驍騎將軍江淹議:「郊旅上天,堂祀五帝,非為一日再黷之謂,無俟厘革。 」 尚書陸澄議:「遺文餘事,存乎舊書,郊宗地近,勢可共日。 不共者,義在必異也。 元始五年正月六日辛未,郊高皇帝以配天,二十二日丁亥,宗祀孝文于明堂配上帝。 永平二年正月辛未,宗祀五帝于明堂,光武皇帝配。 章帝元和二年,巡狩岱宗,柴祭,翌日,祠五帝于明堂。 柴山祠地,尚不共日,郊堂宜異,于例益明。 陳忠《奏事》雲『延光三年正月十三日南郊,十四日北郊,十五日明堂,十六日宗廟,十七日世祖廟』。 仲遠五祀,紹統五供,與忠此奏,皆為相符。 高堂隆表,二郊及明堂宗廟各一日,摯虞《新禮》議明堂南郊間三兆,禋天饗帝共日之證也。 又上帝非天,昔人言之已詳。 今明堂用日,宜依古在北郊後。 漢唯南郊備大駕,自北郊以下,車駕十省其二。 今祀明堂,不應大駕。 」 尚書令王儉議:「前漢各日,後漢亦不共辰,魏、晉故事,不辨同異,宋立明堂,唯據自郊徂宮之義,未達祀天旅帝之旨。 何者?郊壇旅天,甫自詰朝,還祀明堂,便在日昃,雖致祭有由,而煩黷斯甚,異日之議,於理為弘。 《春秋感精符》雲『王者父天母地』,則北郊之祀,應在明堂之先。 漢、魏北郊,亦皆親奉,晉泰寧有詔,未及遵遂。 咸和八年,甫得營繕,太常顧和秉議親奉。 康皇之世,已經遵用。 宋氏因循,未遑厘革。 今宜親祠北郊,明年正月上辛祠昊天,次辛瘞后土,後辛祀明堂,禦並親奉。 車服之儀,率遵漢制。 南郊大駕,北郊、明堂降為法駕。 袞冕之服,諸祠咸用。 」詔「可」。 建武二年,通直散騎常侍庾曇隆啟:「伏見南郊壇員兆外內,永明中起瓦屋,形制宏壯。 檢案經史,無所準據。 尋《周禮》,祭天于圜丘,取其因高之義,兆于南郊,就陽位也。 故以高敞,貴在上昭天明,旁流氣物。 自秦、漢以來,雖郊祀參差,而壇域中間,並無更立宮室。 其意何也?政是質誠尊天,不自崇樹,兼事通曠,必務開遠。 宋元嘉南郊,至時權作小陳帳以為退息,泰始薄加修廣,永明初彌漸高麗,往年工匠遂啟立瓦屋。 前代帝皇,豈于上天之祀而昧營構,所不為者,深有情意。 《記》稱『掃地而祭,于其質也,器用陶匏,天地之性也』。 故『至敬無文』,『以素為貴』。 竊謂郊事宜擬休偃,不俟高大,以明謙恭肅敬之旨。 庶或仰允太靈,俯愜群望。 」詔「付外詳」。 國子助教徐景嵩議:「伏尋《三禮》,天地兩祀,南北二郊,但明祭取犧牲,器用陶匏,不載人君偃處之儀。 今棟瓦之構雖殊,俱非千載成例,宜務因循。 」太學博士賀翙議:「《周禮》『王旅上帝,張氈案,設皇邸』。 國有故而祭,亦曰旅。 氈案,以氈為床于幄中,不聞郊所置宮宇。 」兼左丞王摛議,掃地而祭于郊,謂無築室之議。 並同曇隆。 驍騎將軍虞炎議,以為「誠慤所施,止在一罈。 漢之郊祀,饗帝甘泉,天子自竹宮望拜,息殿去壇場既遠,郊奉禮畢,旋幸于此。 瓦殿之與帷宮,謂無簡格」。 祠部郎李捴議:「《周禮》『凡祭祀張其旅幕,張屍次』。 屍則有幄。 仲師云『屍次,祭祀之屍所居更衣帳也』。 凡祭之文,既不止於郊祀,立屍之言,理應關於宗廟。 古則張幕,今也房省。 宗廟旅幕,可變為棟宇;郊祀氈案,何為不轉制檐甍?」曇隆議不行。 建武二年旱,有司議雩祭依明堂。 祠部郎何佟之議曰:“《周禮·司巫》云:『若國大旱,則帥巫而舞雩。 』鄭玄云:『雩,旱祭也。 天子于上帝,諸侯以下于上公之神。 』又《女巫》雲『旱則舞雩』。 鄭玄云:『使女巫舞旱祭,崇陰也。 』鄭眾云:『求雨以女巫。 』《禮記·月令》云:『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原,乃大雩帝,用盛樂。 乃命百縣雩祀百闢卿士有益於民者,以祈谷實。 』鄭玄云:『陽氣盛而恆旱。 山川百原,能興雲致雨者也。 眾水所出為百原,必先祭其本。 雩,吁嗟求雨之祭也。 雩帝,謂為壇南郊之旁,祭五精之帝,配以先帝也。 自鞀鼙至柷敔為盛樂,他雩用歌舞而已。 百闢卿士,古者上公以下,謂勾龍、后稷之類也。 《春秋傳》曰龍見而雩,雩之正當以四月。 』王肅云:‘大雩,求雨之祭也。 傳曰龍見而雩,謂 第26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南齊書》
第26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