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,太監馮保方居中用事,張居正乃結保以自固。 首相高拱謀逐馮保,反為馮保所逐。 未幾,高儀亦病卒,而居正哀然首輔矣。 上早期,出乾清官,見一無須男子,偽作宦者狀,袖有佩刀,趨走惶遽,左右執之。 馮保立鞫之。 對曰:「我是南兵,名王大臣,自總兵戚繼光所來。 」張居正因密語馮保曰:「可藉以除高氏。 」因教之言:「高相君怨望,使來行刺,願先首免罪。 」群臣俱忿忿不平。 及會審,風霾,天晦,雨雹,雜治王大臣,王大臣不能堪,馮保問曰:「誰主使者?」大臣曰:「爾教我言高相公主使。 」馮保懼,遂罷審。 已而王大臣中毒,啞不能言,遂處斬,自是居正威望日重矣。 居正雖內結馮保以,自固,然性深沉,多智數,亦不甚貪財,而能輔上以正。 請帝日禦經筵,又進《帝鑒圖說》,進《講章》,進《寶訓》、《實錄》等類,以輔成君德。 又信賞必罰,知人善任,賑饑荒,蠲積逋,動合機宜。 滅嶺東賊蘭一清。 又兩浙兵民亂,命張佳允視師兩浙,遂不動聲色而亂平。 于治河,則用潘季馴;于治兵,則用李成梁、戚繼光等,天下大治。 而劉台等猶劾其專權。 張居正以父喪去位,帝手詔慰留之。 吳中行、趙用賢、艾穆、沈思孝、鄒元標等,交章劾居正忘親貪位。 居正大怒。 上俱杖謫之。 居正在喪次,凡閣中事,令吏賫奏,就擬處分,手詔稱元輔,稱太師,稱先生,慰諭甚至。 六年五月,帝始冠。 三月,立妃王氏為後。 十年六月,大學士張居正卒。 上震悼輟朝,遣司禮太監張誠監護喪事,賜賻甚厚。 兩宮太后及中宮,俱賜金幣。 賜祭十六罈,贈上柱國,謚文忠。 未幾,廢司禮監馮保南京閒住,馮保每裁抑中貴,毋與朝政,內侍多怨之;又每輔上以正,上亦恨之,故坐貶。 時潞王婚禮,所需珠寶未備,太后以為言,上曰:「辦此不難,年來廷臣無恥,盡獻張、馮二家耳。 」於是御史羊可立追論居正罪惡。 一時攻之者鋭氣不可解。 詔奪張居正封誥贈謚,籍沒其家。 家財不甚豐,株連頗多,荊州騷動。 其長子敬修不勝刑,自縊死。 其弟張居易,次子張嗣修,及張順、張書等,俱發煙瘴地面充軍。 刑部尚書潘季馴上言:「居正家產奉旨抄沒,國法已正,眾憤已平。 但其八旬老母衣食不周,子孫死亡相繼,殊失罪人不孥之意。 」上惻然,乃詔有司保全之。 自是大臣無敢實心任事者矣。 以申時行、王錫爵入閣辦事,天下亦治。 及張位秉政,奸人史錦、王君錫等請開礦。 二十四年冬,張位以為天地自然之利可益國,無病民,采之便,於是遣太監張忠往山西,曹金往兩浙,趙欽往陝西,魯坤往河南,一時各遣內官四出開礦。 編富民為礦頭,而礦實無銀,勒民間納銀以代稅,違者即破其家。 遣內監采木于川、貴、湖廣間,又遣內監開皇店于各處。 又命內監採珠于廣州,兼征市舶,又設福建市舶,又命采雲南大理石。 諸內監各處肆虐,民不堪命。 臨清民變,毆稅使馬堂幾死。 稅監陳奉勒居民黃金,拷及婦人,並拘鐘祥知縣鄒堯弼,遠近大震。 武昌民變,逐陳奉。 奉匿楚府中,從執奉左右六人投之江。 有旨降知府、知縣為民。 太監孫隆采稅浙江,駐蘇州,激變市人,饑民倡義,殺其委官七人。 撫按詰亂民有葛成者,獨引服,不及其餘,下獄論死。 雲南礦務太監楊榮,恣行威福,杖斃數千人。 榜掠指揮樊高明等,指揮賀世勛、韓光大倡眾殺榮,焚其署,徒眾輜重皆為灰燼。 事聞上,怒不食,曰:「榮不足惜,何紀綱頓廢至此。 」於是世勛下獄死,光大戍邊。 御史況上進、王立賢,給事中楊應文、包見捷、田大益,刑部侍郎呂坤,禮部侍郎馮琦、郭正域,戶部尚書趙世卿,輔臣朱賡,皆上章極言礦使之為害。 勿聽。 鳳陽巡撫李三才上疏,言:「礦稅繁興,萬民失業,千里之區,中使四布;加以無賴亡命,附翼虎狼,沿途掘墳,得財方止。 奸Y子女,侮官虐民,聖心安乎?不安乎?試觀朝廷有如此政令,天下有如此景象而不亂者哉?」不報。 歷來朝鮮國(即高麗國)與遼東接壤,輿地六千里,饒庶有華風,時國王李日公,湎于酒,而倭酋關白平秀吉、起人奴篡立,以梟雄據六十六州。 倭酋,即日本,關白,猶華言宰相也。 平秀吉聞朝鮮馳備,遂攻陷之。 李日公奔遼東求救,上以其修貢謹,遣總兵祖承訓率兵渡鴨綠江援之。 攻平壤,失利。 上復遣宋應昌為經略,李如松為大將,援之,遂敗倭酋于平壤,而明師精鋭亦多喪。 會倭酋遣使請朝貢,於是群議急圖休息,遂撤兵還。 朝廷以李宗城充正使,楊方亨為副使。 封日本平秀吉為王。 宗城經行之處,在在索賂,次對馬島,太守義智飾美女更番納行幄中,宗城安之。 宗城聞義智妻美,必欲Y之。 義智大怒,誑其左右曰:「倭將有變。 」宗城懼,遂棄璽書逃回。 事聞,下宗城于獄,乃改楊方亨為正使,沈惟敬為副使。 倭酋復攻陷朝鮮,上覆命邢玠為經略,楊鎬為經理,以麻貴、劉綎為將軍討之。 凡三年,平秀吉死,倭酋陸續遁歸。 麻貴、劉綎等分道進兵追擊,破之,擒乎秀、政平、正成等。 二十六年,南海遂平。 第179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二十四史通俗演義》
第179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