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書言:齊王疾痏,使人之宋迎文摯。 文摯至,視王之疾,謂太子曰:「王之疾,必可已也。 」雖然,王之疾已,則必殺摯也”。 太子曰:「何故?」文摯對曰:「非怒王,疾不可治也。 王怒,則摯必死。 」太子頓首強請曰:「苟已王之疾,臣與臣之母以死爭之於王,必幸臣之母。 願先生之勿患也。 」文摯曰:「 諾,請以死為王。 」與太子期,將往,不至者三,齊王固已怒矣。 文摯至,不解屨登床,履衣,問王之疾。 王怒而不與言。 文摯因出辭以重王怒。 王叱而起,疾乃遂已。 王大怒不悅,將生烹文摯。 太子與王后急爭之而不能得,果以鼎生烹文摯。 爨之三日三夜,顏色不變。 文摯曰:「誠欲殺我,則胡不覆之,以絶陰陽之氣?」王使覆之,文摯乃死。 夫文摯,道人也,入水不濡,入火不燋,故在鼎三日三夜,顏色不變。 此虛言也。 夫文摯而烹三日三夜,顏色不變,為一覆之故絶氣而死,非得道之驗也。 諸生息之物,氣絶則死。 死之物,烹之輒爛。 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,覆蓋其口,漆涂其隙,中外氣隔,息不得泄,有頃死也。 如置湯鑊之中,亦輒爛矣。 何則?體同氣均,稟性於天,共一類也。 文摯不息乎?與金石同,入湯不爛,是也。 令文摯息乎?烹之不死,非也。 令文摯言,言則以聲,聲以呼吸。 呼吸之動,因血氣之發。 血氣之發,附於骨肉。 骨肉之物,烹之輒死。 今言烹之不死,一虛也。 既能烹煮不死,此真人也,與金石同。 金石雖覆蓋,與不覆蓋者無以異也。 今言文摯覆之則死,二虛也。 置人寒水之中,無湯火之熱,鼻中口內不通於外,斯須之頃,氣絶而死矣。 寒水沉人,尚不得生,況在沸湯之中,有猛火之烈乎?言其入湯不死,三虛也。 人沒水中,口不見於外,言音不揚。 烹文摯之時,身必沒於鼎中。 沒則口不見,口不見則言不揚。 文摯之言,四虛也。 烹輒死之人,三日三夜,顏色不變,痴愚之人,尚知怪之。 使齊王無知,太子群臣宜見其奇。 奇怪文摯,則請出尊寵敬事,從之問道。 今言三日三夜,無臣子請出之言,五虛也。 此或時聞文摯實烹,烹而且死。 世見文摯為道人也,則為虛生不死之語矣。 猶黃帝實死也,傳言升天;淮南坐反,書言度世。 世好傳虛,故文摯之語,傳至於今。 世無得道之效,而有有壽之人,世見長壽之人,學道為仙,逾百不死,共謂之仙矣。 何以明之?如武帝之時,有李少君,以祠灶、辟榖、卻老方見上,上尊重之。 少君匿其年及所生長,常自謂七十,而能使物卻老。 其游以方遍諸侯。 無妻。 人聞其能使物及不老,更饋遺之,常餘錢金衣食。 人皆以為不治產業饒給,又不知其何許人,愈爭事之。 少君資好方,善為巧發奇中。 嘗從武安侯飲,座中有年九十餘者,少君乃言其王父游射處。 老人為兒時,從父,識其處。 一座盡驚。 少君見上,上有古銅器,問少君。 少君曰:「此器齊桓公十五年陳於柏寢。 」已而案其刻,果齊桓公器,一宮盡驚,以為少君數百歲人也。 久之,少君病死。 今世所謂得道之人,李少君之類也。 少君死於人中,人見其屍,故知少君性壽之人也。 如少君處山林之中,入絶跡之野,獨病死於岩石之間,屍為虎狼狐狸之食,則世復以為真仙去矣。 世學道之人無少君之壽,年未至百,與眾俱死。 愚夫無知之人,尚謂之屍解而去,其實不死。 所謂屍解者,何等也?謂身死精神去乎,謂身不死得免去皮膚也?如謂身死精神去乎,是與死無異,人亦仙人也;如謂不死免去皮膚乎,諸學道死者骨肉具在,與恆死之屍無以異也。 夫蟬之去復育,龜之解甲,蛇之脫皮,鹿之墮角,殻皮之物解殻皮,持骨肉去,可謂屍解矣。 今學道而死者,屍與復育相似,尚未可謂之屍解。 何則?案蟬之去復育,無以神於復育,況不相似復育,謂之屍解,蓋復虛妄失其實矣。 太史公與李少君同世並時,少君之死,臨屍者雖非太史公,足以見其實矣。 如實不死。 屍解而去,太史公宜紀其狀,不宜言死,其處座中年九十老父為兒時者,少君老壽之效也。 或少君年十四五,老父為兒,隨其王父。 少君年二百歲而死,何為不識?武帝去桓公鑄銅器,且非少君所及見也。 或時聞宮殿之內有舊銅器,或案其刻以告之者,故見而知之。 今時好事之人,見舊劍古鈎,多能名之,可復謂目見其鑄作之時乎? 世或言:東方朔亦道人也,姓金氏,字曼倩。 變姓易名,遊宦漢朝。 外有仕宦之名,內乃度世之人。 此又虛也。 夫朔與少君並在武帝之時,太史公所及見也。 少君有〔谷〕道祠灶卻老之方,又名齊桓公所鑄鼎,知九十老人王父所游射之驗,然尚無得道之實,而徒性壽遲死之人也。 況朔無少君之方術效驗,世人何見謂之得道?案武帝之時,道人文成、五利之輩,入海求仙人,索不死之藥,有道術之驗,故為上所信。 朔無入海之使,無奇怪之效也。 如使有奇,不過少君之類,及文成、五利之輩耳,況謂之有道?此或時偶復若少君矣,自匿所生之處,當時在朝之人,不知其故,朔盛稱其年長,人見其面狀少,性又恬淡,不好仕宦,善達占卜射覆,為怪奇之戲,世人則謂之得道之人矣。 世或以老子之道為可以度世,恬淡無慾,養精愛氣。 夫人以精神為壽命,精神不傷則壽命長而不死。 成事:老子行之,逾百度世,為真人矣。 第36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論衡》
第36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