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時以關中為陝西。 《晉書‧宣帝紀》:「西屯長安,天子命之曰:『昔周公旦輔成王,有素雉之貢。 今君受陝西之任,有白鹿之獻。 』」《張實傳》:「愍帝末,拜都督陝西諸軍事。 張華祖道。 」梁王肜《應詔詩》:「二跡陝西,實在我王」是也。 東晉則以荊州為陝西。 《南齊書》曰:「江左大鎮,莫過荊、揚。 周世,二伯總諸侯,周公主陝東,召公主陝西,放稱荊州為陝西也。 」考之於史,桓沖為荊州刺史,安帝詔曰:「故太尉沖,昔藩陝西,忠誠王室。 」《毛穆之傳》:「瘦翼專威陝西,劉毅為荊州刺史,安帝詔曰:‘劉毅推毅陝西。 」《南史‧宋文帝紀》:「命王華知州府,留鎮陝西。 」《宋書》:蔡興宗為輔國將軍,南郡太守,行荊州事。 袁ダ曰:「舅今出居陝西。 」《鄧琬傳》:晉安王子勛檄曰:「前將軍荊州刺史,臨海王子頊練甲陝西,獻徒萬數」是也。 亦有稱陝東者。 《晉書‧載記》:劉聰署石勒大都督陝東諸軍事,又加崇為陝東伯。 唐太宗為秦王時,拜使持節陝東道大行台。 ○山東河內古所謂山東者,華山以東。 《管子》言:「楚者,山東之強國也。 」《史記》引賈生言:「秦併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。 」《後漢‧陳元傳》言:「陛下不當都山東。 」蓋自函谷關以東,總謂之山東,內者,在冀州三面距河之內,《史記》正義曰:「古帝王之都多在河東、河北,故呼河北為河內,河南為河外。 」又云:「河從龍門南至華陰,東至衛州東北入海,曲繞冀州,故言河內。 蓋自大河以北總謂之河內,而非若今之但以懷州為河內也。 」 ○吳會宋施宿《會稽志》曰:“按《三國志》,吳郡會稽為吳、會二郡。 張謂:『收兵吳、會,則荊、揚可一。 』《孫賁傳》云:『策已平吳、會二郡,』《朱桓傳》云:『使部伍吳、會二郡。 』《全琮傳》云:『分丹陽、吳、會三郡險地為東安郡』是也。 前輩讀為『都會』之會,殆未是。 錢康功曰:『今平江府署之南名吳會坊。 《漢書‧吳王濞傳》:上患吳會輕悍。 』按今本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並作『上患吳、會稽』,不知順帝時始分二郡,漢初安得言吳會稽?當是錢所見本未誤,後人妄增之。 魏文帝詩:「吹我東南行,行行至吳會。 」陳思王《求自試表》曰:「撫劍東顧,而心已馳于吳會矣。 」晉文王與孫皓書曰:「惠矜吳會,施及中土。 」魏元帝加晉文王九錫,文曰:「掃平區宇,信威吳會。 」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箋曰:「朝服濟江,掃除吳會。 」陳壽《上諸葛亮集》曰:「身使孫權求援吳會。 」羊祜上疏曰:「西平巴蜀,南和吳會,」荀勖《食舉樂東西廂歌》曰:「既禽庸蜀,吳會是賓,」左思《魏都賦》曰:「覽麥秀與黍離,可作謡于吳會。 」武帝問劉毅曰:「吾平吳會,一同天下,」石崇奏惠帝曰:「吳會僭逆,幾于百年。 」石勒表王浚曰:「晉祚淪夷,遠播吳會。 」慕容謂高瞻曰:「翦鯨豕于二京,迎天子于吳會,」丁琪諫張祚曰:「先公累執忠節,遠宗吳會。 」此不得以為會稽之會也。 蓋漢初元有此名,如曰「吳都」云爾。 若《孫賁、朱桓傳》則後人之文偶合此二字,不可以證《吳王濞傳》也。 ○江西廣東廣西江西之名殆不可曉,全司之地並在江南,不得言西。 考之六朝以前,其稱江西者並在秦郡、歷陽、廬江、之境。 蓋大江自歷陽斜北下京口,故有東西之名。 《史記‧項羽本紀》:「江西皆反。 」揚子《法言》:「楚分江西。 」《三國志‧魏武帝本紀》:「進軍屯江西郝溪。 」《吳主傳》:「民轉相驚,自廬江、九江、蘄春、廣陵,戶十餘萬,皆東渡江,江西遂虛,合肥以南惟有皖城。 」《孫瑜傳》:「賓客諸將多江西人。 」《晉書‧武帝紀》:「安東將軍王渾出江西。 」《穆帝紀》:「江西乞活,郭敞等執陳留內史劉仕而叛。 」《郗鑒傳》:「拜安西將軍、兗州刺史、都督揚州江西諸軍事,鎮合肥。 」《桓伊傳》:「進督豫州之十二郡揚州之江西五郡軍事。 」今之所謂江北,昔之所謂江西也。 故晉《地理志》以廬江、九江自合肥以北至壽春,皆謂之江西。 今人以江、饒、洪、吉諸州為江西,是因唐貞觀十年,分天下為十道,其八日江南道。 開元二十一年,又分天下為十五道,而江南為東西二道。 江南東道理蘇州,江南西道理洪州,後人省文,但稱江東、江西爾。 今之作文者乃曰大江以西,謬矣。 今之廣東、廣西亦廣南東路、廣南西路之省文也。 《文獻通考》:「太宗至道三年,分天下為十五路,其後又增三路,其十七曰廣甫東路,其十八曰廣南西路。 」 ○四川唐時,劍南一道止分東、西兩川而已。 至宋,則為益州路、粹州路、利州路、夔州路,渭之川峽四路,後遂省文名為四川。 ○史記富川國薛縣之誤漢魯國有薛縣。 《史記‧公孫弘傳》:「齊川國薛縣人也。 」言齊,又言川,而薛並不屬二國,殊不可曉。 正義曰:「《表》云:“川國,文帝分齊置,都劇。 」《括地誌》云:「故劇城在青州壽光縣南三十一里,故薛城在徐州滕縣界,」《地理志》:「薛縣屬魯國。 」按薛與劇隔兗州及泰山,未詳。 今考《儒林傳》言:「薛人公孫弘。 」是弘審為薛人,上言齊川者誤耳。 第25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日知錄》
第25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