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乃改韻從調,所以節文辭氣。 賈誼、枚乘,兩韻輒易;劉歆、桓譚,百句不遷;亦各有其志也。 昔魏武論賦,嫌于積韻,而善於資代。 陸雲亦稱「四言轉句,以四句為佳 」。 觀彼制韻,志同枚、賈。 然兩韻輒易,則聲韻微躁;百句不遷,則唇吻告勞。 妙才激揚,雖觸思利貞,曷若折之中和,庶保無咎。 又詩人以「兮」字入于句限,《楚辭》用之,字出於句外。 尋兮字承句,乃語助餘聲。 舜詠《南風 》,用之久矣,而魏武弗好,豈不以無益文義耶!至于「夫惟蓋故」者,發端之首唱; 「之而于以」者,乃札句之舊體;「乎哉矣也」者,亦送末之常科。 據事似閒,在用實切。 巧者回運,彌縫文體,將令數句之外,得一字之助矣。 外字難謬,況章句歟。 贊曰∶斷章有檢,積句不恆。 理資配主,辭忌失朋。 環情革調,宛轉相騰。 離合同異,以盡厥能。 麗辭第三十五 造化賦形,支體必雙,神理為用,事不孤立。 夫心生文辭,運裁百慮,高下相須,自然成對。 唐虞之世,辭未極文,而皋陶贊雲∶「罪疑惟輕,功疑惟重 」。 益陳謨雲∶「滿招損,謙受益。 」豈營麗辭,率然對爾。 《易》之《文》、《系》,聖人之妙思也。 序《乾》四德,則句句相銜;龍虎類感,則字字相儷;乾坤易簡,則宛轉相承;日月往來,則隔行懸合;雖句字或殊,而偶意一也。 至于詩人偶章,大夫聯辭,奇偶適變,不勞經營。 自揚馬張蔡,崇盛麗辭,如宋畫吳冶,刻形鏤法,麗句與深采併流,偶意共逸韻俱發。 至魏晉群才,析句彌密,聯字合趣,剖毫析厘。 然契機者入巧,浮假者無功。 故麗辭之體,凡有四對∶言對為易,事對為難;反對為優,正對為劣。 言對者,雙比空辭者也;事對者,並舉人驗者也;反對者,理殊趣合者也;正對者,事異義同者也。 長卿《上林賦》雲 :「修容乎禮園,翱翔乎書圃。 」此言對之類也。 宋玉 《神女賦》雲∶「毛嬙鄣袂,不足程式;西施掩面, 比之無色。 」此事對之類也。 仲宣《登樓》雲∶「鐘儀幽而楚奏,莊舄顯而越吟。 」此反對之類也。 孟陽《七哀》雲∶「漢祖想枌榆,光武思白水。 」此正對之類也。 凡偶辭胸臆, 言對所以為易也;徵人資學,事對所以為難也;幽顯同志,反對所以為優也;並貴共心,正對所以為劣也。 又以事對,各有反正,指類而求,萬條自昭然矣。 張華詩稱∶「游雁比翼翔,歸鴻知接翮。 」劉琨詩言:「宣尼悲獲麟,西狩泣孔丘。 」若斯重出,即對句之駢枝也。 是以言對為美,貴在精巧;事對所先,務在允當。 若兩言相配,而優劣不均,是驥在左驂,駑為右服也。 若夫事或孤立,莫與相偶,是夔之一足,趻踔而行也。 若氣無奇類,文乏異采,碌碌麗辭,則昏睡耳目。 必使理圓事密,聯璧其章。 迭用奇偶,節以雜佩,乃其貴耳。 類此而思,理斯見也。 贊曰∶體植必兩,辭動有配。 左提右挈,精味兼載。 炳爍聯華,鏡靜含態。 玉潤雙流,如彼珩珮。 比興第三十六 《詩》文宏奧,包韞六義;毛公述《傳》,獨標「興體 」,豈不以「風」通而「賦」同,「比」顯而「興」隱哉?故比者,附也;興者,起也。 附理者切類以指事,起情者依微以擬議。 起情故興體以立,附理故比例以生。 比則畜憤以斥言,興則環譬以托諷。 蓋隨時之義不一,故詩人之志有二也。 觀夫興之托諭,婉而成章,稱名也小,取類也大。 關雎有別,故后妃方德;屍鳩貞一,故夫人象義。 義取其貞,無疑于夷禽;德貴其別,不嫌于鷙鳥;明而未融,故發注而後見也。 且何謂為比?蓋寫物以附意,颺言以切事者也。 故金錫以喻明德,珪璋以譬秀民,螟蛉以類教誨,蜩螗以寫號呼,浣衣以擬心憂, 席捲以方志固:凡斯切象,皆比義也。 至如「麻衣如雪 」,「兩驂如舞」,若斯之類, 皆比類者也。 楚襄信讒,而三閭忠烈,依《詩》制《騷 》,諷兼「比」、「興」。 炎漢雖盛,而辭人誇毗,詩刺道喪,故興義銷亡。 於是賦頌先鳴,故比體雲構,紛紜雜遝,倍舊章矣。 夫比之為義,取類不常∶或喻于聲,或方于貌,或擬於心,或譬於事。 宋玉《高唐》雲∶「纖條悲鳴,聲似竽籟 」,此比聲之類也;枚乘《菟園》雲∶「焱焱紛紛,若塵埃之間白雲 」,此則比貌之類也;賈生《鵩賦》雲∶「禍之與福,何異糾纆 」,此以物比理者也;王褒《洞簫》雲∶「優柔溫潤,如慈父之畜子也 」,此以聲比心者也;馬融《長笛》雲∶「繁縟絡繹,范蔡之說也 」,此以響比辯者也;張衡《南都》雲∶「起鄭舞,繭曳緒 」,此以容比物者也。 若斯之類,辭賦所先,日用乎比,月忘乎興,習小而棄大,所以文謝于周人也。 至于揚班之倫,曹劉以下,圖狀山川,影寫雲物,莫不織綜比義,以敷其華,驚聽回視,資此效績。 又安仁《螢賦》雲「流金在沙 」,季鷹 《雜詩》雲「青條若總翠」,皆其義者也。 故比類雖繁,以切至為貴,若刻鵠類鶩,則無所取焉。 贊曰∶詩人比興,觸物圓覽。 物雖胡越,合則肝膽。 擬容取心,斷辭必敢。 攢雜詠歌,如川之澹。 誇飾第三十七 第17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文心雕龍》
第17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