殷人執五刑以督奸,傷肌膚以懲惡。 成康不式,四十餘年,天下不犯,囹圄空虛。 秦國用之,死者甚眾,刑者相望,耗矣哀哉!烏乎!朕夙寤晨興,惟前帝王之憲,永思所以奉至尊,章洪業,皆在力本任賢。 今朕親耕籍田,以為農先,勸孝弟,崇有德,使者冠蓋相望,問勤勞,恤孤獨,盡思極神,功烈休德,未始雲獲也。 今陰陽錯繆,氛氣充塞,群生寡遂,黎民未濟,廉恥貿亂,賢不肖渾淆,未得其真,故詳延特起之士,意庶几乎!今子大夫待詔百有餘人,或道世務而未濟,稽諸上古而不同,考之於今而難行,毋乃牽於文系而不得騁與?將所繇異術所聞殊方與?各悉對,著於篇,毋諱有司。 明其指略,切磋究之,以稱朕意。 (同上) 制曰:蓋聞「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,善言古者必有驗於今」。 故朕垂問乎天人之應,上嘉唐虞,下悼桀紂,征微征滅征明浸昌之道,虛心以改。 今子大夫明於陰陽所以造化,習於先聖之道業。 然而文采未極,豈惑乎當世之務哉?條貫靡竟,統紀未終,意朕之不明與?聽若眩與?夫三王之教,所祖不同,而皆有失,或謂久而不易者道也。 意豈異哉?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極,陳治亂之端矣,其悉之究之,孰之復之。 《詩》不雲乎:「嗟爾君子,毋常安息,神之聽之,介爾景福。 」朕將親覽焉,子大夫其茂明之。 (同上) ○元光五年策賢良制 制曰:蓋聞上古至治,畫衣冠,異章服而民不犯;陰陽和,五穀登,六畜蕃,甘露降,風雨時,嘉禾興,朱草生,山不童,澤不涸;麟鳳在郊藪,龜龍游於沼,河洛出圖書;父不喪子,兄不哭弟;北發渠搜,南撫交,舟車所至,人跡所及,行喙息,鹹得其宜。 朕甚嘉之。 今何道而臻乎此?子大夫修先聖之術,明君臣之義,講論洽聞,有聲乎當世,敢問子大夫:天人之道,何所本始?吉凶之效,安所期焉?禹湯水旱,厥咎何由?仁義禮知,四者之宜,當安設施?屬統垂業,物鬼變化,天命之符,廢興何如?天文地理,人事之紀,子大夫習焉。 其悉意正議,詳具其對,著之於篇,朕將親覽焉,靡有所隱。 (《漢書·公孫弘傳》) ○復高年子孫詔(建元元年四月) 古之立教,鄉裡以齒,朝廷以爵,扶世導民,莫善於德。 然則於鄉裡先耆艾奉高年,古之道也。 今天下孝子順孫,願自竭盡以承其親,外迫公事,內乏資財,是以孝心闕焉。 朕甚哀之。 民年九十以上,已有《受鬻法》,為復子若孫,令得身帥妻妾,遂其供養之事。 (《漢書·武紀》) ○修山川祠詔(建元元年五月) 河海潤千里,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,為歲事,曲加禮。 (《漢書·武紀》) ○省衛士罷苑馬詔(建元元年七月) 衛士轉置送迎二萬人,其省萬人。 罷苑馬,以賜貧民。 (《漢書·武紀》) ○答淮南王安諫伐越詔 (建元三年。 案《文館詞林》題如此,《漢書》不雲詔) 皇帝問淮南王,使中大夫玉上書言事,聞之。 朕奉先帝之休德,夙興夜寐,明不能燭,重以不德,是以比年凶災害眾。 夫以眇眇之身,托於王侯之上,內有饑寒之民,南夷相攘,使邊騷然不安,朕甚懼焉。 今王深惟重慮,明太平以弼朕失,稱三代至盛,際天接地,人跡所及,咸盡賓服,藐然甚慚。 嘉王之意,靡有所終,使中大夫助諭朕意,告王越事。 (《漢書·嚴助傳》,又見《文館詞林》六百六十二) ○詔罷王恢兵(建元六年) 郢等首惡,獨無諸孫繇君醜不與謀焉。 (《史記·東越傳》、《漢書·兩粵傳》) ○詔賢良(元光元年五月) 朕聞昔在唐虞,畫象而民不犯,日月所燭,莫不率俾。 周之成康,刑錯不用,德及鳥獸,教通四海;海外肅慎,北發渠搜,氏羌徠服;星辰不孛,日月不蝕,山陵不崩,川谷不塞,麟鳳在郊藪,河洛出圖書。 嗚乎,何施而臻此與?今朕獲奉宗廟,夙興以求,夜寐以思,若涉淵水,未知所濟。 猗與偉與!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業休德,上參堯舜,下配三王?朕之不敏,不能遠德,此子大夫之所睹聞也。 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,受策察問,咸以書對,著之於篇,朕親覽焉。 (《漢書·武紀》「於是董仲舒、公孫弘等出焉」。 ) ○欲伐匈奴詔(元光二年春。 案《文館詞林》題如此) 朕飾子女,以配單於;金幣文綉,賂之甚厚。 單於待命加曼,侵盜亡已。 邊境被害,朕甚閔之。 今欲舉兵攻之,何如?(《漢書·武紀》「詔問公卿」,又見《文館詞林》六百六十二,篇首有「制詔」二字。 ) ○赦雁門代郡軍士詔(元光六年春) 夷狄無義,所從來久。 間者匈奴數寇邊境,故遣將撫師。 古者治兵振旅,因遭虜之方入,將吏新會,上下未輯。 代郡將軍敖、雁門將軍廣,所任不肖,校尉又背義妄行,棄軍而北,少吏犯禁。 用兵之法,不勤不教,將率之過也;教令宣明,不能儘力,士卒之罪也。 將軍巳下廷尉,使理正之,而又加法於士卒。 二者並行,非仁聖之心。 朕閔眾庶陷害,欲刷恥改行,復奉正義,厥路亡繇。 其赦雁門、代郡軍士不循法者。 (《漢書·武紀》) ○議不舉孝廉者罪詔(元朔元年十一月) 第9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全漢文》
第9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