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曰:昔者禹一沐而三捉發,一食而三起,以禮有道之士,通乎己之不足也。 通乎己之不足,則不與物爭矣。 愉易平靜以待之,使夫自得之;因然而然之,使夫自言之。 亡國之主反此,乃自賢而少人。 少人則說者持容而不極,聽者自多而不得。 雖有天下,何益焉?是乃冥之昭,亂之定,毀之成,危之寧。 故殷周以亡,比干以死,悖而不足以舉。 故人主之性,莫過乎所疑,而過於其所不疑;不過乎所不知,而過於其所以知。 故雖不疑,雖已知,必察之以法,揆之以量,驗之以數。 若此則是非無所失,而舉措無所過矣。 夫堯惡得賢天下而試舜?舜惡得賢天下而試禹?斷之於耳而已矣。 耳之可以斷也,反性命之情也。 今夫惑者,非知反性命之情,其次非知觀於五帝三王之所以成也,則奚自知其世之不可也?奚自知其身之不逮也?太上知之,其次知其不知。 不知則問,不能則學。 《周箴》曰: 「夫自念斯學,德未暮。 」學賢問,三代之所以昌也。 不知而自以為知,百禍之宗也。 名不徒立,功不自成,國不虛存,必有賢者。 賢者之道,牟而難知,妙而難見。 故見賢者而不聳,則不惕於心。 不惕於心,則知之不深。 不深知賢者之所言,不祥莫大焉。 主賢世治,則賢者在上;主不肖世亂,則賢者在下。 今周室既滅,而天子已絶。 亂莫大於無天子。 無天子,則強者勝弱,眾者暴寡,以兵相殘,不得休息。 今之世當之矣。 故當今之世,求有道之士,則於四海之上,山谷之中,僻遠幽閒之所,若此則幸於得之矣。 得之,則何欲而不得?何為而不成?太公釣於滋泉,遭紂之世也,故文王得之而王。 文王,千乘也;紂,天子也。 天子失之,而千乘得之,知之與不知也。 諸眾齊民,不待知而使,不待禮而令。 若夫有道之士,必禮必知,然後其智能可盡。 解在乎勝書之說周公,可謂能聽矣;齊桓公之見小臣稷,魏文侯之見田子方也,皆可謂能禮士矣。 務本 六曰:嘗試觀上古記,三王之佐,其名無不榮者,其實無不安者,功大也。 《詩》云:「有唵淒淒,興雲祁祁。 雨我公田,遂及我私。 」三王之佐,皆能以公及其私矣。 俗主之佐,其欲名實也,與三王之佐同,而其名無不辱者,其實無不危者,無公故也。 皆患其身不貴於國也,而不患其主之不貴於天下也;皆患其家之不富也,而不患其國之不大也。 此所以欲榮而愈辱,欲安而益危。 安危榮辱之本在於主,主之本在於宗廟,宗廟之本在於民,民之治亂在於有司。 《易》曰: 「復自道,何其咎,吉。 」以言本無異,則動卒有喜。 今處官則荒亂,臨財則貪得,列近則持諫,將眾則罷怯,以此厚望於主,豈不難哉!今有人於此,修身會計則可恥,臨財物資盡則為己,若此而富者,非盜則無所取。 故榮富非自至也,緣功伐也。 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,誣也;無功伐而求榮富,詐也。 詐誣之道,君子不由。 人之議多曰:「上用我,則國必無患。 」用己者未必是也,而莫若其身自賢。 而己猶有患,用己於國,惡得無患乎?己,所制也;釋其所制而奪乎其所不制,悖。 未得治國治官可也。 若夫內事親,外交友,必可得也。 苟事親未孝,交友未篤,是所未得,惡能善之矣?故論人無以其所未得,而用其所已得,可以知其所未得矣。 古之事君者,必先服能,然後任;必反情,然後受。 主雖過與,臣不徒取。 《大雅》曰:「上帝臨汝,無貳爾心。 」以言忠臣之行也。 解在鄭君之問被瞻之義也,薄疑應衛嗣君以無重稅。 此二士者,皆近知本矣。 諭大 七曰: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,既足以成帝矣;禹欲帝而不成,既足以正殊俗矣;湯欲繼禹而不成,既足以服四荒矣;武王欲及湯而不成,既足以王道矣;五伯欲繼三王而不成,既足以為諸侯長矣;孔丘、墨翟欲行大道於世而不成,既足以成顯名矣。 夫大義之不成,既有成矣已。 《夏書》曰:「天子之德廣運,乃神,乃武乃文。 」故務在事,事在大。 地大則有常祥、不庭、歧毋、群抵、天翟、不周,山大則有虎、豹、熊、螇蛆,水大則有蛟、龍、黿、鼉、鱣、鮪。 《商書》曰:「五世之廟,可以觀怪。 萬夫之長,可以生謀。 」空中之無澤陂也,井中之無大魚也,新林之無長木也。 凡謀物之成也,必由廣大眾多長久,信也。 季子曰: 「燕雀爭善處於一室之下,子母相哺也,姁々焉相樂也,自以為安矣。 灶突決,則火上焚棟,燕雀顏色不變,是何也?乃不知禍之將及己也。 」為人臣免於燕雀之智者寡矣。 夫為人臣者,進其爵祿富貴,父子兄弟相與比周於一國,姁々焉相樂也,以危其社稷。 其為灶突近也,而終不知也,其與燕雀之智不異矣。 故曰: 「天下大亂,無有安國;一國盡亂,無有安家;一家皆亂,無有安身。 」此之謂也。 故小之定也必恃大,大之安也必恃小。 小大貴賤,交相為恃,然後皆得其樂。 定賤小在於貴大,解在乎薄疑說衛嗣君以王術,杜赫說周昭文君以安天下,及匡章之難惠子以王齊王也。 孝行覽第二 孝行 第25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呂氏春秋》
第25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