賓白雖系常談,其中悉具至理,請以尋常講話喻之。 明理人講話,一句可當十句,不明理人講話,十句抵不過一句,以其不中肯綮也。 賓白雖系編就之言,說之不得法,其不中肯綮等也。 猶之倩人傳語,教之使說,亦與念白相同,善傳者以之成事,不善傳者以之僨事,即此理也。 此理甚難亦甚易,得其孔竅則易,不得孔竅則難。 此等孔竅,天下人不知,予獨知之。 天下人即能知之,不能言之,而予復能言之,請揭出以示歌者。 白有高低抑揚,何者當高而揚?何者當氏而揚?曰:若唱曲然。 曲文之中,有正字,有襯字。 每遇正字,必聲高而氣長,若遇襯字,則聲低氣短而疾忙帶過,此分別主客之法也。 說白之中,亦有正字,亦有襯字,其理同,則其法亦同。 一段有一段之主客,一句有一句之主客,主高而揚,客低面抑,此至當不易之理,即最簡極便之法也。 凡人說話,其理亦然。 譬如呼人取茶取酒,其聲云:「取茶來!」「取酒來!」此二句既為茶酒而發,則「茶」「酒」二字為正字,其聲必高而長,「取」字「來」字為襯字,其音必低而短。 再取舊曲中賓白一段論之。 《琵琶.分別》白云:「雲情雨意,雖可拋兩月之夫妻;雪鬢霜鬟,竟不念八旬之父母!功名之念一起,甘旨之心頓忘,是何道理?」首四句之中,前二句是客,宜略輕而稍快,後二句是主,宜略重而稍遲。 「功名」、「甘旨」二句亦然,此句中之主客也。 「雖可拋」、「竟不念」六個字,較之「兩月夫妻」、「八旬父母」雖非襯字,卻與襯字相同,其為輕快,又當稍別。 至于「夫妻」、「父母」之上二「之」字,又為襯中之襯,其為輕快,更宜倍之。 是白皆然,此字中之主客也。 常見不解事梨園,每于四六句中之「之」字,與上下正文同其輕重疾徐,是謂菽麥不辨,尚可謂之能說白乎?此等皆言賓白,蓋場上所說之話也。 至于上場詩,定場白,以及長篇大幅敘事之文,定宜高低相錯,緩急得宜,切勿作一片高聲,或一派細語,俗言「水平調」是也。 上場詩四句之中,三句皆高而緩,一名宜低而快。 低而快者,大率宜在第三句,至第四句之高而緩,較首二句更宜倍之。 如《浣紗記》定場詩云:「少小豪雄俠氣聞,飄零仗劍學從軍。 何年事了拂衣去,歸臥荊南夢澤雲。 」「少小」二句宜高而緩,不待言矣。 「何年」一句必須輕輕帶過,若與前二句相同,則煞尾一句不求低而自低矣。 末句一低,則懈而無勢,況其下接着通名道姓之語。 如「下官姓范名蠡,字少伯」,「下官」二字例應稍低,若末句低而接者又低,則神氣索然不振矣,故第三句之稍低而快,勢有不得不然者。 此理此法,誰能窮究至此?然不如此,則是尋常應付之戲,非孤標特出之戲也。 高低抑揚之法,盡乎此矣。 優師既明此理,則授徒之際,又有一簡便可行之法,索性取而予之:但于點腳本時,將宜高宜長之字用硃筆圈之,凡類襯字者不圈。 至于襯中之襯,與當急急趕下、斷斷不宜沾滯者,亦用硃筆抹以細紋,如流水狀,使一皆能識認。 則于念劇之初,便有高低抑揚,不俟登場摹擬。 如此教曲,有不妙絶天下,而使百千萬億之人讚美者,吾不信也。 ○緩急頓挫 緩急頓挫之法,較之高低抑揚,其理愈精,非數言可了。 然了之必須數言,辯者愈繁,則聽者愈惑,終身不能解矣。 優師點腳本授歌童,不過一句一點,求其點不刺謬,一句還一句,不致斷者聯而聯者斷,亦云幸矣,尚能詢及其他?即以腳本授文人,倩其畫文斷句,亦不過每句一點,無他法也。 而不知場上說白,盡有當斷處不斷,反至不當斷處而忽斷;當聯處不聯,忽至不當聯處而反聯者。 此之謂緩急頓挫。 此中微渺,但可意會,不可言傳;但能口授,不能以筆舌喻者。 不能言而強之使言,只有一法:大約兩句三句而止言一事者,當一氣趕下,中間斷句處勿太遲緩;或一句止言一事,而下句又言別事,或同一事而另分一意者,則當稍斷,不可竟連下句。 是亦簡便可行之法也。 此言其粗,非論其精;此言其略,未及其詳。 精詳之理,則終不可言也。 當斷當聯之處,亦照前法,分別于腳本之中,當斷處用硃筆一畫,使至此稍頓,余俱連讀,則無緩急相左之患矣。 婦人之態,不可明言,賓白中之緩急頓挫,亦不可明言,是二事一致。 輕盈裊娜,婦人身上之態也;緩急頓挫,優人口中之態也。 予欲使優人之口,變為美人之身,故為講究至此。 欲為戲場尤物者,請從事予言,不則仍其故步。 ◎脫套第五 戲場惡套,情事多端,不能枚紀。 以極鄙極欲之關目,一人作之,千萬人效之,以致一定不移,守為成格,殊為怪也。 西子捧心,尚不可效,況效東施之顰乎?且戲場關目,全在出奇變相,令人不能懸擬。 若人人如是,事事皆然,則彼未演出而我先知之,憂者不覺其可憂,苦者不覺其為苦,即能令人發笑,亦笑其雷同他劇,不出範圍,非有新奇莫測之可喜也。 掃除惡習,拔去眼釘,亦高人造福之一事耳。 ○衣冠惡習 第3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閑情偶寄》
第3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