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公亮為翰林學士,未識公,而以台官薦,召為殿中侍御史。 彈劾不避權幸,京師號公鐵面御史。 其言常欲朝廷別白君子小人。 以謂小人雖小過,當力排而絶之,後乃無患,君子不幸而有詿誤,當保持愛惜,以成就其德。 故言事雖切,而人不厭。 溫成皇后方葬,始命參知政事劉沆監護其役,及沆為相而領事如故。 公論其當罷,以全國體。 復言宰相陳執中不學無術,且多過失。 章十二上,執中卒罷去。 王拱辰奉使契丹,還,為宣徽使。 公言拱辰平生所為及奉使不如法事,命遂寢。 復言樞密使王德用、翰林學士李淑不稱職,皆罷去。 是時邵必為開封推官,以前任常州失入徒罪自舉遇赦而猶罷,監邵武酒稅。 吳充、鞠真卿發禮院吏代書事,吏以贖論,而充、真卿皆出知軍。 呂景初、馬遵、吳中復彈奏梁適,適以罷相,而景初等隨亦被逐。 馮京言吳充、鞠真卿、刁約不當以無罪黜,而京奪修起居注。 公皆力言其非是。 必以復認知軍,充、真卿、約、景初、遵皆召還京中,復皆許補故闕。 先是呂秦出守徐,蔡襄守泉,吳奎守壽,韓絳守河陽。 已而歐陽修乞蔡,賈黯乞荊南。 公即上言:「近日正人賢士,紛紛引去,憂國之士,為之寒心,侍從之賢,如修輩無幾。 今皆請郡者,以正色立朝,不能諂事權要,傷之者眾耳。 」修等由此不去,一時名臣賴之以安。 仁宗晚歲不豫,而太子未定,中外忄匈懼。 及上既康復,公請擇宗室賢子弟教育于宮中,封建任使,以示天下大本。 已而求郡,得睦。 睦歲為杭市羊,公為移文卻之。 民籍有茶稅,而無茶地,公為奏蠲之,民至今稱焉。 移充梓州路轉運使,未幾移益。 兩蜀地遠而民弱,吏恣為不法,州郡以酒食相饋餉,衙前治廚傳,破家相屬也。 公身帥以儉,不從者請以違制坐之,蜀風為之一變。 窮城小邑,民或生而不識使者,公行部,無所不至,父老驚喜相慰,奸吏亦竦。 以右司諫召,論事不折如前。 入內副都知鄧保信引退兵董吉以燒煉出入禁中,公言:「漢文成、五利,唐普思、靜能、李訓、鄭注,多依宦官以結主,假藥術以市奸者也,其漸不可啟。 」宋庠為樞密使,選用武臣,多不如舊法,至有訴于上前者。 公陳其不可。 陳升之除樞密副使,公與唐介、呂誨、范師道同言升之交結宦官,進不以道,章二十餘,上不省,即居家待罪。 詔強起之,乃乞補外,二人皆相次去位,公與言者亦罷。 公得虔州,地遠而民好訟,人謂公不樂。 公欣然過家上塚而去。 既至,遇吏民簡易,嚴而不苛,悉召諸縣令告之,為令當自任事,勿以事諉郡,苟事辦而民悅,吾一無所問。 令皆喜,爭儘力,虔事為少,獄以屢空。 改修鹽法,疏鑿氵贛石,民賴其利。 虔當二廣之沖,行者常自虔易舟而北。 公間取余材,造舟得百艘,移二廣諸郡,曰:「仕宦之家,有父兄沒而不能歸者,皆移文以遣,當具舟載之。 」至者既悉授以舟,復量給公使物,歸者相繼于道。 朝廷聞公治有餘力,召知御史雜事,不閲月為度支副使。 英宗即位,奉使契丹,還,未至,除天章閣待制、河北都轉運使。 時賈昌朝以使相判大名府。 公欲按視府庫,昌朝遣其屬來告,曰:「前此,監司未有按視吾事者。 公雖欲舉職,恐事有不應法,奈何?」公曰:「舍大名,則列郡不服矣。 」即往視之,昌朝初不說也。 前此有詔,募義勇,遇期不足者徒二年,州郡不時辦,官吏當坐者八百餘人。 公被旨督其事,奏言:「河朔頻歲豐熟,故募不如數,請寬其罪,以俟農隙。 」從之。 坐者得免,而募亦隨足。 昌朝乃愧服曰:「名不虛得矣。 」 旋除龍圖閣直學士、知成都。 公以寬治蜀,蜀人安之。 初,公為轉運使,言蜀人有以妖祀聚眾為不法者,其首既死,其為從者宜特黥配。 及為成都,適有此獄,其人皆懼,意公必盡用法。 公察其無他,曰:「是特坐樽酒至此耳。 」刑其為首者,余皆釋去。 蜀人愈愛之。 會榮除轉運使,陛辭,上面諭曰:「趙某為成都,中和之政也。 」 神宗即位,召知諫院。 故事,近臣自成都還,將大用,必更省府,不為諫官。 大臣為言。 上曰:「用趙某為諫官,賴其言耳。 苟欲用之,何傷!」及謝,上謂曰:「聞卿匹馬入蜀,以一琴一龜自隨,為政簡易,亦稱是耶?」公知上意將用其言。 即上疏論呂誨、傅堯俞、范純仁、呂大防、趙瞻、趙鼎、馬默皆骨鯁敢言,久譴不復,無以慰縉紳之望。 上納其說。 郭逵附簽書樞密院事,公議不允。 公力言之,即罷。 居三月,擢右諫議大夫,參知政事。 感激思奮,面議政事,有不盡者,輒密啟聞。 上手詔嘉之。 公與富弼,曾公亮、唐介同心輔政,率以公議為主。 會王安石用事,議論不協,既而司馬光辭樞密副使,台諫侍從,多以言事求去。 公言:「朝廷事有輕有重,體有大小,財利於事為輕。 而民心得失為重,青苗使者于體為小,而禁近耳目之臣用舍為大,今不罷財利而輕失民心,不罷青苗使者而輕棄禁近耳目,去重而取輕,失大而得小,非宗廟社稷之福,臣恐天下自此不安矣。 」言入,即求去,四上章,不許。 熙寧三年四月,復五上章,除資政殿學士、知杭州。 公素號寬厚,杭之無賴子弟以此逆公,皆駢聚為惡。 公知其意,擇重犯者率黥配他州,惡黨相帥遁去。 未幾徙青州。 因其俗樸厚,臨以清淨。 時山東旱蝗,青獨多麥,蝗自淄齊來,及境遇風,退飛墮水而盡。 第206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蘇東坡集 下》
第206頁