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侯嘗與虞人期定午時,獵于郊外,其日早朝,值天雨寒甚,賜群臣酒,君臣各飲,方在浹洽之際,文侯問左右曰:「時及午乎?」答曰:「時午矣。 」文侯遽命撤酒,促輿人速速駕車適野,左右曰:「雨,不可獵矣,何必虛此一出乎?」文侯曰:「吾與虞人有約,彼必相候于郊;雖不獵,敢不親往以踐約哉。 」國人見文侯冒雨而出,咸以為怪,及聞赴虞人之約,皆相顧語曰:「我君之不失信於人如此。 」於是凡有政教,朝令夕行,無敢違者。 卻說晉之東有國名中山,姬姓,子爵,乃白狄之別種,亦號鮮虞。 自晉昭公之世,叛服不常,屢次征討,趙簡子率師圍之,始請和,奉朝貢。 及三晉分國,無所專屬,中山子姬窟,好為長夜之飲,以日為夜,以夜為日,疏遠大臣,狎昵群小,黎民失業,災異屢見。 文侯謀欲伐之,魏成進曰:「中山西近趙,而南遠于魏,若攻而得之,未易守也,」文侯曰:「若趙得中山,則北方之勢愈重矣。 」 翟璜奏曰:「臣舉一人,姓樂名羊,本國谷邱人也,此人文武全才,可充大將之任。 」文侯曰:「何以見之?」翟璜對曰:「樂羊嘗行路,得遺金,取之以歸,其妻唾之曰:“志士不飲盜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來之食,此金不知來歷,奈何取之,以污素行乎?」 樂羊感妻之言,乃拋金于野,別其妻而出。 遊學于魯、衛,過一年來歸,其妻方織機,問夫:「所學成否?」樂羊曰:「尚未也。 」妻取刀斷其機絲。 樂羊驚問其故?妻曰:「學成而後可行,猶帛成而後可服。 今子學尚未成,中道而歸,何異於此機之斷乎?」樂羊感悟,復往就學,七年不返。 今此人見在本國,高自期許,不屑小仕,何不用之?” 文侯即命翟璜以輅車召樂羊,左右阻之曰:「臣聞樂羊長子樂舒,見仕中山,豈可任哉?」翟璜曰:「樂羊,功名之士也;子在中山,曾為其君招樂羊,羊以中山君無道不往。 主公若寄以斧鉞之任,何患不能成功乎?」文侯從之。 樂羊隨翟璜入朝見文侯,文侯曰:「寡人欲以中山之事相委,奈卿子在彼國何?」樂羊曰:「丈夫建功立業,各為其主,豈以私情廢公事哉?臣若不能破滅中山,甘當軍令!」文侯大喜曰:「子能自信,寡人無不信子!」遂拜為元帥,使西門豹為先鋒,率兵五萬,往伐中山。 姬窟遣大將鼓須,屯兵楸山,以拒魏師。 樂羊屯兵于文山,相持月餘,未分勝負。 樂羊謂西門豹曰:「吾在主公面前,任軍令狀而來,今出兵月餘,未有寸功,豈不自愧?吾視楸山多楸樹,誠得一膽勇之士,潛師而往,縱火焚林,彼兵必亂,亂而乘之,無不勝矣!」西門豹願往。 其時八月中秋,中山子姬窟遣使賫羊酒到楸山,以勞鼓須,鼓須對月暢飲,樂而忘懷。 約至三更,西門豹率兵壯銜枚突至,每人各持長炬一根,俱枯枝紮成,內灌有引火藥物,四下將楸木焚燒。 鼓須見軍中火起,延及營寨,帶醉率軍士救火,只見咇咇啪啪,遍山皆著,沒救一頭處。 軍中大亂,鼓須知前營有魏兵,急往山後奔走,正遇樂羊親自引兵從山後襲來,中山兵大敗,鼓須死戰得脫,奔至白羊關,魏兵緊追在後,鼓須棄關而走。 樂羊長驅直入,所向皆破。 鼓須引敗兵見姬窟,言樂羊勇智難敵。 須臾,樂羊引兵圍了中山。 姬窟大怒。 大夫公孫焦進曰:「樂羊者,樂舒之父,舒仕于本國。 君令舒于城上說退父兵,此為上策!」姬窟依計,謂樂舒曰:「爾父為魏將攻城,如說得退兵,當封汝大邑!」樂舒曰:「臣父前不肯仕中山,而仕于魏,今各為其主,豈臣說之可行哉,」姬窟強之。 樂舒不得已,只得登城大呼,請其父相見。 樂羊披掛登于車巢車,一見樂舒,不等開口,遽責曰:「君子不居危國,不事亂朝。 汝貪于富貴,不識去就,吾奉君命弔民伐罪,可勸汝君速降,尚可相見!」 樂舒曰:「降不降在君,非男所得專也。 但求父暫緩其攻,容我君臣從容計議!」樂羊曰:「吾且休兵一月,以全父子之情,汝君臣可早早定議,勿誤大事!」樂羊果然出令,只教軟困,不去攻城。 姬窟恃著樂羊愛子之心,決不急攻,且圖延緩,全無主意。 過了一月,樂羊使人討取降信,姬窟又叫樂舒求寬,樂羊又寬一月,如此三次。 西門豹進曰:「元帥不欲下中山乎,何以久而不攻也?」樂羊曰:「中山君不恤百姓,吾故伐之,若攻之太急,傷民益甚,吾之三從其情,不獨為父子之情,亦所以收民心也。 」 卻說魏文侯左右見樂羊新進,驟得大用,俱有不平之意,及聞其三次輟攻,遂譖于文侯曰:「樂羊乘屢勝之威,勢如破竹,特因樂舒一語,三月不攻,父子情深,亦可知矣,主公若不召回,恐勞師費財,無益於事。 」文侯不應,問于翟璜,璜曰:「此必有計,主公勿疑。 」自此群臣紛紛上書,有言中山將分國之半與樂羊者,有言樂羊謀與中山共攻魏國者,文侯俱封置篋內,但時時遣使勞苦,預為治府第于都中,以待其歸。 樂羊心甚感激,見中山不降,遂率將士儘力攻擊,中山城堅厚,且積糧甚多,鼓須與公孫焦晝夜巡警,拆城中木石,為捍禦之備,攻至數月,尚不能破,惱得樂羊性起,與西門豹親立於矢石之下,督令四門急攻,鼓須方指揮軍士,腦門中箭而死,城中房屋牆垣,漸已拆盡。 第276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東周列國誌》
第276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