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德中,皇太子入之釋奠,百司陪列,孝克發《孝經》題,後主詔皇太子北面致敬。 禎明元年,入為都官尚書。 自晉以來,尚書官僚皆攜家屬居省。 省在台城內下舍門,中有閣道,東西跨路,通於朝堂。 其第一即都官之省,西抵閣道,年化久遠,多有鬼怪,每昏夜之際,無故有聲光,或見人著衣冠從井中出,須臾覆沒,或門閣自然開閉。 居省者多死亡,尚書周確卒於此省。 孝克代確,便即居之,經涉兩載,妖變皆息,時人咸以為貞正所致。 孝克性清素而好施惠,故不免饑寒,後主敕以石頭津稅給之,孝克悉用設齋寫經,隨得隨盡。 二年,為散騎常侍,侍東宮。 陳亡,隨例入關。 家道壁立,所生母患,欲粳米為粥,不能常辦。 母亡之後,孝克遂常啖麥,有遺粳米者,孝克對而悲泣,終身不復食之焉。 開皇十年,長安疾疫,隋文帝聞其名行,召令于尚書都堂講《金剛般若經》。 尋授國子博士。 後侍東宮講《禮傳》。 十九年,以疾卒,時年七十三。 臨終,正坐唸佛,室內有非常異香氣,鄰里皆驚異之。 子萬載,仕至晉安王功曹史、太子洗馬。 史臣曰:徐孝穆挺五行之秀,稟天地之靈,聰明特達,籠罩今古。 及締構興王,遭逢泰運,位隆朝宰,獻替謀猷,蓋亮直存矣。 孝克砥身厲行,養親逾禮,亦參、閔之志歟! 列傳第二十一 江總 姚察 江總,字總持,濟陽考城人也,晉散騎常侍統之十世孫。 五世祖湛,宋左光祿大夫、開府儀同三司 ,忠簡公。 祖蒨,梁光祿大夫,有名當代。 父紑,本州迎主簿,少居父憂,以毀卒,在《梁書孝行傳》。 總七歲而孤,依于外氏。 幼聰敏,有至性。 舅吳平光侯蕭勱,名重當時,特所鍾愛,嘗謂總曰:「爾操行殊異,神采英拔,後之知名,當出吾右。 」及長,篤學有辭采,家傳賜書數千卷,總晝夜尋讀,未嘗輟手。 年十八,解褐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。 中權將軍、丹陽尹何敬容開府,置佐史,並以貴冑充之,仍除敬容府主簿。 遷尚書殿中郎。 梁武帝撰《正言》始畢,制《述懷詩》,總預同此作,帝覽總詩,深降嗟賞。 仍轉侍郎。 尚書仆射范陽張纘,度支尚書琅邪王筠,都官尚書南陽劉之遴,並高才碩學,總時年少有名,纘等雅相推重,為忘年友會。 之遴嘗酬總詩,其略曰:「上位居崇禮,寺署鄰棲息。 忌聞曉騶唱,每畏晨光赩。 高談意未窮,晤對賞無極。 探急共遨遊,休沐忘退食。 曷用銷鄙吝,枉趾覯顏色。 下上數千載,揚搉吐胸臆。 」其為通人所欽挹如此。 遷太子洗馬,又出為臨安令,還為中軍宣城王府限內錄事參軍,轉太子中舍人。 及魏國通好,敕以總及徐陵攝官報聘,總以疾不行。 侯景寇京都,詔以總權兼太常卿,守小廟。 台城陷,總避難崎嶇,累年,至會稽郡,憩于龍華寺,乃制《修心賦》,略序時事。 其辭曰: 太清四年秋七月,避地于會稽龍華寺。 此伽藍者,余六世祖宋尚書右仆射州陵侯元嘉二十四年之所構也。 侯之王父晉護軍將軍AN,昔蒞此邦,卜居山陰都陽裡,貽厥子孫,有終焉之志。 寺域則宅之舊基,左江右湖,面山背豁,東西連跨,南北紆縈,聊與苦節名僧,同銷日用,曉修經戒,夕覽圖書,寢處風雲,憑棲水月。 不意華戎莫辨,朝市傾淪,以此傷情,情可知矣。 啜泣濡翰,豈攄鬱結,庶後生君子,憫余此概焉。 嘉南鬥之分次,肇東越之靈秘。 表《檜風》于韓什,著鎮山于周記。 藴大禹之金書,鎸暴秦之石字。 太史來而探穴,鐘離去而開笥。 信竹箭之為珍,何珷玞之罕值。 奉盛德之鴻祀,寓安禪之古寺。 實豫章之舊圃,成黃金之勝地。 遂寂默之幽心,若鏡中而遠尋。 面曾阜之超忽,邇平湖之迥深。 山條偃蹇,水葉侵淫。 掛猿朝落,饑鼯夜吟。 果叢藥苑,桃蹊橘林。 梢雲拂日,結暗生陰。 保自然之雅趣,鄙人間之荒雜。 望島嶼之邅回,面江源之重沓。 泛流月之夜迥,曳光煙之曉匝。 風引蜩而嘶噪,雨鳴林而修颯,鳥稍狎而知來,雲無情而自合。 爾乃野開靈塔,地築禪居,喜園迢遰,樂樹扶疏。 經行籍草,宴坐臨渠,持戒振錫,度影甘蔬。 堅固之林可喻,寂滅之場蹔如。 異曲終而悲起,非木落而悲始。 豈降志而辱身,不露才而揚己。 鐘風雨之如晦,倦鷄鳴之聒耳。 幸避地而高棲,憑調禦之遺旨。 折四辯之微言,悟三乘之妙理。 遣十纏之繫縛,祛五惑之塵滓。 久遺榮于勢利,庶忘累于妻子。 感意氣于疇日,寄知音于來祀。 何遠客之可悲,知自憐其何已。 總第九舅蕭勃先據廣州,總又自會稽往依焉。 梁元帝平侯景,征總為明威將軍、始興內史,以郡秩米八百斛給總行裝。 會江陵陷,遂不行,總自此流寓嶺南積歲。 天嘉四年,以中書侍郎征還朝,直侍中省。 累遷司徒右長史,掌東宮管記,給事黃門侍郎,領南徐州大中正。 授太子中庶子、通直散騎常侍,東宮、中正如故。 遷左民尚書,轉太子詹事,中正如故。 以與太子為長夜之飲,養良娣陳氏為女,太子微行總舍,上怒免之。 尋為侍中,領左驍騎將軍。 復為左民尚書領左軍將軍,未拜,又以公事免。 尋起為散騎常侍、明烈將軍、司徒左長史,遷太常卿。 第73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陳書》
第73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