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拾翠」二句,是寫即目所見。 汀洲之上,有水禽棲息,拾翠之人已經歸去。 而以「雙雙」形容「鷗鷺」,更覺景中有情。 拾翠佳人,即水邊採摘香草的少女。 鷗鷺成雙,自己則塊然獨處孤舟,一對襯,就更進一步向讀者展開了作者的內心活動。 「望幾點」句,寫由傍晚而轉入夜間。 漁燈已明,但由於是遠望,又隔有蒹葭,所以說是「隱映」,是遠處所見。 「停畫橈」句,則是已身所,近處所聞。 「道去程」二句,乃是舟人的語言和動作。 「前村煙樹」,本屬實景,而冠以「遙指」二字,則是虛寫。 這兩句把船家對行程的安排,他們的神情、口吻以及依約隱現的前村,都勾畫了出來,用筆極其簡煉,而又生動、真切。 上片由雨而暮,由暮而夜,用順敘的方法鋪寫景物,景中有情。 過片「遊宦成覊旅”是全詞的中心,為上片哀景作注,同時又引出下文,由今夜的去程而念及長年行役之苦。 「短檣」七字,正面寫出舟中百無聊賴的生活。 「萬水」兩句,從「凝佇」來,因眺望已久,所見則「萬水千山」,所思則「鄉關何處」。 「迷遠近」雖指目「迷」,也是心「迷」。 「自別後」以下,直接「鄉關何處」展開敘說。 「風亭」七字,追憶過去,慨嘆現。 昔日良辰美景,勝地歡游,今日則短檣獨處,離懷渺渺,用一「孤」字將今昔分開,亭榭風月依然,但人卻不能歡聚了。 “剛斷腸」 以下,是說離情正苦,歸期無定,而杜宇聲聲,勸人歸去,愈覺不堪。 這首詞先景後情,情貫全篇,中間以「遊宦成覊旅」五個字相連,景為情設,情由景生,結構精美,是一首工巧之作。 ●憶帝京 柳永 薄衾小枕涼天氣,乍覺別離滋味。 展轉數寒更,起了還重睡。 畢竟不成眠,一夜長如歲。 也擬待、卻回征轡;又爭奈、已成行計。 萬種思量,多方開解,只恁寂寞厭厭地。 系我一生心,負你千行淚。 柳永詞作鑒賞 這首《憶帝京》是柳永抒寫離別相思的系列詞作之一。 這首詞純用口語白描來表現男女雙方的內心感受,藝術表現手法新穎別緻。 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較有特色的一首。 起句寫初秋天氣逐漸涼了。 「薄衾」,是由於天氣雖涼卻還沒有冷;從「小枕」看,詞中人此時還擁衾獨臥,於是「乍覺別離滋味」。 「乍覺」,是初覺,剛覺,由於被某種事物觸動,一下引起了感情的波瀾。 接下來作者將「別離滋味」作了具體的描述:「展轉數寒更,起了還重睡」。 空床展轉,夜不能寐;希望睡去,是由於夢中也許還可以解愁。 默默地計算着更次,可是仍不能入睡,起床後,又躺下來。 區區數筆把相思者床頭展轉騰挪,忽睡忽起,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狀,毫不掩飾地表達出來了。 「畢竟不成眠」,是對前兩句含意的補充。 「畢竟」兩字有終於、到底、無論如何等意思。 接着「一夜長如歲」一句巧妙地化用了《詩徑。 王風。 采葛》中「一日不見,如三歲兮」的句意,但語句更為凝煉,感情更為深沉。 這幾句把「別離滋味」如話家常一樣攤現開來,質樸無華的詞句裡,蘊含著熾烈的生活熱情。 詞的下片轉而寫遊子思歸,表現了遊子理智與感情發生衝突複雜的內心體驗。 「也擬待、卻回征轡」,至此可以知道,這位薄衾小枕不成眠的人,離開他所愛的人沒有多久,可能是早晨才分手,便為「別離滋味」所苦了。 此刻當他無論如何都難遣離情的時候,心裡不由得湧起另一個念頭:唉,不如掉轉馬頭回去吧。 「也擬待」,這是萬般無奈後的心理活動。 可是,「又爭奈、已成行計」意思是說,已經踏上征程,又怎麼能再返回原地呢?歸又歸不得,行又不願行,結果仍只好「萬種思量,多方開解」,但出路自然找不到,便只能「寂寞厭厭地」,百無聊賴地過下去了。 最後兩句「系我一生心,負你千行淚」包含着多麼沉摯的感情:我對你一生一世也不會忘記,但看來事情只能如此,也只應如此,雖如此,卻仍不能相見,那麼必然是「負你千行淚」了。 這一句恰到好處地總結了全詞彼此相思的意脈,突出了以「我」為中心的懷人主旨。 這首詞「細密而妥溜」(劉熙載《藝概》),純用口語,流暢自然,委婉曲折地表達抒情主人公之間的真摯情愛,思想和藝術都比較成熟。 ●傾杯 柳永 鶩落霜洲,雁橫煙渚,分明畫出秋色。 暮雨乍歇,小楫夜泊,宿葦村山驛。 何人月下臨風處,起一聲羌笛。 離愁萬緒,閒岸草、切切蛩吟似織。 為憶芳容別後,水遙山遠,何計憑鱗翼。 想繡閣深沉,爭知憔悴損,天涯行客。 楚峽雲歸,高陽人散,寂寞狂蹤跡。 望京國。 空目斷、遠峰凝碧。 柳永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柳永落第離京後所作,詞中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很出色,特別點秋景。 這首詞用曲折多變的筆法描繪了清寂的山光水影,寄寓着詞人落拓江湖的身世之感,構成一幅遊子秋日行吟的連環畫卷。 詞的上片寫景,點染出雨後夜泊的情狀。 起首兩句描繪洲渚宿鳥,對偶工整,「落」字、「橫」字形容鶩鳥飛下和雁字排列的狀態,這是秋江暮色。 「分明畫出」形容黃昏江上雨後清冷景象,着意繪出「秋色」,但江上行客的愁思,已隱然言外。 「暮雨」三句,以小舟晚泊江邊作為背景引出行客。 第29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宋詞鑑賞》
第29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