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前後各二日,皆牽羊酒至社下以祭日。 日有變,割羊以祠社,用救日*(日)*變。 執事者冠長冠,衣皁單衣,絳領袖*(綠)**[緣]*中衣,絳囐□,以行禮,如故事。 鼓攻之,以陽責陰也。 故春秋『日食,鼓,用牲于社』。 所以必用牲者,*(土)**[社]*地別神也,尊之,不敢虛責也。 日食、大水則鼓,用牲,大旱則雩祭求雨,非虛言也。 助陽責下,求陰之道也。 ”決疑要注曰:「凡救日食,皆着赤幘,以助陽也。 日將食,天子素服避正殿,內外嚴。 日有變,伐鼓聞音,侍臣着赤幘,帶□入侍,三台令史已*(下)**[上]*皆持□立其戶前,韂尉卿驅馳繞宮,察巡守備,周而複始。 日復常,乃皆罷*(之)*。 」 立春之日,夜漏未盡五刻,京師百官皆衣青衣,郡國縣道官下至鬥食令史皆服青幘,立青幡,施土牛耕人于門外,以示兆民,至立夏。 唯武官不。 立春之日,下寬大書曰:「制詔三公:方春東作,敬始慎微,動作從之。 罪非殊死,且勿案驗,皆須麥秋。 退貪殘,進柔良,下當用者,如故事。 」 「建安二十二年二月壬申,詔書絶,立春寬緩詔書不復行。 」 正月上丁,祠南郊。 禮畢,次北郊,明堂,高廟,世祖廟,謂之五供。 五供畢,以次上陵。 先甲三日,辛也,後甲三日,丁也,皆可接事昊天之日。 ” 西都舊有上陵。 東都之儀,百官、四姓親家婦女、公主、諸王大夫、外國朝者侍子、郡國計吏會陵。 晝漏上水,大鴻臚設九賓,隨立寢殿前。 鐘鳴,謁者治禮引客,髃臣就位如儀。 乘輿自東廂下,太常導出,西向拜,*(止)**[折]*旋升阼階,拜神坐。 退坐東廂,西向。 侍中、尚書、陛者皆神坐後。 公卿髃臣謁神坐,太官上食,太常樂奏食舉,*[舞]*文始、五行之舞。 *(禮)*樂闋,*(君)**[髃]*臣受賜食畢,郡國上計吏以次前,當神軒占其郡*[國]*谷價,民所疾苦,欲神知其動靜。 孝子事親盡禮,敬愛之心也。 周篃如禮。 最後親陵,遣計吏,賜之帶佩。 八月飲酎,上陵,禮亦如之。 五行舞者,本週舞也,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五行之舞也。 ” 尚書*(陛)**[階]*西*(陛為)**[祭設]*神坐,天子事亡如事存之意。 苟先帝有瓜葛之屬,男女畢會,王、侯、大夫、郡國計吏,各向神坐而言,庶幾先帝神魂聞之。 今者日月久遠,後生非時,人但見其禮,不知其哀。 以明帝聖孝之心,親服三年,久在園陵,初興此儀,仰察幾筵,下顧髃臣,悲切之心,必不可堪。 ’邕見太傅胡廣曰:『國家禮有煩而不可省者,不知先帝用心周密之至于此也。 』廣曰:『然。 子宜載之,以示學者。 』邕退而記焉。 ”魚豢曰:「孝明以正月旦,百官及四方來朝者,上原陵朝禮,是謂甚違古不墓祭之義。 」臣昭以為邕之言然。 凡齋,天地七日,宗廟、山川五日,小祠三日。 齋日內有污染,解齋,副倅行禮。 先齋一日,有污穢災變,齋祀如儀。 大喪,唯天郊越紼而齋,地以下皆百日後乃齋,如故事。 正月甲子若丙子為吉日,可加元服,儀從冠禮。 乘輿初*[加]*緇布進賢,次爵弁,次武弁,次通天。 *(以據)**[冠訖]*,皆于高祖廟如禮謁。 王公以下,初加進賢而已。 正月,天郊,夕牲。 晝漏未盡十八刻初納,夜漏未盡八刻初納,進熟獻,太祝送,旋,皆就燎位,宰祝舉火燔柴,火然,天子再拜,興,有司告事畢也。 明堂、五郊、宗廟、太社稷、六宗夕牲,皆以晝漏*[未盡]*十四刻初納,夜漏未盡七刻初納,進熟獻,送神,還,有司告事畢。 六宗燔燎,火大然,有司告事畢。 正月始耕。 晝漏上水初納,執事告祠先農,已享。 耕時,有司請行事,就耕位,天子、三公、九卿、諸侯、百官以次耕。 力田種各耰訖,有司告事畢。 是月令曰:“郡國守相皆勸民始耕,如儀。 諸行出入皆鳴鐘,皆作樂。 其有災眚,有他故,若請雨、止雨,皆不鳴鐘,不作樂。 ” 盧植注曰:「帝,天也。 藉,耕也。 」 伐,發也。 天子及三公,坐而論道,參五職事,故三公以五為數。 卿、諸侯當究成天子之職事,故以九為數。 伐皆三者,禮以三為文。 ” 而應劭風俗通又曰:「古者使民如借,故曰藉田。 」鄭玄曰:「藉之言借也。 王一耕之,使庶人耘芓終之。 」盧植曰:「藉,耕也。 春秋傳曰『鄅人藉稻』,故知藉為耕也。 」韋昭曰:「借民力以治之,以奉宗廟;且以勸率天下,使務農也。 」 杜預注曰:「鄅人藉稻,其君自出藉稻,蓋履行之。 」瓚曰:「藉,蹈藉也。 本以躬親為義,不得以假借為稱也。 」漢書儀曰:“春始東耕于藉田,官祠先農。 先農即神農炎帝也。 祠以一太牢,百官皆從,大賜三輔二百里孝悌、力田、三老帛。 種百谷萬斛,為立藉田倉,置令、丞。 谷皆以給祭天地、宗廟、髃神之祀,以為粢盛。 皇帝躬秉耒耜而耕,古為甸師官。 ”賀循曰:「所種之谷,黍、稷、穜、稑。 稑,早也。 穜,晚也。 」干寶周禮注曰:「穜,晚*[谷]*,繥稻之屬。 珪,*(陵)**[早]*谷,黍稷之屬。 」 仲春之月,立高禖祠于城南,祀以特牲。 第408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後漢書》
第408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