予比得漢匜(yí),因取一冊讀之,發書捧腹之餘,聊識數事于此。 父癸匜之銘曰「爵方父癸」。 則為之說曰:「周之君臣,其有癸號者,惟齊之四世有癸公,癸公之子曰哀公,然則作是器也,其在哀公之時歟?故銘曰『父癸』者此也。 」夫以十干為號,及稱父甲、父丁、父癸之類,夏、商皆然,編圖者固知之矣,獨于此器表為周物,且以為癸公之子稱其父,其可笑一也。 周義母匜之銘曰「仲姞義母作」。 則為之說曰:「晉文公杜祁讓逼姞而已次之, 趙孟雲『母義子貴』,正謂杜祁,則所謂仲姞者自名也,義母者襄公謂杜祁也。 」夫周世姞姓女多矣,安知此為逼姞,杜祁但讓之在上,豈可便為母哉? 既言仲姞自名,又以為襄公為杜祁所作,然則為誰之物哉?其可笑二也。 漢注水匜之銘曰「始建國元年正月癸酉朔日製」。 則為之說曰:「漢初始元年十二月改為建國,此言元年正月者,當是明年也。 」按《漢書》王莽以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日,竊即真位,遂以其日為始建國元年正月,安有明年卻稱元年之理?其可笑三也。 楚姬盤之銘曰「齊侯作楚姬寶盤」。 則為之說曰: 「楚與齊從親,在齊砮王之時,所謂齊侯,則砮王也。 周末諸侯自王,而稱侯以銘器,尚知止乎禮義也。 」夫齊、楚之為國,各數百年,豈必當砮王時從親乎?且砮王在齊諸王中最為驕暴,嘗稱東帝,豈「有肯自稱侯之理?其可笑四也。 漢梁山珪之銘曰“梁山銅造」。 則為之說曰:「梁山銅者,紀其所貢之地,梁孝王依山鼓鑄,為國之富,則銅有自來矣。 」夫即山鑄錢,乃吳王濞耳,梁山自是山名,屬馮翊夏陽縣,于梁國何預焉?其可笑五也。 觀此數說,他可知矣。 士大夫論利害士大夫論利害,固當先陳其所以利之實,然于利之中而有小害存焉,亦當科別其故,使人主擇而處之,乃合毋隱勿欺之義。 趙充國征先零,欲罷騎兵而屯田,宣帝恐虜聞兵罷,且攻擾田者。 充國曰:「虜小寇盜,時殺人民, 其原未可卒禁。 誠令兵出而虜絶不為寇,則出兵可也。 即今同是,而釋坐勝之道,非所以視蠻夷也。 」班勇乞復置西域校尉,議者難曰:「班將能保北虜不為邊害乎?」勇曰:「今置州牧以禁盜賊,若州牧能保盜賊不起者,臣亦願以要斬保匈奴之不為邊害也。 今通西域,則虜勢必弱,為患微矣。 若勢歸北虜,則中國之費不止十億。 置之誠便。 」此二人論事,可謂極盡利害之要,足以為法也。 舒元輿文舒元輿,唐中葉文士也,今其遺文所存者才二十四篇。 既以甘露之禍死, 文宗因觀牡丹,摘其賦中桀句曰:「向者如迓,背者如訣。 拆者如語,含者如咽。 俯者如怨,仰者如悅。 」為之泣下。 予最愛其《玉筋篆志》論李斯、李陽冰之書,其詞曰:「斯去千年,冰生唐時,冰復去矣,後來者誰!後千年有人,誰能待之?後千年無人,篆止於斯!鳴呼主人,為吾寶之!」此銘有不可名言之妙,而世或鮮知之。 絶唱不可和韋應物在滁州,以酒寄全椒山中道士,作詩曰:「今朝郡齋冷,忽念山中客。 澗底束荊薪,歸來煮白石。 欲持一樽酒,遠慰風雨夕。 落葉滿空山, 何處尋行跡?」其為高妙超詣,固不容誇說,而結尾兩句,非復語言思索可到。 東坡在惠州,依其韻作詩寄羅浮鄧道士曰:“一杯羅浮春,遠飽採薇客。 遙知獨酌罷,醉臥松下石。 幽人不可見,清嘯聞月夕。 聊戲庵中人,空飛本無跡。 ”劉夢得「山圍故國周遭在,潮打空城寂寞回」之句,白樂天以為後之詩人,無復措詞。 坡公仿之曰:「山圍故國城空在,潮打西陵意未平。 」 坡公天才,出語驚世,如追和陶詩,真與之齊驅,獨此二者,比之韋、劉為不侔,豈非絶唱寡和,理自應爾邪。 贈典輕重國朝未改官制以前,從官丞、郎、直學士以降,身沒大抵無贈典,唯尚書、學士有之,然亦甚薄,余襄公、王素自工書得刑書,蔡君謨自端明、禮侍得吏侍耳。 元豐以後,待制以上皆有四官之恩,後遂以為常典,而致仕又遷一秩。 梁揚祖終寶文學士、宣奉大夫,既以致仕轉光祿,遂贈特進、龍圖學士,蓋以為銀青、金紫、特進只三官,故增其職,是從左丞得仆射也。 節度使舊制贈侍中或太尉,官制行,多贈開府,秦檜創立檢校少保之例,以贈王德、葉夢得、張澄,近歲王彥遂用之,實無所益也。 元祐中,王岩望終於朝奉郎、端明殿學士,以嘗簽書樞密院,故超贈正議大夫。 楊願終於朝奉郎、資政殿學士,但贈朝請大夫,以執政而贈郎秩,輕重為不侔,皆掌故之失也。 揚之水《左傳》所載列國人語言書訊,其辭旨如出一手。 說者遂以為皆左氏所作,予疑其不必然,乃若潤色整齊,則有之矣,試以詩證之:《揚之水》三篇。 一《周詩》,一《鄭詩》,一《晉詩》,其二篇皆曰「不流束薪」,「不流束楚」。 《邶》之《谷風》曰「習習谷風,以陰以雨」,《雅》之《谷風》曰「習習谷風,維風及雨」。 「在南山之陽」,「在南山之下」,「在南山之側」;「在浚之郊」,「在浚之都」「在浚之城」;「在河之滁」,「在河之滸」,「在河之匄」;「山有樞,隰(xí)有榆」,「山有苞櫟,隰有六」 .. ,「山有蕨薇,隰有杞桋」;「言秣其馬」,「言采其虻」,「言觀其旗」,「言* 其弓」。 皆雜出於諸詩,而興緻一也。 蓋先王之澤未遠,天下書同文,師無異道,人無異習,出口成言,皆止乎禮義,是以不謀而同爾。 第4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容齋隨筆》
第4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