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清入濁,必困辱;以濁入清,必覆傾。 君子之於善也,猶採薪者見一芥掇之,見青蔥則拔之。 天二氣則成虹,地二氣則泄藏,人二氣則成病。 陰陽不能且冬且夏,月不知晝,日不知夜。 善射者發不失的,善於射矣,而不善所射;善釣者無所失,善於釣矣,而不善所釣。 故有所善,則不善矣。 鐘之與磬也,近之則鐘音充,遠之則磬音章,物固有近不若遠,遠不若近者。 今曰稻生於水,而不能生於湍瀨之流;紫芝生於山,而不能生於盤石之上;慈石能引鐵,及其于銅,則不行也。 水廣者魚大,山高者木修。 廣其地而薄其德,譬猶陶人為器也,揲挻其土而不益厚,破乃愈疾。 聖人不先風吹,不先雷毀,不得已而動,故無累。 月盛衰于上,則蠃蠬應于下,同氣相動,不可以為遠。 執彈而招鳥,揮梲而呼狗,欲致之,顧反走。 故魚不可以無餌釣也,獸不可以虛氣召也。 剝牛皮,鞟以為鼓,正三軍之眾,然為牛計者,不若服于厄也。 狐白之裘,天子被之而坐廟堂,然為狐計者,不若走于澤。 亡羊而得牛,則莫不利失也;斷指而免頭,則莫不利為也。 故人之情,于利之中則爭取大焉,于害之中則爭取小焉。 將軍不敢騎白馬,亡者不敢夜揭炬,保者不敢畜噬狗。 鷄知將旦,鶴知夜半,而不免于鼎俎。 山有猛獸,林木為之不斬,園有螫蟲,藜藿為之不採。 為儒而踞裡閭,為墨而朝吹竽,欲滅跡而走雪中,拯溺者而欲無濡,是非所行而行所非。 今夫暗飲者,非嘗不遺飲也,使之自以平,則雖愚無失矣。 是故不同於和,而可以成事者,天下無之矣。 求美則不得美,不求美則美矣;求醜則不得醜,求不醜則有醜矣;不求美又不求醜,則無美無醜矣。 是謂玄同。 申徒狄負石自沉于淵,而溺者不可以為抗;弦高誕而存鄭,誕者不可以為常。 事有一應,而不可循行。 人有多言者,猶百舌之聲;人有少言者,猶不脂之戶也。 六畜生多耳目者不詳,讖書著之。 百人抗浮,不若一人挈而趨。 物固有眾而不若少者,引車者二六而後之。 事固有相待而成者,兩人俱溺,不能相拯,一人處陸則可矣。 故同不可相治,必待異而後成。 千年之松,下有茯苓,上有兔絲,上有叢蓍,下有伏龜,聖人從外知內,以見知隱也。 喜武非俠也,喜文非儒也,好方非醫也,好馬非騶也,知音非瞽也,知味非庖也。 此有一概而未得主名也。 被甲者非為十步之內也,百步之外,則爭深淺,深則達五藏,淺則至膚而止矣。 死生相去,不可為道里。 楚王亡其猿,而林木為之殘;宋君亡其珠,池中魚為之殫。 故澤失火而林憂。 上求材,臣殘木;上求魚,臣乾谷;上求楫,而下致船;上言若絲,下言若綸。 上有一善,下有二譽;上有三衰,下有九殺。 大夫種知所以強越,而不知所以存身;萇弘知周之所存,而不知身所以亡。 知遠而不知近。 畏馬之闢也,不敢騎;懼車之覆也,不敢乘;是以虛禍距公利也。 不孝弟者,或詈父母。 生子者,所不能任其必孝也,然猶養而長之。 范氏之敗,有竊其鐘負而走者,鎗然有聲,懼人聞之,遽掩其耳。 憎人聞之,可也;自掩其耳,悖矣。 升之不能大於石也,升在石之中;夜之不能修其歲也,夜在歲之中;仁義之不能大於道德也,仁義在道德之包。 先針而後縷,可以成帷;先縷而後針,不可以成衣。 針成幕,虆成城。 事之成敗,必由小生。 言有漸也。 染者先青而後黑則可,先黑而後青則不可;工人下漆而上丹則可,下丹而上漆則不可。 萬事由此,所先後上下,不可不審。 水濁而魚噞,形勞而神亂。 故國有賢君,折衝萬里。 因媒而嫁,而不因媒而成;因人而交,不因人而親。 行合趨同,千里相從;行不合,趨不同,對門不通。 海水雖大,不受胔芥,日月不應非其氣,君子不容非其類也。 人不愛倕之手,而愛己之指,不愛江、漢之珠,而愛己之鈎。 以束薪為鬼,以火煙為氣。 以束薪為鬼,而走;以火煙為氣,殺豚烹狗。 先事如此,不如其後。 巧者善度,知其善豫。 羿死桃部,不給射;慶忌死劍鋒,不給搏。 滅非者戶告之曰:「我實不與我諛亂。 」謗乃愈起。 止言以言,止事以事,譬猶揚堁而弭塵,抱薪而救火。 流言雪污,譬猶以涅拭素也。 矢之於十步貫兕甲,于三百步不能入魯縞。 騏驥一日千里,其出致釋駕而僵。 大家攻小家則為暴,大國並小國則為賢,小馬非大馬之類也,小知非大知之類也。 被羊裘而賃,固其事也;貂裘而負籠,其可怪也。 以潔白為污辱,譬猶沐浴而抒溷,薰燧而負彘。 治疽不擇善惡醜肉而並割之,農夫不察苗莠而並耘之,豈不虛哉! 壞塘以取龜,發屋而求狸,掘室而求鼠,割唇而治齲。 桀、跖之徒,君子不與。 殺戎馬而求狐狸,援雨鱉而失靈龜,斷右臂而爭一毛,折鏌邪而爭錐刀,用智如此,豈足高乎! 寧百刺以針,無一刺以刀;寧一引重,無久持輕;寧一月饑,無一旬餓。 萬人之蹪,愈于一人之隧。 有譽人之力儉者,舂至旦,不中員呈,猶謫之。 察之,乃其母也。 故小人之譽人,反為損。 東家母死,其子哭之不哀,西家子見之,歸謂其母曰:「社何愛速死,吾必悲哭社!」夫欲其母之死者,雖死亦不能悲哭矣。 謂學不暇者,雖暇亦不能學矣。 見窾木浮而知為舟,見飛蓬轉而知為車,見鳥跡而知著書,以類取之。 以非義為義,以非禮為禮,譬猶倮走而追狂人,盜財而予乞者,竊簡而寫法律,蹲踞而誦《詩》、《書》。 第62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淮南子》
第62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