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將軍統中外軍討之。 別使諾葛誕督豫州諸軍從安風津擬壽春,征東將軍胡遵督青、徐諸軍出於譙。 宋之間,絶其歸路。 大將軍屯汝陽,使監軍王基督前鋒諸軍據南頓以待之。 令諸軍皆堅壁勿與戰。 儉、欽進不得關,退恐壽春見襲,不得歸,計窮不知所為。 淮南將士,家皆在北,眾心沮散,降者相屬,惟淮南新附農民為之用。 大將軍遣兗州刺史鄧艾督泰山諸軍萬餘人至樂嘉,示弱以誘之,大將軍尋自洙至。 欽不知,果夜來欲襲艾等,會明,見大軍兵馬盛,乃引還。 大將軍縱驍騎追擊,大破之,欽遁走。 是日,儉聞欽戰敗,恐懼夜走,眾潰。 比至慎縣,左右人兵稍棄儉去,儉獨與小弟秀及孫重藏水邊草中。 安風津都尉部民張屬就射殺儉,傳首京都。 屬封侯。 秀、重走入吳。 將士諸為儉、欽所迫脅者,悉歸降。 儉字甸為治書侍御史,先時知儉謀將發,私出將家屬逃走新安靈山上。 別攻下之,夷儉三族。 欽亡入吳,吳以欽為都護,假節、鎮北大將軍、幽州牧、譙侯。 諸葛誕字公休,琅邪陽都人。 諸葛豐後也。 初以尚書郎為榮陽令,入為吏部郎。 人有所屬托,輒顯其言而承用之,後有當否,則公議其得失以為褒貶,自是群僚莫不慎其所舉。 累遷御史中巫、尚書,與夏侯玄、鄧颺等相善,收名朝廷,京都翕然。 言事者以誕,颺等修浮華,合虛譽,漸不可長。 明帝惡之,免誕官。 會帝崩,正始初,玄等並在職。 復以誕為御史中丞、尚書,出為揚州刺史,加昭武將軍。 王淩之陰謀也,太傅司馬宣王潛軍東伐,以誕為鎮東將軍、假節都督揚州之諸軍事,封山亭侯。 諸葛恪興東關,遣誕督諸軍討之,與戰,不利。 還,徙為鎮南將軍。 後毋丘儉、文欽反,遣使詣誕,招呼豫州士民。 誕斬其使,露布天下,令知儉、欽凶逆。 大將軍司馬景王東征,使誕豫州諸軍。 渡安風津向壽春。 儉、欽之破也,誕先至壽春。 壽春中十餘萬口,聞儉、欽敗,恐誅,悉破城門出,流進山澤,或散走入吳。 以延久在淮南,乃復以為鎮東大將軍、儀同三司、都督揚州。 吳大將孫峻、呂據、留贊等聞淮南亂,會文欽往,乃帥眾將欽徑至壽春。 時誕諸軍已至,城不可攻,乃走。 誕遣將軍蔣班追擊之,斬贊,傳首,收其印節。 進封高平侯,邑三千五百戶,轉為征東大將軍。 誕既與玄、颺等至親,又王淩、毋丘儉累見夷滅,懼不自安。 傾帑藏振施以結眾心,厚養親附及揚州輕俠者數千人為死士。 甘露元年冬,吳賊欲向徐堨 ,計誕所督兵馬足以待之,而復請十萬眾守壽春,又求臨淮築城以備寇,內欲保有淮南。 朝廷微知涎有自疑心,以誕舊臣,欲入度之。 二年五月,征為司空。 誕被詔書,愈恐,遂反。 召會諸將,自出攻揚州刺史樂綝,殺之。 斂淮南及淮北郡縣屯田口十餘萬官兵,揚州新附勝兵者四五萬人,聚谷足一年食,閉城自守。 遣長史吳綱將小子靚至吳請救。 吳人大喜,遣將全懌、全端、唐咨、王祚等,率三萬眾,密與文欽俱來應誕。 以為誕左都護、假節、大司徒、騾騎將軍、青州牧、壽春侯。 是時鎮南將軍王基始至,督諸軍圍壽春,未合。 咨、欽等從城東北,因山乘險,得將其眾突入城。 六月,車駕東征至項。 大將軍司馬文王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眾,臨淮討之。 大將軍屯丘頭。 使基及安東將軍陳騫等四面合圍,表裡再重,塹壘甚峻;又使監軍石苞、兗州刺史州泰等,簡鋭卒為遊軍,備外寇。 欽等數出犯圍,逆擊走之。 吳將朱異再以大眾來迎誕等,渡黎漿水,泰等逆與戰,每摧其鋒。 孫綝以異戰不進,怒而殺之。 城中食轉少,外救不至,眾無所恃。 將軍蔣班、焦彞,皆誕爪牙計事者也,棄誕,逾城自歸大將軍。 大將軍乃使反間,以奇變說全懌等,懌等率眾數千人開門來出。 城中震懼,不知所為。 三年正月,誕、欽、咨等大為攻具。 晝夜五六日攻南圍,欲決圍而出。 圍上諸軍,臨高以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具,弩矢及石雨下,死傷者蔽地,血流盈塹。 復還入城,城內食轉竭,降出者數萬口。 欽欲盡出北方人,省食,與吳人堅守,誕不聽,由是爭恨。 欽素與誕有隙,徒以計合,事急愈相疑。 欽見誕計事,誕遂殺欽。 欽子鴦及虎將兵在小城中,聞欽死,勒兵馳赴之,眾不為用。 鴦、虎單走,逾城出,自歸大將軍。 軍吏請誅之,大將軍令曰:「欽之罪不容誅,其子固應當戮,然鴦、虎以窮歸命,且城未拔,殺之是堅其心也。 」乃赦鴦、虎,使將兵數百騎馳巡城,呼語城內云:「文欽之子猶不見殺,其餘何懼?」表鴦、虎為將軍,各賜爵關內侯,城內喜且擾,又日譏困,誕、咨等智力窮。 大將軍乃自臨圍,四面進兵,同時鼓噪登城,城內無敢動者。 誕窘急,單乘馬,將其麾下突小城門出。 大將軍司馬胡奮部兵逆擊,斬涎,傳首,夷三族。 誕麾下數百人,坐不降見斬,皆曰:「為諸葛公死,不恨。 」其得人心如此。 唐咨、王祚及諸裨將皆面縛降,吳兵萬眾,器仗軍實山積。 第175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三國志》
第175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