賢君之治國也,猶慈父之治家。 慈父耐平教明令,耐使子孫皆為孝善。 子孫孝善,是家興也;百姓平安,是國昌也。 昌必有衰,興必有廢。 興昌非德所能成,然則衰廢非德所能敗也。 昌衰興廢,皆天時也。 此善惡之實,未言苦樂之效也。 家安人樂,富饒財用足也。 案富饒者命厚所致,非賢惠所獲也。 人皆知富饒居安樂者命祿厚,而不知國安治化行者曆數吉也。 故世治非賢聖之功,衰亂非無道之致。 國當衰亂,賢聖不能盛;時當治,惡人不能亂。 世之治亂,在時不在政;國之安危,在數不在教。 賢不賢之君,明不明之政,無能損益。 世稱五帝之時,天下太平,家有十年之蓄,人有君子之行。 或時不然,世增其美,亦或時政致。 何以審之?夫世之所以為亂者,不以賊盜眾多,兵革並起,民棄禮義,負畔其上乎?若此者,由谷食乏絶,不能忍饑寒。 夫饑寒並至而能無為非者寡,然則溫飽並至而能不為善者希。 傳曰:「倉稟實,民知禮節;衣食足,民知榮辱。 」讓生於有餘,爭起於不足。 谷足食多,禮義之心生;禮豐義重,平安之基立矣。 故饑歲之春,不食親戚,穰歲之秋,召及四鄰。 不食親戚,惡行也;召及四鄰,善義也。 為善惡之行,不在人質性,在於歲之饑穰。 由此言之,禮義之行,在谷足也。 案谷成敗,自有年歲。 年歲水旱,五穀不成,非政所致,時數然也。 必謂水旱政治所致,不能為政者莫過桀、紂,桀、紂之時,宜常水旱。 案桀、紂之時,無饑耗之災。 災至自有數,或時返在聖君之世。 實事者說堯之洪水,湯之大旱,皆有遭遇,非政惡之所致。 說百王之害,獨謂為惡之應,此見堯、湯德優,百王劣也。 審一足以見百,明惡足以照善。 堯、湯證百王,至百王遭變,非政所致,以變見而明禍福。 五帝致太平,非德所就,明矣。 人之溫病而死也,先有凶色見於面部。 其病,遇邪氣也,其病不癒。 至於身死,命壽訖也。 國之亂亡,與此同驗。 有變見於天地,猶人溫病而死,色見於面部也。 有水旱之災,猶人遇氣而病也。 災禍不除,至於國亡,猶病不癒,至於身死也。 論者謂變徵政治,賢人溫病色凶,可謂操行所生乎?謂水旱者無道所致,賢者遭病,可謂無狀所得乎?謂亡者為惡極,賢者身死,可謂罪重乎?夫賢人有被病而早死,惡人有完強而老壽,人之病死,不在操行為惡也。 然則國之亂亡,不在政之是非。 惡人完強而老壽,非政平安而常存。 由此言之,禍變不足以明惡,福瑞不足以表善,明矣。 在天之變,日月薄蝕,四十二月日一食,五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數,不在政治,百變千災,皆同一狀,未必人君政教所致。 歲害鳥帑,周、楚有禍;綝然之氣見,宋、衛、陳、鄭皆災。 當此之時,六國政教未必失誤也。 歷陽之都,一夕沈而為湖,當時歷陽長吏未必誑妄也。 成敗系於天,吉凶制於時。 人事未為,天氣已見,非時而何?五穀生地,一豐一耗;谷糶在市,一貴一賤。 豐者未必賤,耗者未必貴。 豐耗有歲,貴賤有時。 時當貴,豐谷價增;時當賤,耗谷直減。 夫谷之貴賤不在豐耗,猶國之治亂不在善惡。 賢君之立,偶在當治之世,德自明於上,民自善於下,世平民安,瑞佑並至,世則謂之賢君所致。 無道之君,偶生於當亂之時,世擾俗亂,災害不絶,遂以破國亡身滅嗣,世皆謂之為惡所致。 若此,明於善惡之外形,不見禍福之內實也。 禍福不在善惡,善惡之證不在禍福。 長吏到官,未有所行,政教因前,無所改更。 然而盜賊或多或寡,災害或無或有,夫何故哉?長吏秩貴,當階平安以陞遷,或命賤不任,當由危亂以貶詘也。 以今之長吏,況古之國君,安危存亡,可得論也。 卷十八自然篇 第五十四 天地合氣,萬物自生,猶夫婦合氣,子自生矣。 萬物之生,含血之類,知饑知寒。 見五穀可食,取而食之,見絲麻可衣,取而衣之。 或說以為天生五穀以食人,生絲麻以衣人,此謂天為人作農夫桑女之徒也,不合自然,故其義疑,未可從也。 試依道家論之。 天者,普施氣萬物之中,谷愈饑而絲麻救寒,故人食谷衣絲麻也。 夫天之不故生五穀絲麻以衣食人,由其有災變不欲以譴告人也。 物自生,而人衣食之;氣自變而人畏懼之。 以若說論之,厭於人心矣。 如天瑞為故,自然焉在?無為何居? 何以〔知〕天之自然也?以天無口目也。 案有為者,口目之類也。 口欲食而目欲視,有嗜欲於內,發之於外,口目求之,得以為利慾之為也。 今無口目之慾,於物無所求索,夫何為乎?何以知天無口目也?以地知之。 地以土為體,土本無口目。 無地,夫婦也,地體無口目,亦知天口目也。 使天體乎?宜與地同。 使天氣乎,氣若雲煙。 雲煙之屬,安得口目? 第86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論衡》
第86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