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縛虎不得不急。 」乃命緩布縛。 劉備曰:「不可。 明公不見呂布事丁建陽、董太師乎?」操頷之。 布目備曰:「大耳兒最叵信!」操謂陳宮曰:「公台平生自謂智有餘,今意何如?」宮指布曰:「是子不用宮言,以至于此。 若見從,未可量也。 」操又曰:「柰卿老母何?」 宮曰:「老母在公,不在宮也。 夫以孝理天下者,不害人之親。 」操復曰:「柰卿妻子何?」宮曰:「宮聞霸王之主,不絶人之祀。 」固請就刑,遂出不顧,操為之泣涕。 布及宮、順皆縊殺之,傳首許市。 贊曰:焉作庸牧,以希後福。 曷雲負荷?地墮身逐。 術既叨貪,布亦躀覆。 後漢書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 第六十六 初,光武長於民閒,頗達情偽,見稼穡艱難,百姓病害,至天下已定,務用安靜,解王莽之繁密,還漢世之輕法。 身衣大練,色無重彩,耳不聽鄭韂之音,手不持珠玉之玩,宮房無私愛,左右無偏恩。 建武十三年,異國有獻名馬者,日行千里,又進寶□,賈兼百金,詔以馬駕鼓車,□賜騎士。 損上林池□之官,廢騁望弋獵之事。 其以手夡賜方國者,皆一札十行,細書成文。 勤約之風,行于上下。 數引公卿郎將,列于禁坐。 廣求民瘼,觀納風謡。 故能內外匪懈,百姓寬息。 自臨宰邦邑者,競能其官。 若杜詩守南陽,號為「杜母」,任延、錫光移變邊俗,斯其績用之最章章者也。 又第五倫、宋均之徒,亦足有可稱談。 然建武、永平之閒,吏事刻深,亟以謡言單辭,轉易守長。 故朱浮數上諫書,箴切峻政,鐘離意等亦規諷慇勤,以長者為言,而不能得也。 所以中興之美,蓋未盡焉。 自章、和以後,其有善績者,往往不絶。 如魯恭、吳佑、劉寬及潁川四長,並以仁信篤誠,使人不欺;王堂、陳寵委任賢良,而職事自理:斯皆可以感物而行化也。 邊鳳、延篤先後為京兆尹,時人以輩前世趙、張。 又王渙、任峻之為洛陽令,明發奸伏,吏端禁止,然導德齊禮,有所未充,亦一時之良能也。 今綴集殊聞顯夡,以為循吏篇雲。 ,鐵鎖琅鐺其頸,愁苦死者十七八。 ”輕法謂高祖約法三章,孝文除肉刑也。 韂颯字子產,河內修武人也。 家貧好學問,隨師無糧,常傭以自給。 王莽時,仕郡歷州宰。 建武二年,闢大司徒鄧禹府。 舉能案劇,除侍御史,襄城令。 政有名夡,遷桂陽太守。 郡與交州接境,頗染其俗,不知禮則。 颯下車,修庠序之教,設婚姻之禮。 儙年閒,邦俗從化。 先是含洭、湞陽、曲江三縣,越之故地,武帝平之,內屬桂陽。 民居深山,濱溪谷,習其風土,不出田租。 去郡遠者,或且千里。 吏事往來,輒發民乘船,名曰「傳役」。 每一吏出,傜及數家,百姓苦之。 颯乃鑿山通道五百餘里,列亭傳,置郵驛。 於是役省勞息,奸吏杜絶。 流民稍還,漸成聚邑,使輸租賦,同之平民。 又耒陽縣*(山)**[出]*鐵石,佗郡民庶常依因聚會,私為冶鑄,遂招來亡命,多致姦盜。 颯乃上起鐵官,罷斥私鑄,歲所增入五百餘萬。 諷理恤民事,居官如家,其所施政,莫不合於物宜。 視事十年,郡內清理。 二十五年,征還。 光武欲以為少府,會颯被疾,不能拜起,□以桂陽太守歸家,須後詔書。 居二歲,載病詣闕,自陳困篤,乃收印綬,賜錢十萬,後卒於家。 南陽茨充代颯為桂陽。 亦善其政,教民種殖桑柘麻紵之屬,勸令養蠶織屨,民得利益焉。 更始元年,以延為大司馬屬,拜會稽都尉,時年十九,迎官驚其壯。 及到,靜泊無為,唯先遣饋禮祠延陵季子。 時天下新定,道路未通,避亂江南者皆未還中土,會稽頗稱多士。 延到,皆聘請高行如董子儀、嚴子陵等,敬待以師友之禮。 掾吏貧者,輒分奉祿以賑給之。 省諸卒,令耕公田,以周窮急。 每時行縣,輒使慰勉孝子,就餐飯之。 吳有龍丘萇者,隱居太末,志不降辱。 王莽時,四輔三公連闢,不到。 掾史白請召之。 延曰:「龍丘先生躬德履義,有原憲、伯夷之節。 都尉埽灑其門,猶懼辱焉,召之不可。 」遣功曹奉謁,修書記,致醫藥,吏使相望于道。 積一歲,萇乃乘輦詣府門,願得先死備錄。 延辭讓再三,遂署議曹祭酒。 萇尋病卒,延自臨殯,不朝三日。 是以郡中賢士大夫爭往宦焉。 建武初,延上書願乞骸骨,歸拜王庭。 詔征為九真太守。 光武引見,賜馬雜繒,令妻子留洛陽。 九真俗以射獵為業,不知牛耕,民常告糴交址,每致睏乏。 延乃令鑄作田器,教之墾闢。 田疇歲歲開廣,百姓充給。 又駱越之民無嫁娶禮法,各因淫好,無適對匹,不識父子之性,夫婦之道。 延乃移書屬縣,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,女年十五至四十,皆以年齒相配。 其貧無禮娉,令長吏以下各省奉祿以賑助之。 同時相娶者二千餘人。 是歲風雨順節,谷稼豐衍。 其產子者,始知種姓。 咸曰:「使我有是子者,任君也。 」多名子為「任」。 於是徼外蠻夷夜郎等慕義保塞,延遂止罷偵候戍卒。 初,平帝時,漢中錫光為交址太守,教導民夷,漸以禮義,化聲侔于延。 王莽末,閉境拒守。 建武初,遣使貢獻,封鹽水侯。 領南華風,始於二守焉。 延視事四年,征詣洛陽,以病稽留,左轉睢陽令,九真吏人生為立祠。 拜武威太守,帝親見,戒之曰:「善事上官,無失名譽。 」延對曰:「臣聞忠臣不私,私臣不忠。 履正奉公,臣子之節。 上下雷同,非陛下之福。 善事上官,臣不敢奉詔。 」帝嘆息曰:「卿言是也。 」 第314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後漢書》
第314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