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東溟曰:「凡說之不正,而久流於世者,必其投小人之私心,而又可以附於君子之大道者也。 」愚竊謂無善無惡四字當之。 何者?見以為心之本體,原是無善無惡也,合下便成一個空。 見以為無善無惡,只是心之不着于有也,究竟且成一個混。 空則一切解脫,無復掛礙,高明者入而悅之,於是將有如所云:以仁義為桎梏,以禮法為土苴,以日用為緣塵,以操持為把捉,以隨事省察為逐境,以訟悔遷改為輪迥,以下學上達為落階級,以砥節礪行,獨立不懼,為意氣用事者矣。 混則一切含糊,無復揀擇,圓融者便而趨之,於是將有如所云:以任情為率性,以隨俗襲非為中庸,以閹然媚世為萬物一體,以枉尋直尺為舍其身濟天下,以委曲遷就為無可無不可,以猖狂無忌為不好名,以臨難苟安為聖人無死地,以頑鈍無恥為不動心者矣。 由前之說,何善非惡?由後之說,何惡非善?是故欲就而詰之,彼其所占之地步甚高,上之可以附君子之大道,欲置而不問。 彼其所握之機緘甚活,下之可以投小人之私心,即孔、孟復作,亦奈之何哉! 問:「本朝之學,惟白沙、陽明為透悟,陽明不及見白沙,而與其高弟張東所、湛甘泉相往複,白沙靜中養出端倪,陽明居夷處困,悟出良知,良知似即端倪,何以他日又闢其勿忘勿助?”曰:“陽明目空千古,直是不數白沙,故生平並無一語及之。 至勿忘勿助之闢,乃是平地生波。 白沙曷嘗丟卻有事,只言勿忘勿助?非惟白沙,從來亦無此等獃議論也。 」 語本體,只是性善二字;語工夫,只是小心二字。 商語 丁長孺曰:「聖賢無討便宜的學問,學者就跳不出安飽二字。 猶妄意插腳道中,此討便宜的學問也。 」 博文是開拓功夫,約禮是收歛功夫。 乾坤,一闔一闢也;坎離,一虛一實也;震艮,一動一靜也;兌巽,一見一伏也。 皆可作博約註疏。 王龍谿問佛氏實相幻相之說於陽明,陽明曰:「有心俱是實,無心俱是幻,無心俱是實,有心俱是幻。 ”龍溪曰:「有心俱是實,無心俱是幻,是本體上說工夫;無心俱是實,有心俱是幻,是工夫上說本體。 又陽明曰:“不睹不聞是本體,戒慎恐懼是工夫。 」又曰:「戒慎恐懼是本體,不睹不聞是工夫。 」予曰:“凡說本體,容易落在無一邊。 陽明所云『無心俱是幻』,景逸所云『不做工夫的本體』也。 今曰『戒慎恐懼是本體』即不睹不聞原非是無,所云『有心俱是實』,此矣!凡說工夫,容易落在有一邊。 陽明所云『有心俱是幻』,景逸所云『不識本體的工夫』也。 今曰『不睹不聞即工夫』,即戒慎恐懼原非是有,所云『無心俱是實』,此矣!」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,是所空者喜怒哀樂也,非善也。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,是所空者聲臭也,非善也。 夫善也,內之不落喜怒哀樂,外之不落聲臭,本至實,亦本至空也。 又欲從而空之,將無架屋上之屋,疊 下之 也! 金玉瓦礫之喻,殊覺不倫。 夫善者,指吾性之所本有而名之也;惡者,指吾性之所本無而名之也。 金玉瓦礫,就兩物較之,誠若判然。 若就眼上看金玉瓦礫,均之為惡也,非善也,以其均之為眼之所本無也。 取所本無喻所本有,非其類矣。 孟子曰:「乃若其情,則可以為善矣。 乃所謂善也。 」蓋因用以顯體也。 愚作一轉語曰:「乃所謂性則無不善矣。 乃所以善也。 」蓋因體以知用也。 或謂:「性虛明湛寂,善不得而名之。 以善名性,淺之乎其視性矣!」竊意善者萬德之總名,虛明湛寂,皆善之別名也。 名曰清虛湛一則得,名曰善則不得,十與二五,有以異乎?將無淺之乎其視善也? 孟子不特道情善,且道形善,所謂形色天性是也。 情之虛明湛寂,不待言,形則不免重滯矣。 由孟子言之,都是虛明湛寂的。 何者?以肉眼觀,通身皆肉,以道眼觀,通身皆道也。 象山每與人言「爾目自明,爾耳自聰」,亦是此意。 陽明之無善無惡,與告子之無善無惡不同,然費個轉語,便不自然。 假如有人於此,揭兼愛為仁宗,而曰「我之兼愛,與墨氏之兼愛也不同」。 揭為我為義宗,而曰「我之為我,與楊氏不同也」。 人還肯之否? 古之言性者出於一,今之言性者出於二。 出於一,純乎太極而為言也;出於二,雜乎陰陽五行而為言也。 《書》曰:「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。 」《詩》曰「天生蒸民,有物有則。 」皆就陰陽五行中,拈出主宰。 所謂太極也,以其渾然不偏曰衷,以其確然不易曰則,試于此體味,可謂之無善無惡乎?可謂之有善有惡乎?可謂之能為善,亦能為惡乎?是故以四端言性,猶雲是用非體,即以四德言性,猶雲是條件非統體,其善還在可疑可信之間。 惟知帝衷物則之為性,不言善而其為善也昭昭矣。 形有方所,是極實的物事,易於凝滯。 要其所以為形,本之天命之散而成用也。 其亦何嘗不虛也?耳順,則有方所者,悉歸融化。 實而能虛,不局于有矣。 心無方所,是極虛的物事,易於走作。 乃其所以為心,本之天命之聚而成體也。 其亦何嘗不實也?從心所欲,不踰矩,則無方所者,悉歸調伏。 虛而能實,不蕩於無矣。 鄧定宇《秋遊記》有:「天也不做他,地也不做他,聖人也不做他。 」龍溪極賞之。 新本刪去此三語,是此老百尺竿頭進步,惟恐發人之狂,預為掃蕩也。 第403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明儒學案》
第403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