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之善賞者,費少而勸眾;善罰者,刑省而奸禁;善予者,用約而為德;善取者,入多而無怨。 趙襄子圍于晉陽,罷圍而賞有功者五人,高赫為賞首,左右曰:「晉陽之難,赫無大功,今為賞首,何也?」襄子曰:「晉陽之圍,寡人社稷危,國家殆,群臣無不有驕侮之心,唯赫不失君臣之禮。 」故賞一人,而天下為忠之臣者莫不願忠於其君。 此賞少而勸善者眾也。 齊威王設大鼎于庭中,而數無鹽令曰:「子之譽日聞吾耳,察子之事,田野蕪,倉廩虛,囹圄實。 子以奸事我者也。 」乃烹之。 齊以此三十二歲道路不拾遺。 此刑省奸禁者也。 秦穆公出遊而車敗,右服失馬,野人得之。 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陽,野人方屠而食之。 穆公曰:「夫食駿馬之肉,而不還飲酒者,傷人。 吾恐其傷汝等。 」遍飲而去之。 處一年,與晉惠公為韓之戰,晉師圍穆公之車,梁由靡扣穆公之驂,獲之。 食馬肉者三百餘人,皆出死為穆公戰于車下,遂克晉,虜惠公以歸。 此用約而為德者也。 齊桓公將欲征伐,甲兵不足,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,有輕罪者贖以金分,訟而不勝者出一束箭。 百姓皆說,乃矯箭為矢,鑄金而為刃,以伐不義而征無道,遂霸天下。 此入多而無怨者也。 故聖人因民之所喜而勸善,因民之所惡而禁奸。 故賞一人而天下譽之,罰一人而天下畏之。 故至賞不費,至刑不濫。 孔子誅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;子產誅鄧析,而鄭國之奸禁。 以近喻遠,以小知大也。 故聖人守約而治廣者,此之謂也。 天下莫易於為善,而莫難於為不善也。 所謂為善者,靜而無為也;所謂為不善者,躁而多欲也。 適情辭餘,無所誘惑,循性保真,無變於己,故曰為善易。 越城郭,逾險塞,奸符節,盜管金,篡弒矯誣,非人之性也,故曰為不善難。 今人所以犯囹圄之罪,而陷于刑戮之患者,由嗜欲無厭,不循度量之故也。 何以知其然?天下縣官法曰:「發墓者誅,竊盜者刑。 」此執政之所司也。 夫法令者,網其奸邪,勒率隨其蹤跡。 無愚夫蠢婦,皆知為奸之無脫也,犯禁之不得免也。 然而不材子不勝其欲,蒙死亡之罪,而被刑戮之羞。 然而立秋之後,司寇之徒繼踵于門,而死市之人血流于路。 何則?惑于財利之得,而蔽于死亡之患也。 夫今陳卒設兵,兩軍相當,將施令曰:「斬首拜爵,而屈撓者要斬。 」然而隊階之卒皆不能前遂斬首之功,而後被要斬之罪,是去恐死而就必死也。 故利害之反,禍福之接,不可不審也。 事或欲之,適足以失之;或避之,適足以就之。 楚人有乘船而遇大風者,波至而自投于水。 非不貪生而畏死也,惑于恐死而反忘生也。 故人之嗜欲,亦猶此也。 齊人有盜金者,當市繁之時,至掇而走。 勒問其故,曰:「而盜金于市中,何也?」對曰:「吾不見人,徒見金耳。 」志所欲,則忘其為矣。 是故聖人審動靜之變,而適受與之度,理好憎之情,和喜怒之節。 夫動靜得,則患弗過也;受與適,則罪弗累也;好憎理,則憂弗近也;喜怒節,則怨弗犯也。 故達道之人,不苟得,不讓福,其有弗棄,非其有弗索,常滿而不溢,恆虛而易足。 今夫霤水足以溢壺榼,而江河不能實漏卮。 故人心猶是也。 自當以道術度量,食充虛,衣禦寒,則足以養七尺之形矣。 若無道術度量而以自儉約,則萬乘之勢不足以為尊,天下之富不足以為樂矣。 叔孫敖三去令尹而無憂色,爵祿不能累也;荊亻次非兩蛟夾繞其船而志不動,怪物不能驚也。 聖人心平志易,精神內守,物莫足以惑之。 夫醉者俯入城門,以為七尺之閨也;超江、淮,以為尋常之溝也;酒濁其神也。 怯者夜見立表,以為鬼也;見寢石,以為虎也;懼掩其氣也。 又況無天地之怪物乎?夫雌雄相接,陰陽相薄,羽者為雛鷇,毛者為駒犢,柔者為皮肉,堅者為齒角,人弗怪也。 水生蠬蜄,山生金玉,人弗怪也。 老槐生火,久血為磷,人弗怪也。 山出梟陽,水生罔象,木生畢方,井生墳羊,人怪之,聞見鮮而識物淺也。 天下之怪物,聖人之所獨見;利害之反覆,知者之所獨明達也;同異嫌疑者,世俗之所眩惑也。 夫見不可布于海內,聞不可明於百姓,是故因鬼神禨祥,而為之立禁;總形推類,而為之變象。 何以知其然也?世俗言曰:「饗大高者,而彘為上牲;葬死人者,裘不可以藏;相戲以刃者,太祖付其肘;枕戶橉而臥者,鬼神蹠其首。 」此皆不著于法令,而聖人之所不口傳也。 夫饗大高而彘為上牲者,非彘能賢于野獸麋鹿也,而神明獨饗之,何也?以為彘者,家人所常畜,而易得之物也。 故因其便以尊之。 裘不可以藏者,非能具綈綿曼帛,溫暖于身也。 世以為裘者,難得貴賈之物也,而不可傳于後世,無益於死者,而足以養生,故因其資以讋之。 相戲以刃,太祖付其肘者,夫以刃相戲,必為過失,過失相傷,其患必大,無涉血之仇爭忿鬥,而以小事自內于刑戮,愚者所不知忌也,故因太祖以累其心。 枕戶橉而臥,鬼神履其首者,使鬼神能玄化,則不待戶牖之行,若循虛而出入,則亦無能履也。 夫戶牖者,風氣之所從往來,而風氣者,陰陽相捔者也。 離者必病,故托鬼神以伸誡之也。 凡此之屬,皆不可勝著于書策竹帛,而藏於官府者也。 故以禨祥明之。 為愚者之不知其害,乃借鬼神之威以聲其教,所由來者遠矣。 而愚者以為禨祥,而狠者以為非,唯有道者能通其志。 第5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淮南子》
第5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