尹直《瑣綴綠》謂「先生初至京,潛作十詩頌太監梁方,方言於上,乃得授職。 及請歸,出城輒乘轎張蓋,列槊開道,無復故態」。 丘文莊採入《憲廟實錄》,可謂遺穢青史。 《憲章錄》則謂採之《實錄》者,張東白也。 按東白問學之書,以「義理須到融液,操存須到灑落」為言,又令其門人餽遺先生,深相敬慕,寄詩疑其逃禪則有之,以烏有之事,闌入史編,理之所無也。 文莊深刻,喜進而惡退,一見之於定山,再見之於先生,與尹直相去不遠。 就令梁方之詩不偽,方是先生鄉人,因其求詩而與之,亦情理之所有,便非穢事;既已受職,乘轎張蓋,分之攸宜,攬之以為話柄,則凡講學者涕唾亦不得矣。 萬曆十三年,詔從祀孔廟,稱先儒陳子,諡文恭。 論學書 復趙提學 執事謂浙人以胡先生不教人習《四禮》為疑,仆因謂禮文雖不可不講,然非所急,正指《四禮》言耳,非統體禮也。 禮無所不統,有不可須臾離者,克己復禮是也。 若橫渠以禮教人,蓋亦由事推之,教事事入途轍去,使有所據守耳。 若《四禮》則行之有時,故其說可講而知之。 學者進德修業,以造於聖人,緊要卻不在此也。 程子曰:「且省外事,但明乎善,惟進誠心。 」外事與誠心對言,正指文為度數,若以其至論之文為度數,亦道之形見,非可少者。 但求道者,有先後緩急之序,故以且省為辭,省之言略也,謂姑略去,不為害耳。 此蓋為初學未知立心者言之,非初學,不言且也。 若以外事為外物累己,而非此之謂,則當絶去,豈直省之雲乎。 仆年二十七,始發憤從吳聘君學,其於古聖賢垂訓之書,蓋無所不講,然未知入處。 比歸白沙,杜門不出,專求所以用力之方,既無師友指引,惟日靠書冊尋之,忘寐忘食,如是者亦累年,而卒未得焉。 所謂未得,謂吾此心與此理未有湊泊吻合處也。 於是舍彼之繁,求吾之約,惟在靜坐。 久之,然後見吾此心之體,隱然呈露,常若有物,日用間種種應酬,隨吾所欲,如馬之禦銜勒也;體認物理,稽諸聖訓,各有頭緒來歷,如水之有源委也。 於是渙然自信曰:「作聖之功,其在茲乎!」有學於仆者,輒教之靜坐,蓋以吾所經歷,粗有實效者告之,非務為高虛以誤人也。 承諭有為毀仆者,有曰「自立門戶」者,是「流於禪學」者,甚者則曰「妄人率人於偽」者。 仆安敢與之強辯,姑以 之近似者言之。 孔子教人文行忠信,後之學孔氏者,則曰「一為要」。 一者無慾也,無慾則靜虛而動直,然後聖可學而至矣。 所謂「自立門戶」者,非此類歟?佛氏教人曰「靜坐」,吾亦曰「靜坐」;曰「惺惺」,吾亦曰「惺惺」。 調息近於數息,定力有似禪定,所謂「流於禪學」者,非此類歟?仆在京師,適當應魁養病之初,前此克恭,亦以病去。 二公皆能審於進退者也,其行止初無與於仆,亦非仆所能與也。 不幸其 偶與之同,出京之時又同,是以天下之責不仕者,輒涉於仆,其責取證於二公。 而仆自己丑得病,五六年間,自汗時發,母氏年老,是以不能出門耳。 凡責仆以不仕者,遂不可解。 所謂「妄人率人於偽」者,又非此類歟? 論學書 復林太守 仆於送行之文,間嘗一二為之,而不以施於當道者。 一則嫌於上交,一則恐其難繼,守此戒來三十餘年。 苟不自量,勇於承命,後有求者,將何辭以拒之? 論學書 與順德吳明府 出處語默,咸率乎自然,不受變於俗,斯可矣。 論學書 復張東白 夫學有由積累而至者,有不由積累而至者;有可以言傳者,有不可以言傳者。 夫道至無而動,至近而神,故藏而後發,形而斯存。 大抵由積累而至者,可以言傳也;不由積累而至者,不可以言傳也。 知者能知至無於至近,則無動而非神。 藏而後發,明其幾矣;形而斯存,道在我矣。 是故善求道者,求之易;不善求道者,求之難。 義理之融液,未易言也,操存之灑落,未易言也。 夫動,已形者也,形斯實矣;其未形者,虛而已。 虛其本也,致虛之所以立本也。 戒慎恐懼所以閒之,而非以為害也。 然而世之學者,不得其說,而以用心失之者多矣。 斯理也,宋儒言之備矣,吾嘗惡其太嚴也,使着於見聞者,不睹其真,而徒與我嘵嘵也。 是故道也者,自我得之,自我言之可也,不然辭愈多而道愈窒,徒以亂人也。 君子奚取焉? 論學書 與羅一峰 聖賢處事,毫無偏主,惟視義何如,隨而應之無往不中。 吾人學不到古人處,每有一事來,斟酌不安,便多差卻。 隨其氣質,剛者偏於剛,柔者偏於柔,每事要高人一着,做來畢竟未是。 蓋緣不是義理髮源來,只要高去,故差。 自常俗觀之,故相雲泥,若律以道,均為未盡。 君子未嘗不欲人入於善,苟有求於我者,吾以告之可也。 強而語之,必不能入,則棄吾言於無用,又安取之?且眾人之情,既不受人之言,又必別生枝節以相矛盾,吾猶不捨而責之益深,取怨之道也。 伊川先生每見人靜坐,便歎其善學。 此一「靜」字,自濂溪先生主靜發源,後來程門諸公遞相傳授,至于豫章、延平尤專提此教人,學者亦以此得力。 晦翁恐人差入禪去,故少說靜,只說敬,如伊川晚年之訓,此是防微慮遠之道。 然在學者,須自度量如何,若不至為禪所誘,仍多着靜,方有入處。 若平生忙者,此尤為對症之藥。 第26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明儒學案》
第26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