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賊臣陳敏憑寵藉權,滔天作亂,兄弟姻婭盤固州郡,威逼士庶以為臣仆,于時賢愚計無所出。 故散騎常侍、安東軍司、嘉興伯顧榮經德體道,謀猷弘遠,忠貞之節,在困彌厲。 崎嶇艱險之中,逼迫奸逆之下,每惟社稷,發憤慷愾。 密結腹心,同謀致討。 信著群士,名冠東夏,德聲所振,莫不響應,荷戈駿奔,其會如林。 榮躬當矢石,為眾率先,忠義奮發,忘家為國,歷年逋寇,一朝土崩,兵不血刃,蕩平六州,勛茂上代,義彰天下。 伏聞論功依故大司馬齊王格,不在帷幕密謀參議之例,下附州征野戰之比,不得進爵拓土,賜拜子弟,遐邇同嘆,江表失望。 齊王親則近屬,位為方岳,杖節握兵,都督近畿,外有五國之援,內有宗室之助,稱兵彌時,役連天下,元功雖建,所喪亦多。 榮眾無一旅,任非籓翰,孤絶江外,王命不通,臨危獨斷,以身徇國,官無一金之費,人無終朝之勞。 元惡既殄,高尚成功,封閉倉廩,以俟大軍,故國安物阜,以義成俗,今日匡霸事舉,未必不由此而隆也。 方之於齊,強弱不同,優劣亦異。 至于齊府參佐,扶義助強,非創謀之主,皆錫珪受瑞,或公或侯。 榮首建密謀,為方面盟主,功高元帥,賞卑下佐,上虧經國紀功之班,下孤忠義授命之士。 夫考績幽明,王教所崇,況若榮者,濟難寧國,應天先事,歷觀古今,未有立功若彼,酬報如此者也。 由是贈榮侍中、驃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謚曰元。 及帝為晉王,追封為公,開國,食邑。 榮素好琴,及卒,家人常置琴于靈座。 吳郡張翰哭之慟,既而上床鼓琴數曲,撫琴而嘆曰:「顧彥先復能賞此不?」因又慟哭,不吊喪主而去。 子毗嗣,官至散騎侍郎。 紀瞻,字思遠,丹陽秣陵人也。 祖亮,吳尚書令。 父陟,光祿大夫。 瞻少以方直知名。 吳平,徙家歷陽郡。 察孝廉,不行。 後舉秀才,尚書郎陸機策之曰:「昔三代明王,啟建洪業,文質殊制,而令名一致。 然夏人尚忠,忠之弊也樸,救樸莫若敬。 殷人革而修焉,敬之弊也鬼,救鬼莫若文。 周人矯而變焉,文之弊也薄,救薄則又反之於忠。 然則王道之反覆其無一定邪,亦所祖之不同而功業各異也?自無聖王,人散久矣。 三代之損益,百姓之變遷,其故可得而聞邪?今將反古以救其弊,明風以蕩其穢,三代之制將何所從?太古之化有何異道?」瞻對曰:「瞻聞有國有家者,皆欲邁化隆政,以康庶績,垂歌億載,永傳于後。 然而俗變事弊,得不隨時,雖經聖哲,無以易也。 故忠弊質野,敬失多儀。 周鑒二王之弊,崇文以辯等差,而流遁者歸薄而無款誠,款誠之薄,則又反之於忠。 三代相循,如水濟火,所謂隨時之義,救弊之術也。 羲皇簡樸,無為而化;後聖因承,所務或異。 非賢聖之不同,世變使之然耳。 今大晉闡元,聖功日隮,承天順時,九有一貫,荒服之君,莫不來同。 然而大道既往,人變由久,謂當今之政宜去文存樸,以反其本,則兆庶漸化,太和可致也。 」 又問:「在昔哲王象事備物,明堂所以崇上帝,清廟所以寧祖考,闢雍所以班禮教,太學所以講藝文,此蓋有國之盛典,為幫之大司。 亡秦廢學,制度荒闕。 諸儒之論,損益異物。 漢氏遺作,居為異事,而蔡邕《月令》謂之一物。 將何所從?」對曰:「周制明堂,所以宗其祖以配上帝,敬恭明祀,永光孝道也。 其大數有六。 古者聖帝明王南面而聽政,其六則以明堂為主。 又其正中,皆云太廟,以順天時,施行法令,宗祀養老,訓學講肄,朝諸侯而選造士,備禮辯物,一教化之由也。 故取其宗祀之類,則曰清廟;取其正室之貌,則曰太廟;取其室,則曰太室;取其堂,則曰明堂;取其四門之學,則曰太學;取其周水圜如璧,則白璧雍。 異名同事,其實一也。 是以蔡邕謂之一物。 」 又問:「庶明亮采,故時雍穆唐;有命既集,而多士隆周。 故《書》稱明良之歌,《易》貴金蘭之美。 此長世所以廢興,有邦所以崇替。 夫成功之君勤於求才,立名之士急於招世,理無世不對,而事千載恆背。 古之興王何道而如彼?後之衰世何闕而如此?」對曰:「興隆之政務在得賢,清平之化急於拔才,故二八登庸,則百揆序;有亂十人,而天下泰。 武丁擢傅岩之徒,周文攜渭濱之士,居之上司,委之國政,故能龍奮天衢,垂勛百代。 先王身下白屋,搜揚仄陋,使山無扶蘇之才,野無《伐檀》之詠。 是以化厚物感,神祇來應,翔鳳飄颻,甘露豐墜,醴泉吐液,硃草自生,萬物滋茂,日月重光,和氣四塞,大道以成;序君臣之義,敦父子之親,明夫婦之道,別長幼之宜,自九州,被八荒,海外移心,重譯入貢,頌聲穆穆,南面垂拱也。 今貢賢之途已闓,而教學之務未廣,是以進競之志恆鋭,而務學之心不修。 若闢四門以延造士,宣五教以明令德,考績殿最,審其優劣,厝之百僚,置之群司,使調物度宜,節宣國典,必協濟康哉,符契往代,明良來應,金蘭復存也。 」 第123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晉書 下》
第123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