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鳥附從,或時是鳳皇;群鳥附從,或時非也。 君子在世,清節自守,不廣結從,出入動作,人不附從。 豪猾之人,任使用氣,往來進退,士眾雲合。 夫鳳皇,君子也,必以隨多者效鳳皇,是豪黠為君子也。 歌曲彌妙,和者彌寡;行操益清,交者益鮮。 鳥獸亦然,必以附從效鳳皇,是用和多為妙曲也。 龍與鳳皇為比類。 宣帝之時,黃龍出於新豐,群蛇不隨。 神雀鸞鳥,皆眾鳥之長也,其仁聖雖不及鳳皇,然其從群鳥亦宜數十。 信陵、孟嘗,食客三千,稱為賢君。 漢將軍衛青及將軍霍去病,門無一客,亦稱名將。 太史公曰:「盜跖橫行,聚黨數千人。 伯夷、叔齊,隱處首陽山。 」鳥獸之操,與人相似。 人之得眾,不足以別賢。 以鳥附從審鳳皇,如何? 或曰:「鳳皇、騏驎,太平之瑞也。 太平之際,見來至也。 然亦有未太平而來至也。 鳥獸奇骨異毛,卓絶非常,則是矣,何為不可知?鳳皇騏驎,通常以太平之時來至者,春秋之時,騏驎嘗嫌於王孔子而至。 光武皇帝生於濟陽,鳳皇來集。 」夫光武始生之時,成、哀之際也,時未太平而鳳皇至。 如以自為光武有聖德而來,是則為聖王始生之瑞,不為太平應也。 嘉瑞或應太平,或為始生,其實難知。 獨以太平之際驗之,如何? 或曰:「鳳皇騏驎,生有種類,若龜龍有種類矣。 龜故生龜,龍故生龍,形色小大,不異於前者也。 見之父,察其子孫,何為不可知?」夫恆物有種類,瑞物無種適生,故曰德應,龜龍然也。 人見神龜、靈龍而別之乎?宋元王之時,漁者網得神龜焉,漁父不知其神也。 方今世儒,漁父之類也。 以漁父而不知神龜,則亦知夫世人而不知靈龍也。 龍或時似蛇,蛇或時似龍。 韓子曰:「馬之似鹿者千金。 」良馬似鹿,神龍或時似蛇。 如審有類,形色不異。 王莽時有大鳥如馬,五色龍文,與眾鳥數十集於沛國蘄縣。 宣帝時鳳皇集於地,高五尺,與言如馬身高同矣;文章五色,與言五色龍文,物色均矣;眾鳥數十,與言俱集、附從等也。 如以宣帝時鳳皇體色眾鳥附從,安知鳳皇則王莽所致鳥鳳皇也。 如審是王莽致之,是非瑞也。 如非鳳皇,體色附從,何為均等? 且瑞物皆起和氣而生,生於常類之中,而有詭異之性,則為瑞矣。 故夫鳳皇之聖也,猶赤烏之集也。 謂鳳皇有種,赤烏復有類乎?嘉禾、醴泉、甘露,嘉禾生於禾中,與禾中異穗,謂之嘉禾;醴泉、甘露,出而甘美也,皆泉、露生出,非天上有甘露之種,地下有醴泉之類,聖治公平而乃沾下產出也。 蓂莢、硃草亦生在地,集於眾草,無常本根,暫時產出,旬月枯折,故謂之瑞。 夫鳳皇騏驎,亦瑞也,何以有種類? 案周太平,越常獻白雉。 白雉,生短而白色耳,非有白雉之種也。 魯人得戴角之麞,謂之騏驎,亦或時生於麞,非有騏驎之類。 由此言之,鳳皇亦或時生於鵠鵲,毛奇羽殊,出異眾鳥,則謂之鳳皇耳,安得與眾鳥殊種類也?有若曰:「 騏驎,之於走獸,鳳皇之於飛鳥,太山之於丘垤,河海之於行潦,類也。 」然則鳳皇、騏驎,都與鳥獸同一類,體色詭耳!安得異種?同類而有奇,奇為不世,不世難審,識之如何? 堯生丹硃,舜生商均。 商均、丹硃,堯、舜之類也,骨性詭耳。 鯀生禹,瞽瞍生舜。 舜、禹,鯀、瞽瞍之種也,知德殊矣。 試種嘉禾之實,不能得嘉禾。 恆見粢梁之粟,莖穗怪奇。 人見叔梁紇,不知孔子父也;見伯魚,不知孔子之子也。 張湯之父五尺,湯長八尺,湯孫長六尺。 孝宣鳳皇高五尺,所從生鳥或時高二尺,後所生之鳥或時高一尺。 安得常種? 種類無常,故曾皙生參,氣性不世,顏路出回,古今卓絶。 馬有千里,不必騏〔驥〕之駒;鳥有仁聖,不必鳳皇之雛。 山頂之溪,不通江湖,然而有魚,水精自為之也。 廢庭壞殿,基上草生,地氣自出之也。 按溪水之魚,殿基上之草,無類而出。 瑞應之自至,天地未必有種類也。 夫瑞應猶災變也。 瑞以應善,災以應惡,善惡雖反,其應一也。 災變無種,瑞應亦無類也。 陰陽之氣,天地之氣也,遭善而為和,遇惡而為變,豈天地為善惡之政,更生和變之氣乎?然則瑞應之出,殆無種類,因善而起,氣和而生。 亦或時政平氣和,眾物變化,猶春則鷹變為鳩,秋則鳩化為鷹,蛇鼠之類輒為魚鱉,蝦蟆為鶉,雀為蜃蛤。 物隨氣變,不可謂無。 黃石為老父授張良書,去復為石也。 儒知之。 或時太平氣和,麞為騏驎,鵠為鳳皇。 是故氣性,隨時變化,豈必有常類哉?褒姒,玄黿之子,二龍漦也。 晉之二卿,熊羆之裔也。 吞燕子、薏苡、履大跡之語,世之人然之,獨謂瑞有常類哉?以物無種計之,以人無類議之,以體變化論之,鳳皇、騏驎生無常類,則形色何為當同? 案《禮記瑞命篇》云:「雄曰鳳,雌曰皇。 雄鳴曰即即,雌鳴足足。 」《詩》云:“梧桐生矣,於彼高岡。 鳳皇鳴矣,於彼朝陽。 菶々萋萋,噰々 喈喈。 ”《瑞命》與《詩》,俱言鳳皇之鳴。 《瑞命》之言「即即、足足」,《詩》雲「噰々、喈喈」,此聲異也。 使聲審,則形不同也;使審〔異〕同,《詩》與《禮》異。 世傳鳳皇之鳴,故將疑焉。 第8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論衡》
第8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