謹按世本「神農作琴。 」尚書「舜彈五弦之琴,歌南風之詩,而天下治。 」詩云:「我有嘉賓,鼓瑟鼓琴。 」雅琴者,樂之統也,與八音並行。 然君子所常禦者,琴最親密,不離于身,非必陳設于宗廟鄉黨,非若鐘鼓羅列于++也。 雖在窮閻陋巷陋巷,深山幽谷,猶不失琴。 以為琴之大小得中而聲音和,不聲不+人而流漫,小聲不湮滅而不聞,適足以和人意氣,感人善心。 故琴之為言禁也,雅之為言正也,言君子守正以自禁也。 夫以正雅之聲,動感正意,故善心勝,邪惡禁。 是以古之聖人君子,慎所以自感,因邪禁之適,故近之。 間居則為從容以致思焉,+有所窮困,其道閉塞,不得施行,及有所通達而用事,則著之於琴,以抒其意,以下後人。 其道行和樂而作者,命其曲曰暢。 暢者,言其道之美暢,猶不敢自安,不驕不溢,好禮不以,暢其意也。 其遇閉塞憂愁而作者,命其曲曰操。 操者,言遇+畜遭害,因厄窮迫、雖怨恨失意,猶守禮義,不懼不懾,樂道而不失其操者也。 伯子牙方鼓琴,鐘子期聽之,而意在高山,子期曰:「善哉乎!巍巍若太山。 」頃之問而意在流水,鐘子又曰:「善哉乎!」湯湯若江、河。 ”子期死,伯牙破琴絶弦,終身不復鼓,以為世無足為音者也。 今琴長四尺五寸,法四時五行也。 七弦者,法七星也。 大弦為君,小弦為臣,文王、武王加二弦,以合君臣之恩。 空侯 謹按漢書:孝武皇帝賽南越,禱祠太乙、後土,始用樂人侯調依琴作坎坎之樂,言其坎坎應節奏也,侯以姓冠章耳。 或說空侯取其空中。 琴瑟皆空,何調坎侯耶,斯論是也。 詩云:「坎坎鼓我。 」是其文也。 箏 謹按禮樂記:「箏,五弦築身也。 」今並、涼二州箏形如瑟,不知誰所改作也。 或日秦蒙恬所造。 築 謹按太史公記:燕太子丹遣荊軻欲西刺秦王,與客送之易水而設祖道。 高漸離擊築,荊軻和歌,為變徵之音,士皆垂髮涕+。 復為羽聲慷慨,而士皆瞠目,發盡上指冠。 荊軻入秦,事敗而死,漸離變名易姓為人庸保,匿作於宋子。 久之,作苦,聞其家堂上客擊築,伎+,不能毋出言,曰:「彼有善不善。 」從者告主曰:「彼庸乃知音,竊言是非。 」家丈人作樂,乃前使擊+,一坐稱美,賜酒。 而漸離念久畏約毋窮已時,乃退,出裝匣中鞏與其善衣,更容貌而前。 莫不驚愕,不與亢禮,以為上客。 使擊築歌,無不涕位而去者。 宋子客傳之,聞于秦始皇。 始皇召見,人有識者,乃高漸離。 始皇惜其善擊築,重殺之,乃+其目。 使擊鞏,未嘗不稱善。 稍益近之,漸離乃以+置築木中,後進得近,舉築樸始皇,不中,於是遂誅。 缶 謹按易稱:「日+之離,不鼓缶而歌。 」詩云:「坎其擊缶,宛丘之道。 」缶者,瓦器所以盛酒漿,秦人鼓之以節歌。 太史公記::趟惠王與秦昭王會于繩池,秦王飲酒酣,曰:「寡人竊聞趙王好音,請奏瑟。 」趙王鼓瑟,秦御史前曰:「某日秦王與趙王飲,令趙王鼓瑟。 」藺相如前曰:「竊聞秦王善為秦聲,請奏缶以相樂。 」秦王怒,不許。 於是相+進曰:「五步之內,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玉矣!」左右欲刃,相+張目叱之,皆靡。 於是秦王不+,為一擊缶。 相如顧召御史書曰:「秦王為趙王擊缶也。 」 笛 謹按禮樂記:武帝時丘仲之所作也。 笛者,+也,所以蕩+邪穢,納之於雅正也。 長一尺四寸,七孔,其後又有羌笛。 馬融笛賦曰:“近世雙笛從羌起,羌人伐竹未及已。 龍鳴水中不見己,截竹吹之音相似。 +其上孔通洞之,材以當+便易持。 涼君明賢批把謹按此近世樂家所作,不知誰也。 以手批把,因以為名。 長三尺五寸,法天地人與五行,四弦象四時。 竽 謹按禮樂記:「管,三十六簧也,長四尺二寸。 」今二十三管。 簧 謹按世本:「女媧作簧。 」簧,笙中簧也。 詩云:「吹笙鼓簧,承筐是將。 」 謹按周禮:「+ 師氏掌教國子吹+」詩云:「以+ 不+」樂之器竹管三孔,所以和眾聲也。 鹿 謹按世本:「蘇成公作+。 」管樂,長尺一寸。 詩云:「伯氏吹+,仲氏吹+。 」 簫謹按尚書:舜作「蕭韶九成,鳳凰來儀。 」其形參差,像凰之翼,十管,長一尺。 籟 謹按禮樂記:「三孔+也。 大者謂之笙,小者謂之+。 」+ 謹按漢書舊註:「+,吹+也。 」+者,撫也,言其節撫威義。 + 謹按漢書註:「+,+也。 」言其聲音++,名自定也。 第七 窮通 第14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風俗通義》
第14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