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曰:「言行無功效,可謂佞乎?」〔曰〕:蘇秦約六國為從,強秦不敢窺兵於關外。 張儀為橫,六國不敢同攻於關內。 六國約從,則秦畏而六國強;三秦稱橫,則秦強而天下弱。 功著效明,載紀竹帛,雖賢何以加之?太史公敘言眾賢,儀、秦有篇,無嫉惡之文,功鈞名敵,不異於賢。 夫功之不可以效賢,猶名之不可實也。 儀、秦,排難之人也,處擾攘之世,行揣摩之術。 當此之時,稷、契不能與之爭計,禹、睪陶不能與之比效。 若夫陰陽調和,風雨時適,五穀豐熟,盜賊衰息,人舉廉讓,家行道德之功,命祿貴美,術數所致,非道德之所成也。 太史公記功,故高來祀,記錄成則著效明驗,攬載高卓,以儀、秦功美,故列其狀。 由此言之,佞人亦能以權說立功為效。 無效,未可為佞也。 難曰:「惡中立功者謂之佞。 能為功者,材高知明。 思慮遠者,必傍義依仁,亂於大賢。 故《覺佞》之篇曰:『人主好辨,佞人言利;人主好文,佞人辭麗。 』心合意同,偶當人主,說而不見其非,何以知其偽而伺其奸乎?」曰:是謂庸庸之君也,材下知昬,蔽惑不見。 〔若〕〔大〕賢之君,察之審明,若視俎上脯,指掌中之理,數局上之棋,摘轅中之馬。 魚鱉匿淵,捕漁者知其源;禽獸藏山,畋獵者見其脈。 佞人異行於世,世不能見,庸庸之主,無高材之人也。 難曰:「人君好辨,佞人言利;人主好文,佞人辭麗。 言操合同,何以覺之?」曰:《文王官人法》曰:推其往行,以揆其來言,聽其來言,以省其往行,觀其陽以考其陰,察其內以揆其外。 是故詐善設節者可知,飾偽無情者可辨,質誠居善者可得,含忠守節者可見也。 人之舊性不辨,人君好辨,佞人學求合於上也。 人之故能不文,人君好文,佞人意欲稱上。 上奢,己麗服;上儉,己不飭。 今操與古殊,朝行與家別。 考鄉裡之跡,證朝庭之行,察共親之節,明事君之操,外內不相稱,名實不相副,際會發見、奸為覺露也。 問曰:「人操行無恆,權時制宜。 信者欺人,直者曲撓。 權變所設,前後異操,事有所應,左右異語。 儒書所載,權變非一。 今以素故考之,毋乃失實乎?」 曰:賢者有權,佞者有權。 賢者之有權,後有應。 佞人之有權,亦反經,後有惡。 故賢人之權,為事為國;佞人之權,為身為家。 觀其所權,賢佞可論。 察其發動,邪正可名。 問曰:「佞人好毀人,有諸?」曰:佞人不毀人。 如毀人,是讒人也。 何則?佞人求利,故不毀人。 苟利於己,曷為毀之?苟不利於〔己〕,毀之無益。 以計求便,以數取利,利則便得。 妒人共事,然後危人。 其危人也,非毀之;而其害人也,非泊之。 譽而危之,故人不知;厚而害之,故人不疑。 是故佞人危而不怨;害人,之敗而不仇,隱情匿意為之功也。 如毀人,人亦毀之,眾不親,士不附也,安能得容世取利於上? 問曰:「佞人不毀人於世間,毀人於將前乎?」曰:佞人以人欺將,不毀人於將。 「然則佞人奈何?」曰:佞人毀人,譽之;危人,安之。 「毀危奈何?」 假令甲有高行奇知,名聲顯聞,將恐人君召問,扶而勝己,欲故廢不言,常騰譽之。 薦之者眾,將議欲用,問人,人必不對曰:「甲賢而宜召也。 何則?甲意不欲留縣,前聞其語矣,聲望欲入府,在郡則望欲入州。 志高則操與人異,望遠則意不顧近。 屈而用之,其心不滿,不則臥病。 賤而命之則傷賢,不則損威。 故人君所以失名損譽者,好臣所常臣也。 自耐下之,用之可也。 自度不能下之,用之不便。 夫用之不兩相益,舍之不兩相損。 」人君畏其志,信佞人之言,遂置不用。 問曰:「佞人直以高才洪知考上世人乎?將有師學檢也?」曰:人自有知以詐人,及其說人主,須術以動上,猶上人自有勇威人,及其戰鬥,須兵法以進眾,術則從橫,師則鬼谷也。 傳曰:「蘇秦、張儀從橫習之鬼谷先生,掘地為坑,曰: 『下,說令我泣出,則耐分人君之地。 』蘇秦下,說鬼谷先生泣下沾襟,張儀不若。 蘇秦相趙,並相六國。 張儀貧賤往歸,蘇秦座之堂下,食以仆妾之食,數讓激怒,欲令相秦。 儀忿恨,遂西入秦。 蘇秦使人厚送。 其後覺知,曰:此在其術中,吾不知也,此吾所不及蘇君者。 」知深有術,權變鋒出,故身尊崇榮顯,為世雄傑。 深謀明術,深淺不能並行,明暗不能並知。 問曰:「佞人養名作高,有諸?」曰:佞人食利專權,不養名作高。 貪權據凡,則高名自立矣。 稱於小人,不行於君子。 何則?利義相伐,正邪相反。 義動君子,利動小人。 佞人貪利名之顯,君子不安。 下則身危。 舉世為佞者,皆以禍眾。 不能養其身,安能養其名?上世列傳棄〔榮〕養身,違利赴名,竹帛所載,伯成子高委國而耕,於陵子辭位灌園。 近世蘭陵王仲子、東〔郡〕昔廬君陽,寢位久病,不應上征,可謂養名矣。 夫不以道進,必不以道出身;不以義止,必不以義立名。 佞人懷貪利之心,輕禍重身,傾死為矣,何名之養?義廢德壞,操行隨辱,何雲作高? 第58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論衡》
第58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