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于中興,郡守常率以征伐。 桓帝之世,板楯數反,太守蜀郡趙溫以恩信降服之。 靈帝光和*(三)***年,巴郡板楯復叛,寇掠三蜀及漢中諸郡。 靈帝遣御史中丞蕭瑗督益州兵討之,連年不能克。 帝欲大發兵,乃問益州計吏,考以征討方略。 漢中上計程包對曰:「板楯七姓,射殺白虎立功,先世復為義人。 其人勇猛,善於兵戰。 昔永初中,羌入漢州,郡縣破壞,得板楯救之,羌死敗殆盡,故號為神兵。 羌人畏忌,傳語種輩,勿復南行。 至建和二年,羌復大入,實賴板楯連摧破之。 前車騎將軍馮緄南征武陵,雖受丹陽精兵之鋭,亦倚板楯以成其功。 近益州郡亂,太守李顒亦以板楯討而平之。 忠功如此,本無噁心。 長吏鄉亭更賦至重,仆役棰楚,過于奴虜,亦有嫁妻賣子,或乃至自*(頸)**[剄]*割。 雖陳冤州郡,而牧守不為通理。 闕庭悠遠,不能自聞。 含怨呼天,叩心窮谷。 愁苦賦役,困罹酷刑。 故邑落相聚,以致叛戾。 非有謀主僭號,以圖不軌。 今但選明能牧守,自然安集,不煩征伐也。 」帝從其言,遣太守曹謙宣詔赦之,即皆降服。 至中平五年,巴郡黃巾賊起,板楯蠻夷因此復叛,寇掠城邑,遣西園上軍別部司馬趙瑾討平之。 西南夷者,在蜀郡徼外。 有夜郎國,東接交址,西有滇國,北有邛都國,各立君長。 其人皆椎結左囏,邑聚而居,能耕田。 其外又有巂、昆明諸落,西極同師,東北至葉榆,地方數千里。 無君長,辮髮,隨畜遷徙無常。 自巂東北有莋都國,東北有冉駹國,或土著,或隨畜遷徙。 自冉駹東北有白馬國,氐種是也。 此三國亦有君長。 夜郎者,初有女子浣于遯水,有三節大竹流入足閒,聞其中有號聲,剖竹視之,得一男兒,歸而養之。 及長,有才武,自立為夜郎侯,以竹為姓。 武帝元鼎六年,平南夷,為牂柯郡,夜郎侯迎降,天子賜其王印綬。 後遂殺之。 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氣所生,甚重之,求為立後。 牂柯太守霸以聞,天子乃封其三子為侯。 死,配食其父。 今夜郎縣有竹王三郎神是也。 初,楚頃襄王時,遣將莊豪從沅水伐夜郎,軍至且蘭,椓船于岸而步戰。 既滅夜郎,因留王滇池。 以且蘭*[有]*椓船牂柯處,乃改其名為牂柯。 牂柯地多雨潦,俗好巫鬼禁忌,寡畜生,又無蠶桑,故其郡最貧。 句町縣有桄桹木,可以為□,百姓資之。 公孫述時,大姓龍、傅、尹、董氏,與郡功曹謝暹保境為漢,乃遣使從番禺江奉貢。 光武嘉之,並加曪賞。 桓帝時,郡人尹珍自以生於荒裔,不知禮義,乃從汝南許慎、應奉受經書圖緯,學成,還鄉裡教授,於是南域始有學焉。 珍官至荊州刺史。 廣志曰「桄桹樹大四五圍,長五六丈,洪直,旁無枝條,其顛生葉不過數十,似殨葉,破其木肌堅難傷,入數寸得□,赤黃密緻,可食」也。 滇王者,莊蹻之後也。 元封二年,武帝平之,以其地為益州郡,割牂柯、越巂各數縣配之。 後數年,復並昆明地,皆以屬之此郡。 有池,周回二百餘里,水源深廣,而末更淺狹,有似倒流,故謂之滇池。 河土平敞,多出鸚鵡、孔雀,有鹽池田漁之饒,金銀畜產之富。 人俗豪□。 居官者皆富及累世。 及王莽政亂,益州郡夷棟蠶、若豆等起兵殺郡守,越巂姑復夷人大牟亦皆叛,殺略吏人。 莽遣寧始將軍廉丹,發巴蜀吏人及轉兵谷卒徒十餘萬擊之。 吏士饑疫,連年不能克而還。 以廣漢文齊為太守,造起陂池,開通溉灌,墾田二千餘頃。 率厲兵馬,修障塞,降集髃夷,甚得其和。 及公孫述據益土,齊固守拒險,述拘其妻子,許以封侯,齊遂不降。 聞光武即位,乃閒道遣使自聞。 蜀平,征為鎮遠將軍,封成義侯。 于道卒,詔為起祠堂,郡人立廟祀之。 建武十八年,夷渠帥棟蠶與姑復、楪榆、梇棟、連然、滇池、建*(憐)**[伶]*、昆明諸種反叛,殺長吏。 益州太守繁勝與戰而敗,退保朱提。 十九年,遣武威將軍劉尚等發廣漢、犍為、蜀郡人及朱提夷,合萬三千人擊之。 尚軍遂度瀘水,入益州界。 髃夷聞大兵至,皆□壘奔走,尚獲其羸弱、谷畜。 二十年,進兵與棟蠶等連戰數月,皆破之。 明年正月,追至不韋,斬棟蠶帥,凡首虜七千餘人,得生口五千七百人,馬三千疋,牛羊三萬餘頭,諸夷悉平。 肅宗元和中,蜀郡王追為太守,政化尤異,有神馬四匹出滇池河中,甘露降,白烏見,始興起學校,漸遷其俗。 靈帝熹平五年,諸夷反叛,執太守雍陟。 遣御史中丞朱龜討之,不能克。 朝議以為郡在邊外,蠻夷喜叛,勞師遠役,不如□之。 太尉掾巴郡李顒建策討伐,乃拜顒益州太守,與刺史龐芝發板楯蠻擊破平之,還得雍陟。 顒卒後,夷人復叛,以廣漢景毅為太守,討定之。 毅初到郡,米斛萬錢,漸以仁恩,少年閒,米至數十雲。 哀牢夷者,其先有婦人名沙壹,居于牢山。 嘗捕魚水中,觸沉木若有感,因懷□,十月,產子男十人。 後沉木化為龍,出水上。 沙壹忽聞龍語曰:「若為我生子,今悉何在?」九子見龍驚走,獨小子不能去,背龍而坐,龍因舐之。 其母鳥語,謂背為九,謂坐為隆,因名子曰九隆。 及後長大,諸兄以九隆能為父所舐而黠,遂共推以為王。 後牢山下有一夫一婦,復生十女子,九隆兄弟皆娶以為妻,後漸相滋長。 種人皆刻畫其身,象龍文,衣皆着尾。 九隆死,世世相繼。 乃分置小王,往往邑居,散在溪谷。 絶域荒外,山川阻深,生人以來,未嘗交通中國。 建武二十三年,其王賢慄遣兵乘箄船,南下江、漢,擊附塞夷鹿茤。 第367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後漢書》
第367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