試一試。 如果狗吃了丹以後飛昇騰空,然後我們才能吃。 如果狗吃了丹死了,那人就不能吃。 」於是就把丹給狗吃,狗當時就死了。 伯陽就對弟子們說,「煉丹時唯恐煉不成功,現在煉成了,狗吃後卻死了。 我想恐怕是我們煉丹違背了神靈的意旨,如果我們吃了也會像狗一樣死去,這可怎麼辦呢?」弟子說,「先生吃不吃這丹呢?」伯陽說:「我違抗了世俗的偏見,離家進山,沒有得道,實在沒臉再回去,不管是死是活,我都得把丹吃掉。 」說罷就把丹服下去了。 剛一吃完,伯陽就死了。 弟子們互相大眼瞪小眼,說,「本來煉丹是為了長生不死,現在吃了丹卻死了,真是沒法辦了。 」只有一個弟子說,「我看老師不是平常人,吃丹後死了,大概不是他的真心吧。 」說罷就拿丹吃下去,也立刻死了。 剩下的兩個弟子互相說,「咱們煉丹就是為求長生,現在吃了丹就死,要這丹有什麼用呢?不吃它,仍可以在世上活它幾十年。 」於是他倆都沒有服丹,一塊出山,打算給伯陽和已死的弟子尋求棺材。 兩個弟子走後,伯陽就站起來了,把自己所服的丹放在那個死弟子和白狗的嘴裡,弟子和狗都活了。 這個弟子姓虞,和伯陽一同升仙而去。 在路上他們看見一個上山砍柴的人,伯陽就寫了封信讓砍柴人捎給那兩個弟子,兩個弟子十分懊悔。 魏伯陽著了本書叫《參同契五行相類》,一共三卷,表面上是論述《周易》,其實是假借《易經》中的八卦圖象來論述煉丹的要領。 後來的儒生們不懂得煉丹的事,把魏伯陽這部書當成論陽陰八卦的書來註解,這和書的原意就相去太遠了。 卷第三 神仙三 漢武帝 漢武帝 漢孝武皇帝,景帝子也。 未生之時,景帝夢一赤彘從雲中下,直入崇芳閣,景帝覺而坐閣下。 果有赤龍如霧,來蔽戶牖。 宮內嬪禦,望閣上有丹霞蓊蔚而起。 霞滅,見赤龍盤迴棟間。 景帝召占者姚翁以問之。 翁曰:「吉祥也,此閣必生(生原作主,據明抄本、陳校本改)命世之人,攘夷狄而獲嘉瑞,為劉宗盛主也。 然亦大妖。 」景帝使王夫人移居崇芳閣,欲以順姚翁之言也,乃改崇芳閣為猗蘭殿。 旬餘,景帝夢神女捧日以授王夫人,夫人吞之,十四月而生武帝。 景帝曰:「吾夢赤氣化為赤龍,占者以為吉,可名之吉。 」 至三歲,景帝抱于膝上,撫念之,知其心藏洞徹,試問兒樂為天子否。 對曰:「由天不由兒。 願每日居宮垣,在陛下前戲弄,亦不敢逸豫,以失子道。 」景帝聞而愕然,加敬而訓之。 他日復抱之幾前,試問兒悅習何書,為朕言之。 乃誦伏羲以來,群聖所錄,陰陽診候,及龍圖龜策數萬言。 無一字遺落。 至七歲,聖徹過人,景帝令改名徹。 及即位,好神仙之道,常禱祈名山大川五嶽,以求神仙。 元封元年,正月甲子,登嵩山,起道宮。 帝齋七日,祠訖乃還。 至四月戊辰,帝閒居承華殿,東方朔、董仲君。 (君原作舒。 據明抄本、陳校本改)在側。 忽見一女子,著青衣,美麗非常,帝愕然問之,女對曰:「我墉宮玉女王子登也。 向為王母所使,從崑崙山來。 語帝曰:聞子輕四海之祿,尋道求生,降帝王之位,而屢禱山嶽,勤哉有似可教者也。 從今日清齋,不閒人事,至七月七日,王母暫來也。 」帝下席跪諾。 言訖,玉女忽然不知所在。 帝問東方朔:「此何人?」 朔曰:「是西王母紫蘭宮玉女,常傳使命,往來扶桑,出入靈州,交關常陽,傳言玄都。 阿母昔出配北燭仙人,近又召還,使領命祿,真靈官也。 」 帝於是登延靈之台,盛齋存道;其四方之事權,委于塚宰焉。 到七月七日,乃修除宮掖,設坐大殿。 以紫羅薦地,燔百和之香,張雲錦之幃。 燃九光之燈,列玉門之棗,酌蒲萄之醴,宮監(明抄本宮作躬)香果,為天宮之饌。 帝乃盛服,立於陛下,敕端門之內,不得有妄窺者。 內外寂謐,以候雲駕。 到夜二更之後,忽見西南如白雲起,鬱然直來,逕趨宮庭,須臾轉近,聞雲中簫鼓之聲,人馬之響。 半食頃,王母至也。 縣投殿前,有似鳥集。 或駕龍虎,或乘白麟,或乘白鶴,或乘軒車,或乘天馬,群仙數千,光耀庭宇。 既至,從官不復知所在,唯見王母乘紫雲之輦,駕九色斑龍。 別有五十天仙,側近鸞輿,皆長丈餘,同執彩旄之節,佩金剛靈璽,戴天真之冠,咸住殿下。 王母唯挾二侍女上殿,侍女年可十六七,服青綾之褂,容眸流盼,神姿清發,真美人也。 王母上殿東向坐,著黃金褡襡,文采鮮明,光儀淑穆。 帶靈飛大綬,腰佩分景之劍,頭上太華髻,戴太真晨嬰之冠,履玄璚鳳文之舄。 視之可年三十許,修短得中,天姿掩藹,容顏絶世,真靈人也。 下車登床,帝跪拜問寒暄畢立。 因呼帝共坐,帝面南。 王母自設天廚,真妙非常:豐珍上果,芳華百味;紫芝萎蕤,芬芳填樏;清香之酒,非地上所有,香氣殊絶,帝不能名也。 又命侍女更索桃果。 須臾,以玉盤盛仙桃七顆,大如鴨卵,形圓青色,以呈王母。 母以四顆與帝,三顆自食。 桃味甘美,口有盈味。 帝食輒收其核,王母問帝,帝曰:「欲種之。 」母曰:「此桃三千年一生實,中夏地薄,種之不生。 」帝乃止。 于坐上酒觴數遍,王母乃命諸侍女王子登彈八琅之璈,又命侍女董雙成吹雲和之笙,石公子擊昆庭之金,許飛瓊鼓震靈之簧,婉凌華拊五靈之石,范成君擊湘陰之磬,段安香作九天之鈞。 於是眾聲澈朗,靈音駭空。 又命法嬰歌玄靈之曲。 歌畢,王母曰:「夫欲修身,當營其氣,《太仙真經》所謂行『益、易之道』。 『益』者益精;『易』者易形。 能益能易,名上仙籍;不益不易,不離死厄。 行益易者,謂常思『靈寶』也。 『靈』者神也;『寶』者精也。 子但愛精握固,閉氣吞液,氣化為血,血化為精,精化為神,神化為液,液化為骨。 行之不倦,神精充溢。 為之一年易氣,二年易血,三年易精,四年易脈,五年易髓,六年易骨,七年易筋,八年易發,九年易形。 『形易』則變化,變化則成道,成道則為仙人。 吐納六氣,口中甘香。 欲食靈芝,存得其味,微息揖吞,從心所適。 氣者水也,無所不成,至柔之物,通至神精矣。 此元始天王在丹房之中所說微言,今敕侍笈玉女李慶孫,書錄之以相付。 子善錄而修焉。 」於是王母言語既畢,嘯命靈官,使駕龍嚴車欲去。 帝下席叩頭,請留慇勤,王母乃止。 王母乃遣侍女郭密香與上元夫人相問云:「王九光之母敬謝。 比(比原作但,據明抄本、陳校本改)不相見,四千餘年矣。 天事勞我,致以愆面。 劉徹好道,適來視之,見徹了了,似可成進。 然形漫神穢,腦血淫漏,五臟不淳,關胃彭孛,骨無津液,脈浮反升,肉多精少,瞳子不夷,『三屍』絞亂,玄白失時。 雖當語之以至道,殆恐非仙才也。 吾久在人間,實為臭濁,然時復可游望,以寫細念。 庸(明抄本、陳校本庸作客)主對坐,悒悒不樂,夫人可暫來否?若能屈駕,當停相須。 」 第9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太平廣記 一》
第9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