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公乘姒者,魯公乘子皮之姒也。 其族人死,姒哭之甚悲。 子皮止姒曰:「安之,吾今嫁姊矣。 」已過時,子皮不復言也。 魯君欲以子皮為相,子皮問姒曰:「魯君欲以我為相,為之乎?」姒曰:「勿為也。 」子皮曰:「何也?」姒曰:「夫臨喪而言嫁,一何不習禮也!後過時而不言,一何不達人事也!子內不習禮,而外不達人事,子不可以為相。 」子皮曰:「姒欲嫁,何不早言?」姒曰:「婦人之事,唱而後和。 吾豈以欲嫁之故數子乎!子誠不習于禮,不達於人事。 以此相一國,據大眾,何以理之!譬猶揜目而別黑白也。 揜目而別黑白,猶無患也。 不達人事而相國,非有天咎,必有人禍。 子其勿為也。 」子皮不聽,卒受為相。 居未期年,果誅而死。 君子謂,公乘姒緣事而知弟之遇禍也,可謂智矣。 待禮然後動,不苟觸情可謂貞矣。 詩云:「蘀兮蘀兮,風其吹汝,叔兮伯兮,唱予和汝。 」又曰: 「百爾所思,不如我所之。 」此之謂也。 頌曰:子皮之姊,緣事分理,子皮相魯,知其禍起,姊諫子皮,殆不如止,子皮不聽,卒為宗恥。 魯漆室女 漆室女者,魯漆室邑之女也。 過時未適人。 當穆公時,君老,太子幼。 女倚柱而嘯,旁人聞之,莫不為之慘者。 其鄰人婦從之遊,謂曰:「何嘯之悲也?子欲嫁耶?吾為子求偶。 」漆室女曰:「嗟乎!始吾以子為有知,今無識也。 吾豈為不嫁不樂而悲哉!吾憂魯君老,太子幼。 」鄰婦笑曰:「此乃魯大夫之憂,婦人何與焉!」漆室女曰:「不然,非子所知也。 昔晉客舍吾家,繫馬園中。 馬佚馳走,踐吾葵,使我終歲不食葵。 鄰人女奔隨人亡,其家倩吾兄行追之。 逢霖水出,溺流而死。 令吾終身無兄。 吾聞河潤九里,漸洳三百步。 今魯君老悖,太子少愚,愚偽日起。 夫魯國有患者,君臣父子皆被其辱,禍及眾庶,婦人獨安所避乎!吾甚憂之。 子乃曰婦人無與者,何哉!」鄰婦謝曰:「子之所慮,非妾所及。 」三年,魯果亂,齊楚攻之,魯連有寇。 男子戰鬥,婦人轉輸不得休息。 君子曰:「遠矣漆室女之思也!」詩云:「知我者,謂我心憂,不知我者,謂我何求。 」此之謂也。 頌曰:漆室之女,計慮甚妙,維魯且亂,倚柱而嘯,君老嗣幼,愚悖奸生,魯果擾亂,齊伐其城。 魏曲沃負 曲沃負者,魏大夫如耳母也。 秦立魏公子政為魏太子,魏哀王使使者為太子納妃而美,王將自納焉。 曲沃負謂其子如耳曰:「王亂於無別,汝胡不匡之?方今戰國強者為雄,義者顯焉。 今魏不能強,王又無義,何以持國乎!王中人也,不知其為禍耳。 汝不言,則魏必有禍矣。 有禍,必及吾家。 汝言以盡忠,忠以除禍,不可失也。 」如耳未遇閒,會使于齊,負因款王門而上書曰:「曲沃之老婦也,心有所懷,願以聞于王。 」王召入。 負曰:「妾聞男女之別,國之大節也。 婦人脆于志,窳於心,不可以邪開也。 是故必十五而笄,二十而嫁,早成其號謚,所以就之也。 聘則為妻,奔則為妾,所以開善遏淫也。 節成,然後許嫁,親迎,然後隨從,貞女之義也。 今大王為太子求妃,而自納之於後宮,此毀貞女之行而亂男女之別也。 自古聖王必正妃匹妃。 匹正則興,不正則亂。 夏之興也以涂山,亡也以末喜。 殷之興也以有■,亡也以妲己。 周之興也以太姒,亡也以褒姒。 周之康王夫人,晏出朝關雎預見,思得淑女以配君子。 夫雎鳩之鳥,猶未嘗見乘居而匹處也。 夫男女之盛,合之以禮,則父子生焉,君臣成焉,故為萬物始。 君臣、父子、夫婦三者,天下之大綱紀也。 三者治則治,亂則亂。 今大王亂人道之始,棄綱紀之務。 敵國五六,南有從楚,西有橫秦,而魏國居其間,可謂僅存矣。 王不憂此而從亂無別,父子同女妾,恐大王之國政危矣。 」王曰: 「然,寡人不知也。 」遂與太子妃,而賜負粟三十鐘,如耳還而爵之。 王勤行自修,勞來國家,而齊楚強秦不敢加兵焉。 君子謂魏負知禮。 詩云:「敬之敬之,天維顯思。 」此之謂也。 頌曰:魏負聰達,非刺哀王,王子納妃,禮別不明,負款王門,陳列紀綱,王改自修,卒無敵兵。 趙將括母 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,趙括之母也。 秦攻趙,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。 將行,括母上書言于王曰:「括不可使將。 」王曰:「何以?」曰:“始妾事其父,父時為將,身所奉飯者以十數,所友者以百數。 大王及宗室所賜幣者,盡以與軍吏士大夫。 受命之日,不問家事。 今括一旦為將,東向而朝軍吏,吏無敢仰視之者。 王所賜金帛,歸盡臧之。 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。 王以為若其父乎?父子不同,執心各異。 願勿遣。 ”王曰:「母置之,吾計已決矣。 」括母曰:「王終遣之,即有不稱,妾得無隨乎?」王曰:「不也。 」括既行,代廉頗。 三十餘日,趙兵果敗,括死軍覆。 王以括母先言,故卒不加誅。 君子謂括母為仁智。 詩曰:「老夫灌灌,小子蹻蹻,匪我言耄,爾用憂謔。 」此之謂也。 頌曰:孝成用括,代頗距秦,括母獻書,知其覆軍,願止不得,請罪止身,括死長平,妻子得存。 卷之四 貞順傳 召南申女 第1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列女傳》
第1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