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知原是完完全全,是的還他是,非的還他非,是非只依著他,更無有不是處。 這良知還是你的明師。 」 問:「不睹不聞是說本體,戒慎恐懼是說功夫否?」先生曰:「此處須信得本體原是不睹不聞的,亦原是戒慎恐懼的。 戒慎恐懼,不曾在不睹不聞上加得些子。 見得真時,便謂戒慎恐懼是本體,不睹不聞是功夫,亦得。 」 問通乎晝夜之道而知。 先生曰:「良知原是知晝知夜的。 」又問人睡熟時良知亦不知了。 曰:「不知何以一叫便應?」曰:良知常知,如何有睡熟時?”曰:「向晦宴息,此亦造化常理。 夜來天地混沌,形象懼泯,人亦耳目無所睹聞,眾竅俱翕,此即良知收斂凝一時。 天地既開,庶物露生,人亦耳目有所睹聞,眾竅俱闢,此即良知妙用發生時。 可見人心與天地一體,故上下與天地同流。 今人不會宴息,夜來不是昏睡,即是忘思魘寐。 」曰:「睡時功夫如何用?」先生曰:「知晝即知夜矣。 日間良知是順應無滯的,夜間良知即是收斂凝一的,有夢即先兆。 」 又曰:「良知在夜氣發的,方是本體,以其無物慾之雜也。 學者要使事物紛擾之時,常如夜氣一般,就是通乎晝夜之道而知。 」 先生曰:「仙家說到虛,聖人豈能虛上加得一毫實?佛氏說到無,聖人豈能無上加得一毫有?但仙家說虛,從養生上來;佛氏說無,從出離生死苦海上來:卻于本體上加卻這些子意思在,便不是他虛無的本色了,便于本體有障礙。 聖人只是還他良知的本色,更不着些子意在。 良知之虛,便是天之太虛;良知之無,便是太虛之無形。 日月風雷山川民物,凡有貌象形色,皆在太虛無形中發用流行,未嘗作得天的障礙。 聖人只是順其良知之發用,天地萬物,俱在我良知的發用流行中,何嘗又有一物超於良知之外,能作得障礙?」 或問:「釋氏亦務養心,然要之不可以治天下,何也?」先生曰:「吾儒養心,未嘗離卻事物,只順其天則自然,就是功夫。 釋氏卻要盡絶事物,把心看做幻相,漸入虛寂去了。 與世間若無些子交涉,所以不可治天下。 」 或問異端。 先生曰:「與愚夫愚婦同的,是謂同德。 與愚夫愚婦異的,是謂異端。 」 先生曰:「孟子不動心,告子不動心,所異只在毫釐間。 告子只在不動心上著功,孟子便直從此心原不動處分曉。 心之本體原是不動的,只為所行有不合義,便動了。 孟子不論心之動與不動,只是集義,所行無不是義,此心自然無可動處。 若告子只要此心不動,便是把捉此心,將他生生不息之根反阻撓了。 此非徒無益,而又害之。 孟子集義工夫,自是養得充滿,並無餒歉;自是縱橫自在,活潑潑地:此便是浩然之氣。 」 又曰:「告子病源從性無善無不善上見來。 性無善無不善,雖如此說,亦無大差;但告子執定看了,便有個無善無不善的性在內。 有善有惡又在物感上看,便有個物在外。 卻做兩邊看了,便會差。 無善無不善,性原是如此,悟得及時,只此一句便盡了,更無有內外之間。 告子見一個性在內,見一個物在外,便見他于性有未透徹處。 」 朱本思問:「人有虛靈,方有良知。 若草木瓦石之類,亦有良知否?」先生曰:「人的良知,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。 若草木瓦石無人的良知,不可以為草木瓦石矣。 豈惟草木瓦石為然,天地無人的良知,亦不可為天地矣。 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,其發竅之最精處,是人心一點靈明。 風、雨、露、雷、日、月、星、辰、禽、獸、草、木、山、川、土、石,與人原只一體。 故五穀禽獸之類,皆可以養人;藥石之類,皆可以療疾:只為同此一氣,故能相通耳。 」 先生游南鎮,一友指岩中花樹問曰:「天下無心外之物,如此花樹,在深山中自開自落,於我心亦何相關?」先生曰:「你未看此花時,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。 你來看此花時,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。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 」 問:「大人與物同體,如何《大學》又說個厚薄?」先生曰:「惟是道理,自有厚薄。 此如身是一體,把手足捍頭目,豈是偏要薄手足,其道理合如此。 禽獸與草木同是愛的,把草木去養禽獸,又忍得。 人與禽獸同是愛的,宰禽獸以養親,與供祭祀,燕賓客,心又忍得。 至親與路人同是愛的,如簞食豆羹,得則生,不得則死,不能兩全,寧救至親,不救路人,心又忍得。 這是道理合該如此。 及至吾身與至親,更不得分別彼此厚薄。 蓋以仁民愛物,皆從此出;此處可忍,更無所不忍矣。 《大學》所謂厚薄,是良知上自然的條理,不可踰越,此便謂之義;順這個條理,便謂之禮;知此條理,便謂之智;終始是這條理,便謂之信。 」 又曰:「目無體,以萬物之色為體;耳無體,以萬物之聲為體;鼻無體,以萬物之臭為體;口無體,以萬物之味為體;心無體,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。 」 問夭壽不貳。 先生曰:「學問功夫,于一切聲利嗜好俱能脫落殆盡,尚有一種生死念頭毫髮掛帶,便于全體有未融釋處。 人于生死念頭,本從生身命根上帶來,故不易去。 若于此處見得破,透得過,此心全體方是流行無礙,方是盡性至命之學。 」 一友問:「欲于靜坐時將好名、好色、好貨等根逐一搜尋,掃除廓清,恐是剜肉做瘡否?」先生正色曰:這是我醫人的方子,真是去得人病根。 更有大本事人,過了十數年,亦還用得著。 你如不用,且放起,不要作壞我的方子。 ”是友愧謝。 第34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王陽明全集》
第34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